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作品因拍马逢迎而遭人诟病,不过也有一些“马屁之作”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机缘巧合,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张才翁的《雨中花》便是这样一首词,堪称史上拍马屁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张才翁,一位在历史长河中身影略显模糊的文人。他曾任职于临邛的司法系统,此地道教盛行,或许是受当地风气的熏陶,张才翁颇具仙风道骨,性格狂放不羁,恃才傲物。然而,他的这种性格却与他的上级郡守张公庠格格不入。张公庠为人刻板,行事循规蹈矩,对张才翁的狂放做派厌恶至极,甚至连基本的掩饰都懒得做。 张才翁虽性格狂放,但内心实则对仕途极为看重。面对上司的冷眼,他深知若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必须设法改善与上司的关系。可张公庠是个风雅之人,普通的行贿送礼等手段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张才翁只能寻觅风雅的方式来讨好上司。 机会终于来了。一日,张公庠带领下属前往白鹤游宴,这种公款吃喝的场合,名单上自然不会有张才翁的名字。但张才翁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他扭转局势的绝佳时机。他找来官伎杨皎,私下叮嘱道:“张大人一到那边,必定会作诗,到时你立刻找人将他的新诗送来给我。” 事情果然不出张才翁所料,张公庠(xiáng)刚抵达白鹤,便诗兴大发,赋诗留念。文人墨客每到一处名胜,总喜欢吟诗作赋,以彰显自己的才学,这就如同普通游客喜欢刻下“到此一游”来证明自己来过一样,是深深扎根于人类基因里的领域占有欲。张公庠留下的是一首七律: 初眠官柳未成阴,马上聊为拥鼻吟。 远宦情怀销壮志,好花时节负归心。 别离长恨人南北,会合休辞酒浅深。 欲把春愁闲抖擞,乱山高处一登临。 (注:经查,此诗为北宋张公庠的《游白鹤山》) 这首诗满是官场常见的故作潇洒与无奈之态,所谓的伤远宦、负归心,不过是放不下自己的那点名利之心罢了,毕竟也没人逼迫他远离家乡为官。 宋代官员游宴时,往往会召官伎随行,以歌舞助酒兴。杨皎作为此次游宴的官伎之一,牢记张才翁的嘱托,迅速抄录下张公庠的新诗,并托人送到张才翁手中。张才翁拿到诗后,施展浑身解数,在原稿上精心增删,将其改写成一阕《雨中花》: 万缕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犹未成阴。据雕鞍马上,拥鼻微吟。远宦情怀谁问,空嗟壮志销沈。正好花时节,山城留滞,忍负归心。 别离万里,飘蓬无定,谁念会合难凭。相聚里、休辞金盏,酒浅还深。欲把春愁抖擞,春愁转更难禁。乱山高处,凭栏垂袖,聊寄登临。 改写后的词,内容虽与原诗相近,但形式从诗变为词后,更添了几分韵味和灵动。词一完成,便被快马加鞭地送到杨皎手中。当杨皎在宴会上当众婉转唱出这阕《雨中花》时,全场震惊。张公庠及一众僚属纷纷惊讶不已,经询问,得知此词是张才翁刚刚所作并嘱托杨皎敬献的。 这一巧妙的举动,成功地让张公庠感受到了“知音”的共鸣。他没想到,平日里被自己厌恶的狂生张才翁,竟如此懂自己的心思。从此,张公庠对张才翁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他极为器重。 张才翁的《雨中花》,虽为拍马屁之作,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功底和机智。他巧妙地抓住时机,利用自己的才华,将上司的诗改写成词,不仅贴合了宴会的氛围,更让上司产生了被理解、被欣赏的感觉。在《全宋词》中,张才翁仅留下这一首《雨中花》,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相较于那些空有绝妙好词传世,却一生仕途失意、沉沦下僚的词人,张才翁凭借这一首拍马屁的词,改变了自己的职场命运,不可谓不神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际交往中,巧妙的言辞与才华的展现,有时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