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三老碑》释文及书法艺术特色

 谁在水墨飘渺间 2025-05-22
一、关于《三老碑》
      汉朝自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一跃成为朝廷官方学说,并逐渐走向政治化、经学化、世俗化的道路。尚儒尊孔成为治国之策后,“孝”成了国家的政治之本和做人的立身之本。统治者以孝治家,以孝治国,以孝平天下。百姓皆以孝为荣,以孝作为人的道德基线。“孝”成了“忠”的代名词,被看成了治天下的“至德要道”——百行孝为先。
图片
浙江杭州市孤山汉三老石室外景
     王莽新政之后,光武帝刘秀即位,汉朝迎来了“光武中兴”、亦称“建武盛世”,开启了东汉时代。当时中原文化相继传入地处华夏东南的姚江流域,余姚(今浙江宁波市代管的县级市)与中原地区人员交往频繁。余姚百姓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民风淳朴,以“忠义孝廉”作为治家处世的基本原则,又将触讳犯忌作为评价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三老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图片
《三老碑》原石
     《三老碑》,又称《三老讳字忌日记》《三老讳字忌日碑》,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五月刻立,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书刻者不详,是三老“通”的孙子中名为“邯”的人所立。该碑出土时碑额已断失,现存残碑高91厘米、宽45厘米,四周俱损,边沿成不规则曲线状。 碑面文字有界框,框内以界线分左右两个框面。右框面再横向界分成四个块面,刻三老“通”祖孙三代的名字及祖、父辈忌日。现藏于杭州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1995年5月,《三老碑》被评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图片
清道光二十九年六舟上人《三老碑》最初拓  浙江省博物馆 藏
     据《后汉书.任延传》记载,任延担任会稽郡都尉时,曾有一些人因避王莽之乱从北方逃难到江南,后有不少人居留浙江。东汉高士严子陵十分要好的友人董子仪也住在余姚,“延皆以师礼待之”。经周世熊考证,碑文所记“时地悉合”。文中“椽讳忽,字子仪”,即董子仪;“三老讳通”,即董通,董子仪之父。     
图片
僧六舟上人题首的《三老碑》初拓  上海市博物馆 藏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客星山(今浙江慈溪市境内,古时属余姚管辖)下严陵坞(村名),一农人进山取土,挖到一块较为平整的石块,准备运去留作日后垒砌墓壁之用,在清除碑上泥土后,农人发现石块上刻有许多汉字,不知道刻的是什么,不敢轻易搬动。当地人请村里学问高的周世熊(周清泉)来看,得知此碑非同寻常。商请农人同意后,周世熊将此碑搬运回家,郑重其事地在自家庭院“卜日设祭,移置山馆,建竹亭覆之”,清风明月地将碑贡了起来。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太平天国军攻陷余姚,碑被义军扑地起灶,但碑文未受到大的损伤。 
图片
     西泠印社藏《三老碑》旧拓(右第四格首行首字“次”字右侧已有石泐,连及末笔。时代虽晚,拓墨甚精。记录了西泠印社的一段重要历史。1947年,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联系诸社员恢复印社活动,纪念创社四十周年。活动中,此拓收藏者刘公涛邀请与会诸友观赏并作题跋,韩登安篆书题名,丁辅之、唐源邺、张石园、方介堪、方结庵、胡佐卿、唐侠尘、王福庵、陈锡钧、余任天、邓散木、金维坚、徐克芳、叶为铭均留下观款题跋,是西泠印社早期活动历史的珍贵见证。)
     作为一块家族碑,《三老碑》大约在1919年转上海,为江苏陈渭泉所得,曾有日本古董商出八千大洋求购,后在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和丁辅之、姚煜等浙籍人士及罗振玉、吴昌硕等人的努力和余姚百姓的呼吁下,募捐同等数额钱款赎回浙江。1921年初冬,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如愿以偿将《三老碑》迎回西泠,随即动工筑室,移“贞石亭”于文泉西,移“剔藓亭”于文泉南,就原址建石室珍藏《三老碑》。有吴昌硕作记略述其事。而今,三老碑》与《汉三老石室记》《捐资题名记》石刻一起,置于石室。
图片
《三老碑》初拓(局部1)  
     在三老碑》出土前,汉代碑刻浙江仅见一例,即会稽“跳山大吉买地记”,经考为东汉建初元年(公元76年)所刻,是浙江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而《三老碑》比大吉摩崖石刻还早24年,且有217字,而大吉摩崖石刻仅20字。且比东汉时期的《张迁》《史晨》《乙瑛》等成熟汉碑早150年左右。因此,《三老碑》被称为“两浙第一碑”或“东汉第一碑”。
图片
《三老碑》初拓(局部2)  
二、《三老碑》释文
     (碑右框1)三老讳通,字小父,庚午忌日,祖母失讳,字宗君,癸未忌日。
     (碑右框2)掾讳忽,字子仪,建武十七年,岁在辛丑,四月五日辛卯忌日,母讳捐,字谒君,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忌日。
     (碑右框3)伯子玄曰大孙,次子但曰仲城,次子纡曰子渊,次子提馀曰伯老,次子持侯曰仲雍,次子盈曰少河。
     (碑右框4)次子邯曰子南, 次子士曰元士, 次子富曰少元, 子女曰元名, 次女反曰君明。
     (碑左框)三老德业赫烈,克命先己,稽履仁,难名兮!而右九孙,日月亏代,犹元风刀射,邯及所识祖讳,钦显後嗣,盖春秋义,言不及尊,翼上也。念高祖至九子未远,所讳不列,言事触忌,贵所出严及□,敬晓末孙,冀副祖德焉。
三、《三老碑》书法艺术特色
     《三老碑》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体势开张,古拙自然,堪称秦篆汉隶书法演变的活化石。不少笔画有篆书特色,方折中有宛转,挺拔中含韵味
图片
     笔法上,《三老碑》点画中锋运笔,提笔书写,笔画较细如锥画沙,匀称而富于变化。其用笔圆浑舒展浑古遒劲;偶有方折之笔,其稚拙神态,憨态可掬。捺笔和波磔含蓄,撇与右弯钩较舒展,如“城”“名”“及”等字。
     结体上,其字形方整,拙质厚,各栏中的字形略有不同,字形大小变化各得其所。由于笔画纤细,故结体疏朗,放大后更明显。不少字不求方正,倚斜之中别有奇趣,如“名”“君”“少”等字。
     章法上,其整体以格线分块面,灵活多变。各块面文字排列形式不同,书写格调略有区别。其右面四块,自上而下,字形由小变大,异常明显;右上舒朗的文字排列及留白与左下自然形成的留白,互相呼应,在规整中求变化,章法气息通透流畅。可资展览体书法创作借鉴。
四、《三老碑》最初拓本
图片
三老讳通,字小父,庚午忌日,
图片
祖母失讳,字宗君,癸未忌日。
图片
掾讳忽,字子仪,建武十七年,岁在辛丑,四月五日辛卯忌日,
图片
母讳捐,字谒君,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忌日。
图片
伯子玄曰大孙,次子但曰仲城,次子纡曰子渊,
图片
次子提馀曰伯老,次子持侯曰仲雍,次子盈曰少河。
图片
次子邯曰子南, 次子士曰元士, 次子富曰少元, 
图片
子女曰元名, 次女反曰君明。
图片
三老,德业赫烈,克命先己,□稽履仁,难名兮!而右九孙,日月亏
图片
代,犹元风刀射,邯及所识祖讳,钦显後嗣,盖春秋义,言不及尊,
图片
翼上也。念高祖至九子未远,所讳不列,言事触忌,贵所出严及□,
图片
敬晓末孙,冀副祖德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