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焦山感受“镇江园林”的独特气质,既文理文气,又充满禅意

 镇江风情 2025-05-22 发布于江苏

原本镇江有一座接待皇帝的行宫,在金山脚下,是康熙皇帝南巡住过的“金山行宫”。

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前一年(1761年),地方官员为了接待好皇上,让皇上在镇江吃得好、逛得好,加深在镇江的体验感,加急在焦山上修建了一座“焦山行宫”。

考虑到皇上的临时办公,接见地方官员,查阅资料,焦山行宫的规模建得很大,内有殿堂、朝堂、寝宫、书房等工作区。
知道皇上的品味很高,文化造诣也深,所以还建有佛堂、庭阁、池桥、竹林、假山,连随从人员的休息区都建得特别讲究。
山上有江景楼,山下有竹楼,为了让皇上满眼风光,确实下了很多心思。
《高宗纯皇帝实录》中记载:

乾隆三十年,三月。丙子朔。上奉皇太后御舟渡江,至金山行宫驻跸。上幸焦山定慧寺、观音崖、关帝庙、四面观音亭、海门庵拈香。驻跸焦山行宫。

住在这座秀丽江岛上建成的行宫,让乾隆皇帝非常满意,后来下江南巡游时,都来住过,还亲笔题写了匾额“天开胜境”。
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个画家叫托马斯·阿洛姆,仰慕大清文化,画过一组中华帝国主题的水彩画,其中就有一张焦山行宫图。
不过,托马斯·阿洛姆是根据别人的讲述划出心目中焦山,作品与实际相差太远。但画面很生动,尤其是驾舟用鸬鹚捕鱼的场景。
托马斯·阿洛姆绘制的“焦山行宫”

乾隆皇帝之后,大清的财政出了问题,就没有皇帝再搞过南巡了。

三十多年一过,到了道光皇帝初年,焦山行宫的主体建筑年久失修,不少地方都破损坍塌了。
又过了二三十年,到了咸丰皇帝年间,行宫内部建筑破败得就像鲁智深的菜园子一样,定慧寺和尚受不了啦,找镇江的地方官员申请危房补助,请求修缮。
图片
地方官员哪里肯掏钱啊,直接说“没预算”,钱没有,要不这片地方就划归寺庙,修缮的钱寺庙出了吧。
于是定慧寺的和尚,就在行宫旧址上进行了改造。
因为是历代僧人的建设,这些山水间的建筑,打造成镇江园林的特色来,而焦山园林又是其中的代表。
走进焦山,你就会感觉到一份镇江园林的气质:文理文气,非常有禅意

(民国时期焦山象山地图,点击放大)

01
焦山的定慧寺,从明代起就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很大的佛教禅林,在全国寺庙中地位很高,最鼎盛时据说有两千多和尚。
过去定慧寺的庙产很多,除了焦山周边的田产,甚至江心洲过去都叫“和尚洲”,土地都是寺庙的,一到秋收季节,和尚就去收租子。
定慧寺的住持、首座、监寺、职事官等寺院领导层,地位也非常高。
图片

一个单位大了,上升空间就会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了。
好比《水浒传》里,鲁智深到了大相国寺,自认为可以做都寺、监寺。而大相国寺的知客僧说了这么一段话劝住了鲁智深:
这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假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

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你才到的方丈,怎便得上等职事?

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

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菜园的菜头,管东厕的净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

假如师兄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寺。”

智深道:“既然如此,也有出身时,洒家明日便去。”
《水浒传》第六回目《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这番道理,鲁智深也觉得很有道理,当下就不再多啰嗦。
图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当年定慧寺里和尚多,但一个单位的领导层毕竟就那么几个人呀。有一些能力出众,修为也很高、人脉也很广的和尚,在寺里始终得不到重用,就另想出路了。
于是他们就从大庙中出来,在焦山周边住持一座小庵,相当于大庙的分支。
据《焦山志》记载,焦山有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创建的海云庵。
除海云庵外,宋代焦山已经存在的庵有别峰庵、海门庵、自然庵、宝莲庵和观音阁。
明代和清末民初是焦山庵的鼎盛时期,山上山下最多时有18个庵。
清代中期,郑板桥在焦山读书时说:“焦山静室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意思是焦山的庵大概有15家左右。
焦山的各个庵位置
新中国成立前,焦山还留有一片行宫竹楼的建筑。
02
官府既然说了,焦山行宫这边房子谁修谁使用,不少和尚思路就活络了。
在定慧寺右侧,有和尚把行宫随从官员憩息处这片地方修葺了,建了水晶庵(焦山救生局后)、碧山庵
又有和尚在行宫的主殿旧址上,建了石壁庵香林庵
也有本来是焦山其它位置的小庵玉峰庵,移建到行宫这边。
焦山上的小庵,都以文人雅士为接待对象,所以庵内的景观布置都非常文人化,住持的和尚有的以诗词书画见长,有的以收藏鉴赏见长,有的擅长做素斋,都很有能力,能将庵庙发扬光大。
从此,定慧寺东西两侧都建成了不少庵,庵庙周边植有松柏、枇杷、银杏等寺庙常见树木。
焦山的庵,规模有大有小,有些庵里都有自己的镇庵之宝,吸引游客来觅奇。登山临水之余,游客既可瞻礼定慧大寺之圣,也有徜徉各庵各庙之乐。
有名的庵分别有:文昌阁、文星阁、文殊阁、松寥阁、碧山庵、水晶庵、玉峰庵、香林庵、自然庵、观音庵、别峰庵、海峰庵、海门庵、海云庵、海西庵、海若庵、东庵、石壁庵、五圣庵、朝阳庵、友竹庵……
可惜的是,抗日战争爆发时,因为焦山是兵家必争的炮台要塞,所以日军飞机轰炸时,不少庵被日机炸毁了。

新中国成立前后,焦山只有10家小庵了。

03

介绍一下这些庵,先从“海西庵”谈起。

这座庵建于明代,一开始叫汉隐庵。

庵里供奉的是隐士焦光。

焦光,在宋代时,就被宋真宗列为神仙,春秋两季有僧人和地方官员祭祀。

嘉庆年间,这里建有“仰止轩”,珍藏明代名臣杨继盛的墨宝。漕运总督阮元还把家藏善本书籍捐给焦山,建了“焦山书藏”,“焦山书藏”是江南著名的藏书楼。

可惜的是,“焦山书藏”在1937年12月被日军飞机炸毁了。

位置应该就是焦山定慧寺左侧“三诏牌坊”这边。

04

焦山的西南山坡观音崖上(三诏洞上面),原来有一座观音阁

原来是宋代的一座观音庵,明代有一位僧人妙福重建为观音阁,规模还挺大,有30多间房,阁后是关帝庙。

1937年12月被日军飞机炸毁了。

05

焦山的山顶上,有一座别峰庵

这座庵的名气非常大,还很有故事。

最初,北宋时,佛印禅师到焦山做住持,发现这里就是《华严经》里善财童子参访海门国海云和尚的地方,在这里建了一座别山庵。

明、清时候,都有重建,郑板桥当年考试,因为这里清净,就在这里考前复习,一年之后考中进士,实现人生重大转折。

郑板桥在镇江焦山写的家书,别峰庵中悟透了家国道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06
碧山庵,最初是明代和尚建的一座庵,乾隆年间重建,现在茗山法师纪念堂附近。
据说这座庵里的枇杷林非常茂盛,可惜的是1937年12月被侵华日军焚毁了。
07
玉峰庵,原来在古炮台这一片位置,后来建古炮台移建到现在碑林里御碑亭这边。
庵里有御碑亭,槐荫精舍,梅花书屋等建筑,现在保存得很好。
08
自然庵,就是现在的焦山佛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做过一段时间的古物陈列展览室,后来做过焦山公园的办公室。
咸丰年间,因为大清战败,根据《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当时天平天国正在镇江和清军作战,英国人没法到云台山建领事馆。就想占自然庵作为临时办公室。
英国人比较蛮横,借用地方,还要捣毁佛像,庵主定峰跟他们力争之下,终于收敛了,就暂住了一段时间。
镇江有一个非遗项目叫“全形拓”,传承于自然庵的高僧鹤洲。
09
松寥阁在自然庵西边,明万历间建,用李白“石壁望松寥”之意。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英国人为主的镇江海关在这里临时办公。光绪三十年三月(1904年)火毁,第二年两江总督端方重建,题了一块“佳处留庵”额。
193712月遭侵华日军焚毁。
10
文殊阁阁东有文昌阁、东升楼、三官殿,曾毁于太平天国。
光绪五年(1879年),吴兴相桐孙在三官殿旧址建屋五楹,易名梦焦仙馆。长江水量提督彭玉麟捐建文昌阁。
光绪九年,吴朝杰捐建东升楼,使文殊阁恢复旧观。
目前这里保存完好,焦山公园经常在这里作曲艺表演。
11
水晶庵,过去规模比较大的一个庵,内有大殿、晓月堂、月波楼、听月楼、晚春轩、印心三屋等建筑,当年的庵主比较会收藏。
可惜在193712月,遭侵华日军焚毁。
12
海若庵,原来焦山上的海神庙,渔民来祈求平安的比较多。现在枫杨广场桂苑这一带。
13
香林庵,庵内有宝莲阁、江声阁、牡丹台。创自北宋,明代重建。
现在,从枫杨广场一侧入过道,还能看到精致的石门额。
尾声
抗日战争前,焦山有庵13家,俗称十三房。新中国成立前后,焦山只有10家小庵了,由于土地改革,寺庙田产被收,遇到了严重的生活困难。
1951年,为了解决各庵的生存困难问题,在政府的帮助下,茗山法师将10个庵统一收归定慧寺,并成立“焦山游客招待处”,寺僧过统一集体生活,结束了多年来寺庵各自生活修行的日子。
两年后的1953年,“焦山游客招待处”并入镇江市政府建设科建的“焦山办事处”,成立了焦山公园,茗山法师担任主任,部分僧人还俗成为了公园职工。
可以说,焦山的每一处建筑和景观,都被历代文僧细细打磨过。
如今,我们走进镇江的焦山公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这里真是文理文气,又充满禅意的镇江园林啊。
图片

点击分享:

镇江老建筑     镇江企业

陈美琪在镇江金山寺前叹道,“三十多年过去了……”

给林彪当了8年保姆的镇江人,她眼中的林彪一家都有哪些怪事?

32年前的“镇江小姐”大选美,那时候都是天然美女

镇江的西津渡,是琼瑶电视剧最早的取景地之一。

1979年,镇江人李岚清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许金龙老师说镇江
镇江的名人故事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