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平线成为易航智能第四大股东

 道就是爱 2025-05-22
图片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易航智能与地平线合作图片

红色星际小程序/移动端快报

据天眼查的工商变更信息,易航智能获得了地平线的战略投资。易航智能是地平线生态的Tier 1,于24年基于地平线J6E/M研发了中阶方案,成为地平线生态里面最早拿到中阶定点和量产交付的合作伙伴之一。

这也是易航智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的第二次融资。近两年资本对辅助驾驶降温,许多公司融资艰难,但是对于一年能比一年拿到更多定点项目的公司来说融资不是个“事”。

此次地平线战略投资易航智能,成为易航智能第四大股东,仅次于理想汽车之后,相当于给生态伙伴“送粮送弹药”的助攻。

图片

1. 吃肉时代到来?

25年传统主机厂开始卷智能辅助驾驶,对Tier 1们是一个极大利好,这可能意味着喝汤的时代结束,吃肉的时代到来。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存在一个的巨大的反差。一方面算法技术在飞速的迭代进步,另一方面行业的商业收入却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除了少部分公司实现自我造血之外,大部分公司入不敷出,项目收入覆盖不了运营成本,极其依赖融资。

这背后的原因是传统主机厂对智能辅助驾驶是选配的策略。

在过去几年,除了新势力以及华为系智选车对智能辅助是采取了标配,大多数主机厂对具有高速NOA以上功能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是采取选配的策略。而且,选配一般还是搭载在最高配的车型上,同样一款车型,智能辅助驾驶版比非智能辅助驾驶版的要贵一两万。

这导致智能辅助驾驶版车型的销量不高,也连带着导致中高阶方案的出货量极低。

比如某头部公司,虽然过去两年做了十几个定点项目的量产,但是24年的出货量低的感人,导致巨额亏损。原因很简单,虽然做的项目很多,但是定点项目大部分都是选配,每个月的出货量只有几千套。

一位业界朋友表示,过去主机厂对中高阶智能辅助驾驶采取选配,导致大家就只能喝汤,只有采取标配,才能吃到肉。

随着比亚迪正式开始卷智能辅助驾驶做普及,Tier 1们吃肉的时代到来了。

众所周知国内主机厂之间喜欢相互对标和跟风,主机厂之间相互卷智能辅助驾驶,一旦开始卷,跟风的速度就非常快。就像前两年大家卷座舱,把8155从20万的车直接卷到了10万出头的车上。所以,当主机厂开始卷,就意味着Tier 1们密集接单时代到来。而且,除了比亚迪采用了自研方案,大部分的传统主机厂是采用供应商方案。

据悉,为了普及大战,最近几个月传统主机厂开始密集的对中阶项目招标,而且大订单频现,包含爆款车型或车型平台。一些公司吃到了这波机会,其中就包括易航,易航拿到了一些比较“肥”的订单。

之所以易航能够抓住这一波市场机会,原因有二。一是传统主机厂的智能辅助驾驶普及,主要是在10万到20万的车上的中阶方案。二是易航即将完成了基于J6E/M的中阶方案量产上车交付,有量产完的实车可供正在寻找量产扎实供应商的主机厂进行实测。

易航的中阶方案成本便宜,不到整车总成本的3%,只要四千块左右。因此满足了主机厂智能辅助驾驶普及战略对低成本的需求。另外,就是主机厂喜欢的“加量不加价”,同等成本下,除了标配高速NOA之外可以增加记忆行车、记忆泊车甚至轻量级的城市NOA等功能,这是另外一种技术层面的降本。

这对于易航这样的Tier 1来说,吃肉的拐点到来了。中阶市场规模大,因为10万到20万的车型的销量能占国内乘用车销量总数的50%左右,也就是近一千万辆,预计未来一多半搭载中阶方案,也是一个非常肥的市场。另外,目前智能辅助驾驶行业能做中阶方案的供应商不多,能够在这个时间窗口量产上车的更少。

这也是地平线战略投资易航的重要原因,智能辅助驾驶的市场在井喷,易航也抓到红利机会,所以地平线鲜有的以大手笔投资,成为仅次于理想汽车的第四大股东。

一位业界朋友表示,虽然25年中阶的项目机会会比24年多几倍,但是能吃到的公司并不会太多,因为要有些真本事才行。

图片

2. 量产“高手”们的时代?

在主机厂推行智能辅助驾驶普及战略的时代,什么样的供应商更容易脱颖而出呢?

一位主机厂的朋友表示,现在选供应商的思路和以前是完全不同了。以后PPT高手基本是吃不开了,反倒是量产高手们会有做不完的项目。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一直存在着PPT高手和量产高手,PPT高手们擅长做Demo,而量产高手擅长工程。

有些算法公司Demo做的很漂亮,凭借漂亮的Demo忽悠主机厂拿到不少定点项目,但是实际量产过程中却很拉,问题BUG很多拖慢量产进程,甚至有的耽误了主机厂的新车上市。

据说,易航目前选择把手里的资源集中投入在几个核心大客户身上,而不是盲目的去扩张客户。因为算法方案只有经过量产验证才能有更好的实用性、稳定性。做成了业内标杆,即向潜在的主机厂客户证明了自己的量产能力,之后就可以快速复制,抢占25年爆发的市场机会。

所以,懂不懂量产也关系到市场的打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有时候也能决定吃到多大的市场蛋糕。

一位主机厂的朋友表示,现在对供应商的要求很高了。以前是零星的拿些车型做智能辅助驾驶,现在是一年可能是几十个车型要上中阶方案,这么庞大的量产工程,无论对主机厂还是供应商都是很大的考验。

这是量产全新的一个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拿个项目做量产。一是必须具备中高阶算法,并在短周期内大规模实现量产的能力,这也是量产“老师傅”能在主机厂圈子里吃香的原因。二是以新型Tier1身份统筹全局,协助主机厂管理、培养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的供应链,为车型的量产兜底。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已经到了要凭硬本事吃饭的阶段了,过去PPT高手们的花架子吃不开了,反而能稳定、快速搞定量产的高手更吃香。

面对沉重的量产压力,一位头部主机厂研究院的朋友感慨的说,现在就想找干活稳得,图个顺心、安心,不想再焦头烂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