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古代著名战役汇总

 遇事明言 2025-05-23

古代

一、马拉松战役

1、时间:公元前490年

2、交战双方:波斯军队(败)--希腊联军(胜)

3、战役背景:波斯帝国扩张爱奥尼亚起义

4、战役简介:马拉松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490年的一场战役,是希腊城邦联军抵抗波斯帝国的入侵,最终由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获胜。

5、历史意义:(对希腊)此役的胜利不仅阻止了波斯帝国的扩张,也激发了希腊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增强了希腊城邦团结抵抗外敌的信心,雅典在希腊世界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为后来的波希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对波斯)此战的失败对波斯帝国的威望和权力是一个沉重打击,波斯国王大流士被迫放弃了当时入侵希腊的计划,把注意力转向了帝国的其他地区;(对后世马拉松战役成为希腊抵抗外国入侵的象征,也是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为了纪念在战役中送信跑死的传令兵菲迪皮徳斯,人们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

二、温泉关战役

1、时间:公元前480年

2、交战双方:希腊联军(败)--波斯军队(胜)

3、战役背景: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为了扩张版图,率大军入侵希腊。希腊各城邦面临巨大威胁,决定联合起来抵抗波斯侵略。温泉关是希腊北部进入中部的重要通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希腊联军抵御波斯军队的关键地点。

4、战役简介:温泉关战役发生于公元前480年,是希波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最终列奥尼达一世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和少数其他城邦的士兵与波斯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5、历史意义:温泉关战役虽然以希腊联军的失败告终,但斯巴达勇士们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民的士气,激发了他们抵抗波斯侵略的决心;这场战役为希腊联军在后续的战争中赢得了宝贵时间,使他们能够组织起更有效的抵抗力量;温泉关战役成为西方历史上英勇抵抗外敌的象征,展现了斯巴达人英勇无畏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被后世广为传颂。

三、萨拉米斯海战

1、时间:公元前480年

2、交战双方:希腊舰队(胜)--波斯远征军(败)

3、战役背景: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经过三年准备,亲率陆军10万及战舰800艘再度进攻希腊。波斯大军攻破温泉关后长驱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举国撤退到萨拉米斯岛,波斯军队进占雅典空城,随后大军追击到萨拉米斯岛对岸。

4、战役简介:萨拉米斯海战是地米斯托克利领导下的希腊城邦联盟舰队与薛西斯国王领导下的波斯帝国军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海战,最终薛西斯被迫下令残存的战舰撤到赫勒斯滂海峡,波斯陆军也退回小亚细亚。

5、历史意义:萨拉米斯海战是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转折点,扭转了整个战局,从此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被希腊人所操纵;此役还加强了希腊城邦之间的联盟关系,特别是雅典斯巴达之间的团结,开创了雅典的黄金时代,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四、伯罗奔尼撒战争

1、时间: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

2、交战双方:雅典(败)--斯巴达(胜)

3、战役背景:(政治体制差异)雅典是民主政治,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经济利益冲突)雅典商业发达,斯巴达则以农业为主;(地缘政治因素)雅典势力不断扩张,修建了从雅典到比雷埃夫斯港的长城,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的控制,引起斯巴达等城邦的不安。

4、战役简介: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爆发的一场希腊内战,经历了阿基达马斯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21年)、西西里远征(公元前415年至公元前413年)、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04年)等阶段。

5、历史意义:(希腊城邦衰落)战争使希腊各城邦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社会矛盾加剧,希腊文明由盛转衰;(政治格局变化)斯巴达成为希腊的霸主,但这种霸权并未持续太久,希腊城邦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分裂;(军事战术发展)战争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战术和战略,如海上封锁、两栖作战等,为后来的军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五、阿贝拉战役

1、时间:公元前331年

2、交战双方:马其顿军队(胜)--波斯军队(败)

3、战役背景: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和伊苏斯战役中击败波斯军队后,继续东进。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重新集结军队,企图在阿贝拉城附近的高加米拉平原与亚历山大进行决战,以挽回败局。

4、战役简介:阿贝拉战役是亚历山大东征中的一场关键战役,波斯军队大败,大流士三世在逃亡过程中被部下杀害,亚历山大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占领巴比伦,并洗劫了波斯首都苏萨和波斯波利斯。

5、历史意义:阿贝拉战役是亚历山大东征的重要转折点,使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为亚历山大进一步征服波斯帝国全境奠定了基础;此役展示了亚历山大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也体现了马其顿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坎尼会战

1、时间:公元前216年

2、交战双方:罗马军队(败)--迦太基军队(胜)

3、战役背景: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冬季率领大军经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连败罗马军两次。罗马人委任费边为独裁官,采用消耗战战术,但不被主流人士认同。公元前216年,罗马元老院选出瓦罗和保卢斯为执政官,组建军队,准备与汉尼拔决战。

4、战役简介:坎尼会战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最终大约六万至七万罗马士兵战死或被俘,执政官保卢斯和八十名元老院成员阵亡。

5、历史意义:此役是汉尼拔军事生涯的巅峰,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术创新,成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虽然坎尼会战未使迦太基彻底击败罗马,但罗马遭受重创,导致三座同盟城邦背叛罗马;罗马人同仇敌忾,进入持久战,最终逐步重夺优势,为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

七、哈斯丁斯战役

1、时间:1066年10月14日

2、交战双方:诺曼底军队(胜)--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败)

3、战役背景:英国国王爱德华去世后无子嗣,引发王位继承纷争。诺曼底公爵威廉以爱德华曾许诺让他继承王位为由,宣称自己有继承权,但爱德华的内弟哈罗德-哥德文被咨议院推选为新国王。威廉对此不满,决定武力夺取英国王位。

4、战役简介:哈斯丁斯战役是诺曼底公爵威廉与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哈罗德-哥德文森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最终哈罗德战死,军队溃败,诺曼底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威廉征服英格兰铺平了道路

5、历史意义:威廉在当年圣诞节加冕为英国国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王国;诺曼底人的征服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曼齐刻尔特战役

1、时间:1071年8月26日

2、交战双方:拜占庭帝国(败)--塞尔柱帝国(胜)

3、战役背景:拜占庭帝国在马其顿王朝时期迎来黄金时代,但巴西尔二世去世后,帝国开始走下坡路。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崛起,建立塞尔柱苏丹国并不断扩张。拜占庭帝国因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解散亚美尼亚驻军,以及君士坦丁十世继承裁军战略,导致面对塞尔柱入侵无力抵抗,先后丢失开塞利亚美尼亚等重要地区。

4、战役简介:曼齐刻尔特战役是拜占庭帝国与塞尔柱帝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拜占庭军队在混乱中被击败,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俘。

5、历史意义:此役是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安那托利亚和亚美尼亚的统治权,帝国最重要的兵源地被塞尔柱人控制,军队数量受限,保卫边疆的能力严重削弱,国内冲突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间接促成了日后的十字军东征,欧洲基督教国家为了对抗塞尔柱突厥人,开始组织十字军。

九、十字军东征

1、时间:1096年至1291年

2、战役背景:(宗教因素基督教精神渗透到西欧社会各领域,耶路撒冷被穆斯林控制;(经济因素)意大利沿海等商业城市兴起,商人想打破阿拉伯和拜占庭商人的贸易垄断,在地中海东岸建立商站;许多骑士无财产,渴望到东方掠夺财物和土地;农民因货币地租、税赋、灾荒等生活困苦,希望到东方寻找出路;(近东形势)11世纪中叶,突厥人控制西亚,内部混乱,拜占庭帝国岌岌可危,给了罗马教廷和西方封建主东侵的契机。

3、战役简介:十字军东征是指自1096年至1291年,西欧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天主教会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发动的8次侵略性远征

4、历史意义:给东地中海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激起强烈反抗;使西欧人民遭受重大牺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数字等传到西欧,刺激了西方文艺复兴;打开东方贸易大门,促进了欧洲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十、摩尔加藤战役

1、时间:1315年11月15日

2、交战双方:瑞士民兵(胜)--奥地利军队(败)

3、战役背景:13世纪末,哈布斯堡王朝觊觎圣哥达山口周围地区,而1291年结盟的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州凭借帝国自由特许状享有自治权。1314年,因支持不同的皇位候选人,瑞士联邦和哈布斯堡王朝实际统治者奥地利的矛盾激化。施维茨联邦袭击了受奥地利保护的修道院,战争爆发。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一世率领军队,向施维茨进军,试图镇压反叛各州。

4、战役简介:摩尔加藤战役是瑞士联邦发展史上的重要战役,最终瑞士民兵取得压倒性胜利,奥地利军队损失惨重,约1500人被杀,其余士兵四散奔逃。

5、历史意义:摩尔加藤战役是瑞士联邦的决定性胜利,加强了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三州之间的团结,巩固了瑞士联邦;此役标志着步兵开始崛起,骑士的战术优势逐渐丧失,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役结束后,于1315年重新签署《联邦宪章》,为日后瑞士联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