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五十才发现,家庭最大的不幸,是有个“犟种”

 布衣粗食68 2025-05-22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路人皆知。

但是要促进和睦,却困难重重,十个手指不一样齐,难以齐心。

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无法沟通,就会把所有人的计划打破,也会让人寒心。

无法沟通的人,就像一个犟种,逼得大家无可奈何。

人过五十,家有犟种的不幸,一清二楚。

01

老人犟,待在偏远的老家,死活不愿离开,还使劲投资。

我的老家,在湘南的罗霄山脉腹地,距离县城有五十多里。

前些年,撤乡并镇之后,乡政府撤走,乡里的集市也没有了。村里的小学,乡里的初中,都没有了。

从村里到县里的大巴车,也因为客人太少,关停了。

去年,地方政策好,给进城定居的村民,较高的补贴。一户人家,有一十多万。

很多老人,依靠好政策,陆续进城了。花几万块,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剩余的几万块,还能够用来养老。

如果老人不买房,和儿女一起住,也是可以的。

村里的三伯,就是不愿意进城。他说:“城里有什么?也不看看我,有一栋房子,一块地,一片林子。”

三伯还要求两个儿子,掏出十万,用来在老家翻新房子。

两个儿子一气之下,就和三伯断联了。

三伯家确实有房子,但只是泥巴房,摇摇欲坠;地和林子,翻来覆去一辈子,也没有创造出十万收入。

故土难离,是很多老人的一道梗。但老人不愿离开,就给儿女孝顺,带来很大困扰。儿女不得不常常回老家,给老人送药,带着老人到城里就医;每到大雨、打雷天,村里的就断电,电话也不通,儿女是提心吊胆。

儿女五十岁的时候,父母就七八十岁了。如果父母非得在偏远地方待着,还掏钱去投资无用的水潭、护坡、林地等,显得本末倒置。

02

兄妹犟,记住父母的偏心,死活不给父母养老,还理所当然。

人,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是家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哪有一直记仇的呢?

如果有一个兄弟姐妹,记住了家庭的坏,那么尽孝就不太可能了。家人在一起,也就是翻旧账,不欢而散。

在大家一起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无法对所有儿女都公平。给大儿子买新衣服,让小儿子穿旧衣服,也是不奇怪的。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把钱财留给了一个儿子,其他儿女就一无所有。

当父母很老了,走不动了,需要反哺的时候。一旦有人提起偏心的事情,就完全撇清反哺责任。这赡养老人的事情,就很不好办。

大家会互相对比:他不养,凭什么我要养。

把父母的错,记住了一辈子。尽孝就变成了互相扯皮的事情,家庭无法团结。

03

孩子犟,相信社会上的毒鸡汤,死活都是不婚不育,还不考虑未来。

五十岁的时候,孩子也应该有二十多岁了吧。

二十多岁的孩子,应该要谈婚论嫁,看如何在一个地方扎根。

一旦孩子认可了不婚不育的好处,常常看网络毒鸡汤,那就对婚姻是抗拒的,更不会生儿育女。

眼睁睁看着家庭,到了孩子这一代,就没有了香火。这一家人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人生的幸福,不单纯是有钱有房子车子,还应该是有“盼头”。

盼望着,新的一代来了。家庭的新面貌来了,这就是奔赴幸福。

不管我们如何苦口婆心,孩子就是不愿意找对象,总是一日吃饱,全家不饿。多年后,孩子成为了老人,这就只能住养老院,孤苦伶仃的。

想一想,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住养老院去了,家里的一切,都被人吃绝户。我们能不捶胸顿足吗?

04

丈夫犟,存在大男子主义,死活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还动不动就暴躁。

有的丈夫,就像是一个家庭的独裁者。

他一直很野蛮,谁要是不顺着他的意思,就立马翻脸,悔悟拳头。

也有一些丈夫,可以抄起家伙,对着家人。太可怕了。

丈夫到了五十岁,还以为自己的一头犟牛,要各种投资,要狐朋狗友,要发大财,这就让人越发战战兢兢。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男人长期暴躁,一个女人长期忍受。到了五十岁之后,女人还可以忍吗?此刻,也许女人想到了,离婚算了,分家好了。

这时候的离婚,分家,对于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孩子会难过,老父母会伤心。家庭孝道无法顺利推行,孩子的婚姻,也会有负面影响。

暴躁的环境中,大家都容易生气,引发争吵,不得安宁。

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不顾全大局,只顾自己的感受,这缺乏了统筹,也少了对人真诚的爱。

05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父子兄弟间相爱,本出于天性,而要讲究利害,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夫妇结合,本出于情爱,而要以经济为条件,就失去了相爱的本意。”

能让家庭和睦的,是经济基础,也是真诚的爱。

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会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爱人,父母,兄弟姐妹。

每个人都有脾气,但是每个人都不需要有犟脾气。

和大家好好沟通,达成养老、育儿、婚配等共识,再去一起努力,就一定会幸福。

人在疲惫的时候,回到安宁的家,放松,蓄力。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