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到这些天看了新的综艺《是女儿是妈妈》,她的妈妈现身和她一起上节目,我才恍然明白:原来,她的妈妈邓传理才是黄圣依这种个性的根源。 答案很残忍,但却是事实。 来看看她和妈妈的聊天模式: 在和陈梦一家的聊天中,黄圣依妈妈说:经常鼓励孩子的家长,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 黄圣依听到这句话明显是懵懂无奈的,她反问了妈妈一句:那你为什么从来不鼓励我呢? 黄圣依妈妈明显被这句话问住了,卡壳了几秒钟,才用不容置辩的口吻说:“中国男排主教练前队长沈富麟,我们就住在一栋楼里。他们的隔壁是上海网球冠军。我一个同学的孩子现在国际象棋已经进国家队了。所以在这个环境当中,我觉得她(黄圣依)要成功的难度太大了,觉得这不可能。” 我听了就觉得,这哪跟哪啊?不鼓励自己女儿,是因为别人家孩子太出色? 而且,黄圣依妈妈边说边连连摇头的样子,充满了对女儿的不屑,言外之意很明显:人家这种高度,你能行吗? 黄圣依唯有苦笑以对。 黄圣依妈妈更是对陈梦全程星星眼赞叹有加,还一直追着问陈梦妈妈,她怎么能在女儿5岁的时候就帮她定好了一生的规划,而且女儿真就如她所愿,成为了奥运冠军。 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这个片段,我都替黄圣依窒息,“别人家孩子的成功”成了她妈妈一生的执念,在自己女儿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前提下,依然不忘打压施压。 对黄圣依离婚后搬回家来住,她毫不留情吐槽女儿选人的眼光:“当初拦不住,现在拦垃圾!”这句话倒也正确,但我觉得黄圣依当初选择杨子,也是对她妈妈的一种隐形叛逆吧。 她嫌弃女儿外孙回来打破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模式,直接开怼:“你们回来家里垃圾都多了!” 那个语气,我都替黄圣依难堪。 而黄圣依心疼妈妈操劳想请个保姆,更是被她妈妈用中英双语来了个连环回绝:“劳动是锻炼!”甚至翻出《三国志》论证“劳动即体育”,一时让我觉得,她家下一秒就要拉开场地开个家务专场学术辩论会。 那场“衣服大战”更是让屏幕外的我都觉得窒息。 妈妈的行李箱里全都是 30 年前的老旧衣服,黄圣依发现竟然还有自己小时候的,于是她就自作主张帮妈妈换了,结果被妈妈大声斥责,说自己的尺码都是配好的,几条灰色裤子都是有数的,说自己这是勤俭节约,自己怎么穿不用别人插手。 这个细节,我觉得是双向窒息,黄圣依急于讨好碰上了妈妈的铜墙铁壁,只能灰溜溜败北。 黄圣依在妈妈面前,一直是苦笑➕讨好➕息事宁人状态混合体。 也终于知道,为什么黄圣依的气质总是一副“受气包小女孩”形象了。 因为她一直在强势的打压下生存,她潜意识里也认可了这种以爱为名的“被爱”感觉。 她心理意义上并没有长大,杨子强势,也给了她庇护(帮她真金白银砸钱解约),妈妈强势,也给了她最实质的帮助(帮她带了十年孩子),所以,她需要每一份翼羽,来为她遮风挡雨。 她的妥协里带着“认命”的宿命感,性格早就被磨平了,逃来逃去,又循环往复,离开强势妈妈逃向“爹味”老公,最终又逃回来做了妈妈的“窒息”小孩。 也许《功夫》里的那滴泪,神奇地镶嵌在了她的命运中?那么美丽那么忧伤又那么无从表达自己的命运。 但我又觉得,她的唯唯诺诺、期期艾艾其实也是生存之道,她在最奇葩的环境下开出了“情绪最稳定”的花儿。 所以,她的面相虽然有疲惫但依然是青春的美丽的,因为她习惯了这种被窒息、被安排的命运,安之若素是最好的养颜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从豪门婚姻退回到寄居娘家,从杨子的强势到妈妈的打压,想不想走出,只看她自己的选择了。 也许,她在蓄势待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