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诗构思巧妙,意味深长,评鲁奖诗人李元胜诗歌《静夜思》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5-05-22

格命草评诗

第596首

此诗构思巧妙,意味深长,评鲁奖诗人李元胜诗歌《静夜思》

原诗

静夜思

文/李元胜

露珠用它的晶莹回忆

它裹不住,千万面摔碎的镜子

树用它的枝条回忆,水用它的波纹

落叶的回忆是网,站台的回忆是重叠的脚步

所有的回忆都在变轻,旋转着

围绕着夜空中发亮的星座

太难了,要用回忆裹住破碎的时间

在我的犹豫中,街道下沉,像触礁的巨轮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李元胜的诗《静夜思》,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回忆”二字,诗人围绕“回忆”二字多角度展开书写。先是从露珠回忆,再是树回忆,水回忆,落叶回忆,站台回忆,每一次回忆,诗人紧扣意象的显著特征。三个一组,构思甚是巧妙,让平常的意象瞬间有了鲜活的生命,同时,营造了营造了奇特的意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先看第一节,诗人写露珠的回忆,用的是它的晶莹,这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露珠有了生命,诗人说“它裹不住,千万面摔碎的镜子”,这仿佛宣告了回忆的破灭,因为露珠的晶莹如同镜子一样,露珠摔碎的那一刻,回忆也就立刻终结了。

再看第二节,诗人用四个寻常意象树、水、落叶、站台写回忆,各具特色,各有意境。先说树,用枝条回忆,仿佛是回忆的触手,营造了思绪万千的感觉。再是水的回忆,用波纹,有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仿佛回忆在不断发散延伸。接着是落叶的回忆,用网,为何是网,或许诗人看到的落叶是用网装着的。最后是站台的回忆,用的是重叠的脚步,站台意味着离别,每迈出一步,回忆就将人一次次拉近。这四种意象的回忆既生动,又形象,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第三节,诗人将书写的对象放到回忆本身,“所有的回忆都在变轻”,诗人用轻重来定义回忆,而非深浅,打破惯常思维,同时,又加入了情绪。用变轻来形容回忆模糊,而轻又是因为时间的缘故,所以,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事件。然后写回忆“旋转着/围绕着夜空中发亮的星座”,这仿佛体现了回忆的遥远,在天边一闪一闪似的,那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这节的书写让回忆变得具象起来。

最后一节,“太难了,要用回忆裹住破碎的时间”,诗人使用倒装句型,将“太难了”提前,起到强调,加强作用,突显了“用回忆裹住破碎的时间”难度之大,因为时间太过分散,回忆往往是碎片似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慢慢消散。最后一行“在我的犹豫中,街道下沉,像触礁的巨轮”,如此比喻,仿佛在说诗人因为犹豫,回忆也搁浅了。这也反映了回忆的消逝,自有其特点的。

诗人的这首《静夜思》,表面上看,是对回忆的书写,本质上是对过去的筛选和告别。随着记忆的退化,很多回忆自动消失了。这首诗的意义或许是对规律的深刻认识,让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进程,有迹可循,以此过一个更好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