![]() ![]() 德国人是公认的严谨冷静,但这不代表他们写出的童话不够精彩浪漫。胡桃夹子的形象和故事来源于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但其作为玩具和工艺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 ![]() 胡桃夹子作为木制工艺品,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德国埃尔茨山区(Erzgebirge)。工匠们将其雕刻成士兵、国王或警察的形象,象征着保护家庭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胡桃夹子最早作为实用工具诞生,传统的杠杆结构让它能够轻松夹碎坚果。但随着它在厄尔士山脉逐步演变为圣诞节期间的重要装饰品,其功能性逐渐让位于观赏性。 ![]() 1816年,德国作家E.T.A.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在纽伦堡创作了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鼠王》(Nussknacker und Mausekönig),这个故事成为后来胡桃夹子文化的重要基础。 ![]() 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夜收到一只胡桃夹子玩偶作为礼物。午夜时分,胡桃夹子神奇地变成了一个英勇的战士,与邪恶的七头鼠王展开战斗。最终在女孩的帮助下,胡桃夹子战胜了鼠王,并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带她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糖果王国。 1838年,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对霍夫曼的原作进行了改编,将其改写为更温和、更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题为《胡桃夹子》。仲马的版本淡化了原著的黑暗元素,更突出梦幻和童话色彩,成为后来胡桃夹子芭蕾舞剧的主要参考文本。 ![]() 1892年,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Mariinsky Theatre)首演。 虽然首演反响平平,但到了20世纪中叶,《胡桃夹子》在美国变得极为流行,成为圣诞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芭蕾舞剧之一,进一步巩固了胡桃夹子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霍夫曼是幸运的,作为一个作家,没什么比自己的作品名扬百世更美好。纽伦堡也是幸运的,一部童话为这座位于德国东南部、充满浓厚的历史气息的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童趣。 ![]() 胡桃夹子从18世纪德国的木制工艺品,发展为19世纪的童话故事,再到20世纪成为家喻户晓的芭蕾舞剧和圣诞文化象征,经历了丰富的演变。无论是作为童话中的英雄,还是作为精美的圣诞装饰品,胡桃夹子都在世界各地受到喜爱,继续讲述着勇敢、魔法与欢乐的节日故事。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