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书记|《尺牍》四种,甚是喜爱

 tcfzhf的图书馆 2025-05-23 发布于陕西

      上周周末,在旧书店买了一本清许葭村的《秋水轩尺牍》,萧屏东校注,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1版1印本,品相不错,花了我50块钱,朋友说有些贵了,我说这么好的品相,贵点儿也值。当时的确是冲着品相买的,回来打开阅读后却一发不可收拾了:那典雅的文字,清澈的真情,体物言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动人心弦。信中炼句琢字,力求华丽,对仗工整,用典灵活,大量的四六句式,华美辞藻,恣意烘托,使文章充满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读起来铿锵有声,韵味无穷。

      书信之所以被称为书信,首先在于它是书面体,其次在于它的真人真事真感情。书面相对于白话,要求文笔优美,文采斐然;真人真事真感情,要求它要有教育意义,要有真情流露,要有拳拳之心,要有殷切之意。《曾国藩家书》如是,《傅雷家书》更是如此,都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子良方,育儿经典。

     湖南文艺版的这个《秋水轩尺牍》,属于校注本,没有白话翻译,只有萧先生的详注。《尺牍》尽管为文言文,但作为一般家书,仍然在追求文辞典雅的同时,兼顾通俗易懂,故而读起来倒不诘屈聱牙,再加上详注,已经足够了。我是反对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的,尤其是雅致的文言散文,一翻译成白话,便失去了原有的字句之美,由二八佳丽变成了乡野村妇,由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对于优美的文言文,尤其是古人的散文,借助注解,略知大意,仔细咀嚼其中的遣词造句,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呀。

       这个“尺牍”系列一共出了三种,翻完《秋水轩》,便按图索骥找到了另外两种,一种是龚未斋《雪鸿轩尺牍》,余军校注,第3种是随园主人的《小仓山房尺牍》,范寅铮校注。三者并称“尺牍的典范”,旧时颇为人称道,也流传甚广,民国时期上海的广益、广文、世界等书局,一再重印,深受读者欢迎。既然湖南文艺把他们一次性出齐了,自然不能错过另外两种,网上找最好品相的买,两本又花了100多两银子。

      后来又想,三者都是清人的文言尺牍,文辞典雅、宜读宜学。那有没有现代人用的书信参考范本呢?于是便继续检索,在京东上看到了谭正璧的《日用交谊尺牍》,天地出版社出版,定价204元(应该是新台币),折后94元。本来想买一本,后来发现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里面也收录了,定价仅28元。便打算买一本“大家小书”版的,毕竟简体横排,我能看懂,繁体竖排的话就难喽。当然简体横排版的花的钱也不少,大大超出了定价,因为也早已经绝版了,好书绝版是正常的,不是吗?

      信息化时代,交易途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近20年极少收到过手书信札,自己也早已经不写信了,日常生活中也多有提笔忘字,甚至写小文章也变成了语音转换文字了。先是短信,再是微信,现在更多的是语音输入和视频电话了,打字的功夫也没了。
     木心说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据说民政局门口排队离婚的,比排队结婚的还要多。心静下来吧,好好咀嚼书信的美妙文字,即使不写信了,翻翻看看也是一种享受。况且,我们不是有时候还用文字给对方发消息了吗?那也是书信的一种呀,书面化一点,或许更有趣味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