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台上讲员应有的品质

 何顺华 2025-05-23
图片
今天晚上所写的文章,是一气呵成,也带着一些情绪,愿这文字里面的血气可以被理解,我也为此愿意多一些忍耐。

最近在默想这句话://你要详细//知道你yang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详细知道和留心料理,是牧人一生的主要工作。不知为何当我再一次默想这句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台上的讲dao,今天写这篇短文,不是在针对具体的人,而是就我在台下所经历的听来做一些感想的陈述吧。

在台上讲不是念,不是在台下敲了几千字,然后打印出来,在台上低着头念一遍就完事了。我想听众很容易感受到你是在念,还是带着充满活力的言语一边流淌,一边与他们互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停顿,一个笑容,都会让你所要讲的内容变得有生命。

当然对于初上讲台的人,紧张缺少经验都可以理解,但诚如那人所说: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婴儿阶段,需要吃干粮。写是输入,讲是输出,二者在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大体不变。但如何让内容变得有气息,有情感,有味道,是讲员需要认识到的工作核心。

在台上讲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看似高大上的属ling词汇的堆砌,这本书上面的白纸黑字,看似是一些静态的文字,但又不是!听众自己能够对那些经典的句子耳熟能详。他们不需要你再为他们堆一遍,不需要讲员带着抑扬顿挫的以炫技似的语气读一遍。

他们需要的是你以自己从良人而来的能力,帮助他们从一句句经典中推开一扇门,如同书上所说:良人的话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他们需要的是你带领他们,从一段看似沉寂的文字中步入充满生机的春天,他们需要的是由点到深的进入,而不是在听你机械似的重复。

在台上讲逻辑要清晰,要让听者如同全方位的看一座山,而不是听了二十分钟了还不明白你到底在讲什么,你的主旨是什么。虽然肢体语言也有,声音也足够洪亮,但若是为了掩饰内容上的混乱造成的尴尬与无力,倒不如多多打磨,细细倾诉,不然,只会让人觉得聒噪。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篇足够丰富的讲稿,一定会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良人对于他们的价值和安慰!一定会让听众有所共鸣,有发自肺腑的感动,甚至不禁潸然泪下,古人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讲的就是弹奏者与听者之间极好的情感连接。

若我们在台上讲的内容,让人听了好像也没有听,讲的信息若不符合听众所背负的重担需要,渐渐的脱离了羊群牛群切实的需要,如同把又馊又硬的饭菜喂养他们,我们的工作若仅仅是这样的日复一日,那该是何等的虚浮和空洞啊!

就写到这里吧,这都是我忧愁的部分,我常常想这些事,也不知道能改变什么,只能为之不断的默想思考,这是我仅能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