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生的生长特性花生是一种'上开花,下结果'的奇特植物。它的花朵在茎叶上方开放,而结果却在地下完成。 花生开花后,花朵底部会长出一个称为'果针'的特殊结构,这个果针会向下生长,钻入土壤中,然后在地下膨大形成花生荚果。这个过程被称为'下针'和'结荚'。准确判断这两个阶段对于种植花生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产量和质量。 二、花生下针的判断方法1. 观察花朵变化当看到花生植株开出黄色的小花后,仔细观察花朵的底部。通常在授粉后3-5天,花瓣会慢慢枯萎,而花的底部会出现一个细长的突起物,这就是初生的果针。它呈淡绿色或淡黄色,尖端微红,长度约0.5-1厘米。 2. 果针的生长方向健康的果针会以45度角向下生长,直直地朝着土壤。如果你发现果针横向生长或向上弯曲,这通常意味着植株生长环境不佳或有病害。一般这种情况下,用细木棍轻轻将这些异常果针引导向下,增加它们进入土壤的几率。 3. 触摸感知用手指轻触果针我们可以感知它的活力,健康的果针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触摸时感觉饱满结实。如果果针摸起来软绵绵或干瘪,则可能是营养不良或缺水导致的。 4. 记录开花与下针时间一般来说,花生从开花到出现果针大约需要5-7天时间。如果超过10天还没看到明显的果针,那么可能是温度不适、授粉不良或者土壤过于干燥所致。 ![]() 三、花生结荚的判断方法1. 挖土检查判断花生是否已经结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小心挖开植株周围的土壤。我通常选择花生下针后15-20天进行第一次检查。用小铲子或手轻轻挖开土壤,注意不要损伤果针和幼荚。 如果看到果针尖端已经膨大,形成了小豆粒大小的鼓包,这就意味着花生已经开始结荚了。初期的荚果呈白色或淡黄色,外表有细小的网纹。 2. 观察植株变化当花生大量结荚时,植株的生长会略显缓慢,叶色会由浓绿转为淡绿。这是因为植株的养分开始向地下的荚果转移。 3. 根据生长期推算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花生从下针到形成初步荚果大约需要14-18天时间。按照这个时间段进行推算,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做适当调整。如果天气炎热,结荚可能会提前;如果阴雨连绵,结荚则可能会延后。 4. 测试样本法在大片花生地中,选择几株作为样本进行定期检查。每隔7-10天检查一次这些样本植株的结荚情况,这样就可以掌握整片花生地的结荚进度,而不必打扰所有植株。 ![]() 四、影响下针和结荚的关键因素1. 土壤条件花生对土壤的要求很特别,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花生下针和结荚都比较顺利。如果土壤过于黏重或板结,果针会难以穿透土壤,导致结荚率低下。 在花生开花前松土一次,给果针下扎创造良好条件。松土深度保持在5-8厘米为宜,过深容易伤根,过浅又不利于果针下扎。 2. 水分管理花生在下针和结荚期对水分要求比较特殊。下针期需要充足的水分,让土壤保持湿润,以便果针顺利下扎;而一旦开始结荚,则要控制浇水量,过多的水分会导致荚果腐烂或空壳率增高。 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浇水,原则是'针期湿润,果期适宜'。如果连续多日阴雨,我会适当排水,防止积水伤果。 3. 光照与温度花生喜温暖,在温度20-30℃时下针和结荚情况最佳。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5℃,果针生长会明显减缓。同样,如果气温超过35℃,花粉活力则会下降,导致授粉不良,影响后续的下针和结荚。 充足的光照也是保证花生高产的关键,合理规划植株间距,防止因遮阴导致的开花结果不良。 ![]()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大量开花但很少结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土壤过硬,果针难以下扎;二是授粉不充分;三是土壤水分管理不当。 解决方法是:及时松土,增加土壤疏松度;在花期轻轻摇动植株,促进授粉;合理调整浇水,保证下针期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2. 果针下扎但不结荚这个问题较为棘手。可能的原因包括:土壤养分不平衡(特别是缺钙)、地下害虫危害或者连作障碍。 应对方法是:在播种前施入适量石灰(注意石灰不要直接接触种子或根苗,可以在撒完石灰后薄薄撒一层土),增加土壤钙含量;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实行轮作,避免花生连年种在同一块地。 3. 荚果发育不良有时候会发现荚果虽然形成,但籽粒瘪小或空壳率高。这通常与花生结荚后期的管理有关。可能是后期养分不足,或者收获时机把握不准。 在花生结荚后追施一次磷钾肥,促进籽粒饱满。同时,严格把握收获时间,不早不晚,以确保花生充分成熟但不过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