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卢战记6:荡平通厄仑

 时震球 2025-05-23 发布于江苏

结束了不列颠远征,时间已经来到了公元前54年的冬天,恺撒大军迎来了当年的冬季休整。

冬季休整是西方历史的传统,早在希腊人时代就开始这么干了。照理说这没什么特别值得拿出来说的,不过这一年发生了点意外,导致了这一年的冬季休整非常不一般。

当年的粮食收成极差。

当年高卢地区发生了大规模旱灾,导致当地人的主食小麦全面歉收。单就这事件本身而言,也算不上大事,因为农业本来就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然而一旦把罗马人考虑进来,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按照罗马人的惯例,冬季休整应该是所有的军队集结在一起。但是因为粮食不够,恺撒不得不改变传统休整的方式。他把所有军队分成八个部分,分别指派军队的副将、财务官等高级官员带队分散在各个地方驻扎,分散后勤保障的压力。

而就是这么个权宜之计,却引发了后续一连串重大事件,大得足以载入史册。因为它让恺撒自高卢战争开打以来第一次栽了跟头,而且是鼻青脸肿的那种。

这就是通厄伦事件。

一、通厄伦事件

恺撒把军队化整为零后,接着下令让各个军团就地解决粮食问题。

这是啥意思?

这意思就是说,吃饭问题总部这边不管了,你们自生自灭吧。

于是,分散在八个地方的罗马军团开始了各自的表演,推出了务实且创新的就地征粮措施。

那么,你再给解释解释,啥叫“就地征粮”?“务实且创新”又该怎么理解?

这意思说白了就是问老百姓要饭。至于务实,意思是说一切以罗马人优先,喂饱了罗马人其他人死不死无所谓。如果老百姓配合最好,不配合的话,搞点非主流的手段也是可以的,这就是所谓的“创新”。

因此,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叫做:

往死里压榨老百姓。

可想而至当地老百姓被祸害成了啥样子。

同样可想而知的是,面对这帮如狼似虎的罗马人,高卢本地人有逆来顺受的,也肯定有头铁不服的,于是,一场反抗正在加速暗流涌动。

挑头的人叫做埃布隆尼斯人(Eburones

埃布隆尼斯人生活在高卢东北部地区,位于今天比利时境内,靠近莱茵河一带,是高卢东北部地区几个主要部落之一。部落的话事人叫做安比奥里克斯(Ambiorix,以下简称“安国王”),骨子里特别瞧不上罗马人。赶上现在正好有一波罗马人被恺撒分到了自己地盘上过冬。于是,这位安国王亲眼看到罗马人是怎么在自己的地方上横行霸道的,自然是憋着大招想要活剐了这群意大利流氓。

公元前54年冬天这个粮食歉收的当口,安国王觉得机会来了。

高卢的这帮部落,虽然天天被罗马人教训,不过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罗马人的基本套路还是摸熟了。眼看着现在罗马人被打散了分在高卢各个地方,而根据过去一般的经验,恺撒每逢冬天不是去别的行省视察工作就是回罗马述职(恺撒兼着另外两个行省的总督),总之不会在高卢呆着。

这两点汇总到一起,我们这位安国王觉得:这可以搞点事情。

眼看着恺撒离开了当地军营,这位安国王忍耐了几天,估摸着恺撒走远了,于是他立刻组织一波人马对着驻守当地的罗马军营发起了凶猛冲击。冬天开打在罗马人看来纯属不讲武德,不过也正因如此,安国王这波进攻效果相当不错。当地镇守的罗马第十四军团外加5个独立的大队总共7000人被结结实实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着实不小。

这波攻击让第十四军团的军团长萨比努斯(这名字实在是一言难尽)吓得不轻。

而正巧这个时候,安国王派人过来捎口信了。具体来说,安国王表达了三层意思:

1、这次进攻不是我要打你们,是我们老少爷们儿一致要求我站出来替他们出头;

2、不仅我们比利时人,连河对岸的日耳曼人也来帮场子了;

3、恺撒已经回罗马了,你们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们。

综上所述,你们已经没牌了。

安国王的意思是,既然你们没牌了,我也不为难你们。你们赶紧离开,我保证不找你们麻烦。

这话一听就是忽悠。具体嘴脸可以参照今天灯塔国的大统领。

不过这么低级的忽悠在萨比努斯那里却收到了效果。当晚萨比努斯就召集军团高层开会,表示想要去往几十公里以外的其他军团那边汇合。

萨比努斯的这套意见遭到了罗马人的一致反对。军团二把手科塔态度尤为激烈。科塔的理由很简单,你要是照人家的话做了,就等于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这样下去一定凶多吉少。现在最好的情况是坚守营地,然后赶紧派人去给外面的罗马军团求救。凭借罗马人坚固的防御体系,比利时虽然人多但是没那么容易攻进来,我们可以通过拖时间等到罗马军团前来救援。这样比贸然离开要安全的多。

应该说科塔的这份见解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萨比努斯显然没听进去,两个人吵了一整晚。《高卢战记》记载,吵架的声音连营帐外头的罗马士兵都能听得见,最后到底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萨比努斯利用一把手权威强行把科塔的意见压了下去,下命令第二天一早全军往南撤离。

大错就此铸成。

而得到消息的安国王乐疯了。因为早在一天前,他就派了大量的军队在3公里以外的森林里埋伏好了。就等着你罗马人自己送上门来了。

结果可想而知,当罗马一个军团外加5个独立大队7000人走进圈套的时候,受到了比利时人的凶狠进攻。在罗马人尝试了几次突围毫无效果之后,萨比努斯顶不住压力,中亚执行,这货又一次犯了傻,他居然亲自带人跑到安国王那里求放过。

到了这个时候,你觉得人家安国王会惯着你吗?

安国王一句废话都没有,直接下令把萨比努斯和他的罗马随从一个不留全都砍了。接着指挥军队朝着罗马军团发起进攻。此战场面极为惨烈。高卢战记中也有着生动的描写。最后的结局也是悲剧性的,7000罗马士兵无一例外全部阵亡。

这就是罗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通厄仑事件”,15个罗马大队全军覆没。这是罗马历史上少有耻辱性惨败。唯一比他更惨的是奥古斯都时代的“条顿森林事件”。(详见帝国时代内容)

二、命悬一线

在通厄伦旗开得胜,安国王立刻开始了下一波操作。这一次,他瞄准了正在南边休整的另外一支罗马军团,打算用同样的方法吃掉他们。

这支罗马人的带头将领,叫做西塞罗。

别误会,这个西塞罗不是前面出场的那个西塞罗。不过和他们关系倒是非常接近,现在出场的这个西塞罗,是前面那个大咖西塞罗的亲弟弟,为了方便区别,我们下面姑且称之为“小西塞罗”(尽管此时的他已经是奔五的大叔了)。

这里还要稍微解释一下,为啥在恺撒的军队里会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个高官亲戚。前面说了,恺撒、庞培、克拉苏在卢卡公开分赃(高卢战记4:惊谋卢卡城),元老院前去当癞皮狗的有好几百,等于给恺撒他们三个老流氓公开站台。这样一来,等到事成之后,对于这些当初给自己抬轿子的人自然也要照顾他们的利益。而前面我们反复说,罗马是个军国主义国家,军功是第一位的,想要在罗马混上流社会,军旅生涯是硬杠子。所以恺撒在高卢带兵,这些罗马的高官自然要把自己的各种关系塞到恺撒这边刷点经验值。这个小西塞罗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是西塞罗塞了自己的弟弟进来,恺撒的金主爸爸克拉苏也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塞给了恺撒,还有元老院的各路牛鬼蛇神,一个个都把自家公子爷送过来求带飞,美其名曰“为国效力”,实则是抱着恺撒大腿捞军功、攒资历、顺便发个战争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奇怪了:恺撒和克拉苏的关系很铁,克拉苏要求恺撒带自家儿子没毛病,可是西塞罗不是和恺撒是冤家对头吗?难不成西塞罗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共和国了?

你要这么问,我只能这么说,所谓“台上全是演戏,台下全是生意”,这里面的套路,你就自己琢磨吧。如果琢磨不明白,那就说明你不适合政治这种高端局。

回到当时。安国王派兵对着小西塞罗的军团进行了围攻,并且同时也派出了人员去给小西塞罗谈判,谈判的内容也是同样的说辞,恺撒回国了,你们没牌了,不要抵抗了,赶紧跑路吧。

这妥妥就是想复制第二个“通厄伦事件”。也就是说,在安国王眼里,他小西塞罗不过就是第二个萨比努斯。

那么小西塞罗是个什么反应呢?

小西塞罗虽然是个新兵蛋子,但是小西塞罗有一点比萨比努斯强:

智商在线!

小西塞罗看到安国王的条件,毫不犹豫一口拒绝。因为小西塞清楚,一旦放下武器就等于任人宰割,到时候自己是死是活就全指望对手的良心。而良心这东西,是个玄学。

所以他毫不客气给安国王回了一句:

“罗马人从来不会接受全副武装的敌军提出的任何条件。”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由衷夸上一句:

脑子是个好东西!(这也说明通厄仑事件中的萨比努斯是多么不长脑子)

比利时人这边眼看着嘴皮子不起作用也就不装了,立刻全军攻击。接下来几天是罗马人地狱一样的经历。《高卢战记》记载,比利时人的攻击非常凶猛而且连续不断。逼得罗马人只能白天迎战,晚上趁着休息时间加固营防,就这样靠着120座木塔和周边一圈防御工事,罗马人勉强顶住了最凶猛的几波进攻。但是自己这边人员损失惨重,因为本来罗马军团人数就不多,现在除了战场上的死亡人数,还要白天晚上连轴转,超人都得报废。所以小西塞罗下令,全员两班倒,并且就算是伤员,只要没残废都就不能下火线。

而比战场形势更让人绝望的,是没办法搬救兵。

小西塞罗第一时间就派人给恺撒送信,但所有的道路都被安国王堵死了,派出去的人全都被安国王截获,并且拉到了小西塞罗的军营前当场砍头。这样一连几天除了死了几十个罗马士兵,小西塞罗的军营里连这苍蝇都没飞出去,远在法国的恺撒更不可能知道前线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动乱。

消息送不出去,完蛋是迟早的事。小西塞罗急得都快内分泌失调了。这个时候,他军营里面几个高卢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当时在小西塞罗的军营里,不仅有罗马人,还有不少高卢当地的带路党(谁家还没几个叛徒)。这些人和外面的高卢人一样,留着长头发、满脸络腮胡子、全身上下还涂满了颜料和纹身,一看就和罗马人那种成天泡澡堂子的套路不一样。于是这帮“精罗”高卢人提议,由他们出去冒充比利时人(应该叫本色演出),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

小西塞罗当然不可能相信这帮高卢糙老爷们儿,但是是以事到如今他已经别无选择,也就只能指望这帮叛徒的良心。

只能试试看了。

结果还真成了!

这几个高卢带路党混在比利时人中间毫无违和感,再加上随身携带的大把金银细软一路开炸,居然真就大摇大摆通过了比利时人的铁桶阵。

于是,远在法国的恺撒,在即将启程回罗马的当口,接到了前方的战报,而此时距离小西塞罗被围攻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天,距离通厄伦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三、惊险过关

接到战报之后的恺撒,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萨比努斯整整一个军团外加五个独立大队,7000罗马大小伙子就这么报销了。另外小西塞罗这边被围殴了一个星期,这中间的血腥和残酷,稍微想想就能让人不寒而栗。

更加关键的是,万一真让比利时人把小西塞罗给弄死了,他那个当过执政官的大哥还不得往死里弄死他恺撒?

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于是,恺撒连夜点齐两个军团的人马朝着小西塞罗的营地狂奔。并且同时,他还给他的第一心腹拉比努斯下了一道命令:

比利时人敢这么干,一定不是单打独斗。前面他们取得的胜利,一定会鼓舞更多的比利时人揭竿而起,现在一定会有大量比利时的部落正在前去增援(抢劫)。所以恺撒给拉比努斯的命令是:原地监视。一旦发现有高卢人增援,立刻马上、毫不犹豫地坚决消灭。

布置完任务,恺撒带两个军团日夜狂奔,用了2天时间就赶到了安国王的军队身后。此时的小西塞罗吊着最后一口气在死撑,随时都有嗝屁的可能。

形势刻不容缓,,于是恺撒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他让人把恺撒军队已经赶到的消息写在丝绸布帛上,用弓箭朝着小西塞罗的营地发射进去。这一招效果非常好。本来已经濒临崩溃的西塞罗军团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复活过来。这波士气暴涨让罗马人像嗑了药一样变得猛得不行,比利时人眼看着到了嘴边的肉,死活就是啃不下来。

稳住了最前沿,恺撒马上开始了第二件事情:

诱敌深入。

当时恺撒面对的是乌泱泱的比利时人,直接正面开干就算赢了也一定是死伤惨重。所以权衡再三下,恺撒决定玩儿点手段。

于是接下来几天,恺撒陆陆续续派出了部分军队从背后捅安国王的菊花,不过所有被派出去的罗马人都接到了一个命令:只许败、不许胜。

相信我们中国人看到这个命令应该都能会心一笑。不过当时的高卢土炮可没有这么痛的领悟。恺撒连续几天要求罗马军团上门挑衅,但是只要对面比利时人出动,自己这边就往后撤,比利时人一看没有任何犹豫贴了上去,于是几天下来,安国王这边的军队被恺撒引诱着来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山谷中,小西塞罗的营地就此解围。

接下来的剧情我们中国人就非常熟悉了。诱敌深入的恺撒在山谷里埋伏下重兵,而对面这帮糙货脑子明显缺根弦,相当乖巧得钻进了罗马人的口袋阵。当安国王带领大军主力冲进山谷之时,埋伏在山谷和森林里的的罗马人一拥而上断了安国王的后路,恺撒则是亲自带兵堵在了安国王的正面,于是包围网就此形成。

结果自然毫无悬念,安国王大败,十万高卢人被罗马军团当场屠灭。

与此同时,法国后方也传来了好消息。恺撒的副将拉比努斯准确侦查到高卢援军的动向,拉比努斯精准截胡,在半路上伏击了这帮打秋风的高卢人,结果同样是大获全胜。这样一来,高卢人最后的希望也算是完犊子了。

到此为止,“通厄伦事件”告一段落。

不过,让恺撒耿耿于怀的是,本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比利时大魔王安国王却成功逃脱了。

不仅在当时,这位安国王成功脱逃,就算在之后的几年,恺撒发动所有资源在高卢挖地三尺都没能找到这位大Boss的踪影,这位让恺撒、让罗马吃了大苦头的高卢人,就此挥一挥衣袖飘然远去,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留给罗马人的唯有无尽的屈辱与苦涩

至此,“通厄伦事件”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高卢人的叛乱被镇压下去,罗马人保住了基本盘,不过损失也是相当惨重(整整一个军团外加5个独立大队)。

最后,说一下“通厄伦事件”在今天的欧洲的影响,算是一种另类旅游小贴士吧。

“通厄伦事件”中,比利时国王安比奥里克斯可谓出尽了风头。凭着大败恺撒的功业,这位安国王成了是今天比利时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年在比利时最牛叉人物的排行榜上霸榜。今天比利时到处都能看见这位安国王的雕像和以他的名字的街道、餐馆、酒店。大家去比利时的时候留心注意这些细节,都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另外比利时最出名的特产是啤酒,很多比利时的特色精酿啤酒都是借着这位安国王的名头打广告,大家如果去到比利时旅游记得一定买一杯尝尝。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