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让更多的人掌握高古瓷真伪辨别,让更多的后生超过我们,文化才可以继承与发展。 我把所有窑口、元青花、五大名窑、博物馆资料等资料都放在一个发文里面了,需要查看历史发文的藏友,可以双击下边发文: ![]() —————————— 我们看这件仿道光粉彩人物花卉狮子耳瓶。 第一、粉彩绘画:化学艳俗 vs 矿物雅韵 仿品的粉彩采用化学颜料,色泽沉闷死板,涂抹不均,以黄彩为例,微观视角下,颜料颗粒大小均一、细腻不透,釉面光滑如镜,有 “贼光”;绿彩黯淡无光,缺乏真品翠绿通透的鲜活质感,缺乏层次感。 真品的粉彩是矿物颜料,色彩淡雅柔和却不失鲜明。花卉图案层次丰富,花瓣深浅过渡自然,花蕊纤毫毕现;人物面部、服饰的渲染细腻入微,每一处色彩都仿佛晕染在釉面之上,有粉质感。 第二、人物塑造:皮影呆板 vs 栩栩如生 仿品的人物造型生硬刻板,动作神态如同皮影戏般机械,缺乏动态与神韵,只是粉彩死板堆砌。 真品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衣纹线条流畅自然,面部表情生动传神,举手投足间尽显故事感。 第三、造型设计:局促失衡 vs 灵动呼应 仿品的造型比例失调:腹部过于饱满,肩部收敛急促,螭龙与狮子耳的布局局促拥挤,器物整体显得笨重拖沓,失去了真品的优雅气度。 真品的造型瓶身线条流畅优美,狮子钮雕刻灵动逼真,与腹部螭龙遥相呼应,形成视觉上的和谐韵律。器物比例协调,端庄中透着灵动。 第四、底胎釉色:潮湿造作 vs 干松自然 仿品的底胎胎质潮湿坚硬,表面浮尘堆积;底足内白釉浆白黯淡、粘稠凝滞,缺乏通透润泽的质感。 真品的底胎胎质虽不及前朝紧密,却有自然的干松感,老化痕迹自然;底足内釉层肥厚细腻,白中泛青,呈现鸭蛋青色,光泽柔和温润。 ![]() ![]() ![]() ![]() ![]() ![]() ![]() ![]() 下边这件是博物馆藏品或拍卖品,在讲解时,你可以与真品对照一下,这样印象可能更清晰鲜明。 ![]() ![]() ![]() ![]() 下边是各窑口发文资料汇集链接,点击即可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