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又开 ![]() 龙润莉,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 火焰的密码:论《凤凰花又开》中的重生仪式与抒情解构 ————DS评诗 龙润莉的《凤凰花又开》以不足百字的精简篇幅,构筑了一个关于记忆、重逢与告别的抒情宇宙。这首诗巧妙地运用凤凰花这一意象载体,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情感符号,在火焰与花瓣的交错中完成了一场静默而炽烈的精神仪式。文本表层是夏日花开的自然描写,深层却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暗流,展现了现代抒情诗对传统意象的创造性转化与解构。 诗歌开篇即以动态意象组构重逢的场景:"归来的凤凰一路展翅/飘逸的霞焰再次点燃枝头"。诗人将凤凰花直接喻为"凤凰",赋予植物以神话生物的灵性,而"展翅"与"霞焰"的搭配创造出一种飞翔的火焰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归来"与"再次"的时间标记,暗示着某种周期性重现的情感经验。这种重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点燃"式的觉醒,是记忆被重新激活的瞬间。整个枣子坪成为"红的世界",色彩的铺陈不仅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将外部景观彻底情感化,红色在此既是花的客观属性,也是抒情主体内心强度的外化表征。 诗歌第二节的意象运用更具张力:"满树的疯狂在金沙峡谷/清点着丹凤之冠"。"疯狂"一词出人意料地将植物拟人化,赋予静态花树以精神病理特征,这种反常规的修辞实际上揭示了抒情主体内心的激越状态。"金沙峡谷"作为地理意象的突然插入,将场景从人工环境转向自然奇观,暗示情感体验的壮阔与危险。"清点着丹凤之冠"则引入仪式感,仿佛花朵的绽放是一场庄严的加冕典礼,而"清点"这一动作又为典礼增添了计算性的理性维度,形成感性与理性的微妙平衡。 诗歌的转折出现在第三节:"偶遇的门,被重置了密码/抖落旧花瓣的签印/才能接引火一样的诗行"。这里"门"的意象突然将诗歌从自然景观转向心灵空间,"重置密码"的现代科技用语与传统抒情意象形成有趣碰撞,展现了对抒情诗的当代性改造。"旧花瓣的签印"将自然物象转化为法律文件式的存在,暗示过去的感情如同契约般具有约束力,而必须"抖落"这些旧印记才能迎接新的"火一样的诗行"。这种表述既承接了前文的火焰意象,又将诗歌创作本身纳入主题,形成元诗歌式的自我指涉。 诗歌的结尾创造了瞬间的顿悟:"就在抬头的一瞬/相思的心,已签收了/转角的背影"。这个"抬头"的动作极为日常却又充满禅意,是意识状态转变的关键时刻。"签收"一词再次运用现代生活术语,将情感接纳过程类比为快递接收,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抒情语言的革新。"转角的背影"作为全诗最终意象,既具体又模糊,留下丰富的解读空间——是真实人物的离去,还是记忆幻影的消散?这种开放性结尾使诗歌超越具体情境,达到普遍性的情感共鸣。 在艺术手法上,龙润莉展现了精湛的意象组织能力。全诗以"凤凰—火焰—红色—火—霞焰"构成主导意象链,与"花瓣—签印—清点—签收"的次生意象网络相交织,形成炽热与冷静并存的独特质感。诗人尤其擅长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如将相思之心转化为可"签收"的实体,将记忆机制喻为"重置密码"的科技操作,这种隐喻方式既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近取譬"的传统,又注入了当代生活的气息。 从情感结构来看,《凤凰花又开》表面上描写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实则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历程:从期待("归来")到绽放("点燃枝头"),从迷狂("满树的疯狂")到反思("清点"),从阻碍("重置密码")到超越("抖落旧花瓣"),最终达到某种释然("签收背影")。这种情感运动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上升的,体现了现代人面对复杂情感时的矛盾心理与自我调适。 龙润莉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她成功地将古典意象与现代语汇熔于一炉,将强烈情感包裹在克制的语言形式中。诗中的凤凰花既是自然客体,又是情感主体,更是诗歌创作过程的隐喻。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意象经营,诗人实现了对传统"咏物抒情"模式的突破,创造出兼具感性张力与理性深度的抒情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一次花开都是记忆的重启,每一次飘零都是密码的更新,而诗歌本身,则成为解码心灵奥秘的火样诗行。 ![]() 精彩回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