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三百六十行:纤维与光影间,幻化万千

 吴越尽说 2025-05-22

踏入姑苏,古韵与新潮激烈碰撞,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时代奔涌向前,在这浪潮中,每位奋斗者都是主角。传统行业者凭借深厚底蕴坚守传承,新兴领域者依靠创新活力开拓进取,“早安・姑苏” 系列《三百六十行》聚焦姑苏各行各业,呈现姑苏新时代的熠熠华光。

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我是一名纸艺创作者。

提到 “纸” 做的艺术品,人们可能会想到剪纸、纸雕塑、纸装置等作品,而我钻研的方向,是将平面的纸张 “幻化” 成立体作品,同时与灯光配合,做出光影流转、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

我第一次萌生做纸艺这件事,是源自于一次德国书展,我见识到了像真人触感的新加坡皮肤纸,和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的日本雁皮纸,这些颠覆认知的材质点燃了我的灵感,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它们被塑造成灵动造型的模样。

在姑苏租好场地后,我就开始捣鼓自己的 “纸王国”。跑遍各地,从云南纳西族的东巴纸,到安徽泾县宣纸,再到西藏狼毒草藏纸,每款纸的纤维、硬度被我记了满满三本笔记。受苏式花窗博物馆委托,我挑了硬挺的伊莎贝拉纸,结合门楣、门腰的特点,用激光雕刻、凹凸处理做了一款台历,当被摆在桌面时,一天内各个时段的光线可以透过台历上的“花窗”在桌面投射不同的光影。其他作品诸如给人金属般挺括质感的普莱克纸 “埃菲尔铁塔”,实烫与虚烫结合做的 “残荷”,都把纸艺玩出了新花样。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把现代的滚轴压印、版型灌浆和传统拓印、扎染结合,从而可以改变纸张的厚薄、软硬、平皱。慢慢地,异形便笺、光影纸雕灯、纸艺拼图这些脑洞产品一个个被做出来,反响特别好,还收到了海内外平台和企业的合作邀请。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手工纸张存量极少,少数民族的制纸手艺更是濒临失传,这也是我想继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沈泓博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公众号

2025-05-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