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是什么?(儿童哲学智慧书)》【全文】

 东方文捷 2025-05-23 发布于天津

《生活,是什么?(儿童哲学智慧书)》

作者:【法】奥斯卡·柏尼菲 文;杰诺姆·卢里耶 图

译者:刘明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字数:6千字

主编推荐语

童话哲学启蒙书,帮孩子深刻思考生活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对“生活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地生活呢?”“将来你会成功吗?”“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人类为什么会存在?”“人为什么会死呢?”等问题进行了妙解趣答。

本书帮助小读者明白尽管每个人对幸福和成功的理解不同,可只要懂得生活的意义,就能使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目录

  • 1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 2   儿童与哲学

  • 3   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地生活呢?

  • 4   将来你会成功吗?

  • 5    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

  • 6   人类为什么会存在?

  • 7   人为什么活着呢?

  • 8   人为什么会死呢?

  • 9   关于作者:

  •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 孩子们总是对世界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不时地向爸爸妈妈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单纯稚嫩,有的古灵精怪,有的则令人惊奇,还有的更引出一连串其他的问题。人类的思想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孩子们更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的问题涉及许多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例如对于“生命”、“爱”、“美丽”和“好与坏”的思索,甚至连提问本身都显得意义非凡。这些疑问是否能够得到解答、能够得到怎样的解答,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未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这整个世界的看法。此时,面对着数不清的为什么,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

  • 作为法国最畅销的儿童哲学图画书,“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丛书特别搜集了孩子们最困惑、最常问的一些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困惑。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一同思考,不仅可以将孩子心中的疑问扫除,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问答引导之中,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了解自己,并形成独立自主和负责任的人格。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也会在思索之后有所收获。

  • 奥斯卡·柏尼

  • 儿童与哲学

  • 哲学家、学者、作家 周国平

  • 经常有人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学哲学?几岁开始学比较好?我总是反问:让孩子学哲学?有这个必要吗?孩子都是哲学家,应该是我们向他们学!这不只是戏言,凭借亲自观察,我深信儿童与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和大多数成人相比,孩子离哲学要近得多。在有些人眼中,孩子与哲学似乎不搭界,那是因为他们既不懂孩子,严重地低估了孩子的心智,也不懂哲学,以为哲学只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对两方面都产生了误解。

  • 有心的父母一定会注意到,儿童尤其幼儿特别爱提问,所提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大人回答不了的,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没有任何知识可以用作答案。这样的问题正是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哲学开始于惊疑,孩子心智的发育进入旺盛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世界感到惊奇,对人生产生疑惑,发出哲学性质的追问。清新活泼的儿童心智与陌生新鲜的大千世界相遇,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的灿烂现象,但在每个人一生中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短暂时光。

  • 所以,如果说“学”哲学,儿童期正是“学”哲学的机不可失的黄金时期。不过,所谓“学”完全不是从外面给孩子灌输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孩子自发表现出来的兴趣予以关注、鼓励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哲学性质的提问,聪明的大人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留意倾听他们的问题,第二是平等地和他们进行讨论。相反的态度是麻木不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个简单的回答把孩子的提问打发掉,许多孩子的哲学悟性正是这样在萌芽阶段就遭扼杀了。

  • 凡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没有终极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一定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让孩子思考这种问题究竟有什么用?我只能这样回答: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 当然,要做孩子够格的哲学“同伴”,大人必须提高自己。在这方面,一个有效途径是亲子共同阅读高水平的哲学童书。哲学童书而具高水平,殊为不易,常见的或者是太“哲学”(其实是太理论),不儿童,缺乏童趣,或者是太儿童,不哲学,缺乏哲思。接力出版社从法国引进的“儿童哲学智慧书”,我看了很喜欢,觉得符合我心目中既儿童又哲学的定位。这套书用简短的文字配以稚拙的图画,看似简单,其实很用心思。一是选题精当,全套书共9册,每册都是对一个重要哲学主题的追问,包括“我”、“生活”、“幸福”、“情感”、“自由”、“社会”、“知识”、“好和坏”、“艺术和美”,这些主题同时又是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引起困惑的难题,因而是和人人密切相关的。二是通晓儿童心理,在每个主题下有若干问题,在每个问题下有若干可能的回答,问题和回答的设计皆出自孩子的眼光,既天真可爱,又真实可信,每每令人会心一笑。三是真正用哲学的方式来启迪哲学的思考,对于每个回答不下对错的论断,而是从不同角度提出质疑,最后也不给出一个结论,而是点出思考这个问题的价值之所在。这三个优点使我相信,作者是既懂孩子又懂哲学的,因此我便可以放心地向孩子们以及家长、老师们推荐这套书了。

  • 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地生活呢?

  • 取得好的成绩。

  • 成绩不好就一定是灾难吗?

  • 取得好成绩是为自己呢,还是为爸爸妈妈呢?

  • 什么都不懂也可能取得好成绩吗?

  • 做自己觉得开心的事儿。

  • 如果吃糖果让你开心,你能一直吃吗?

  • 自己开心和让别人开心,哪一个更好呢?

  • 为了取得成功,难道不应该吃点儿苦吗?

  • 让自己长高长大、变得富有。

  • 如果一个人又矮又穷,他一定不快乐吗?

  • 如果有一天你变得高大、变得富有了,但是孤单一个人呢?

  • 为什么不能欣赏现在的你呢?

  • 拥有很多朋友。

  • 朋友多很重要吗?

  • 和朋友吵架了,你伤心吗?

  • 当朋友遇到不幸时,你会难过吗?

  • 如果你的朋友还有除你之外的其他朋友,你会觉得不舒服吗?

  • 你能和所有人保持意见一致吗?

  • 如果你的弟弟被欺负,你会袖手旁观吗?

  • 如果你犯了错误,人们不该责备你几句吗?

  • 自由地做事情。所有我想要的……

  • 幸福

  • 如果会影响你,别人也能随便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吗?

  • 你总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吗?

  • 一旦你做过所有想做的事情后,你还要做些什么呢?

  • 所有人都想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幸福是人们最想要的,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有些人认为获得认可或实现理想就会拥有幸福;而另外一些人则更看重友谊,看重和平与自由所带来的幸福感。为了能获得幸福你真的应该去寻找吗?幸福真的是唯一的吗?难道不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幸福吗?

  • ……搞清楚什么是自己的幸福,什么是别人的幸福。

  • …… 幸福的创造者是自己,不要过多寄希望于好的运气。

  • …… 发现自己身边的幸福,让自己快乐起来吧。

  • 将来你会成功吗?

  • 会,因为我有这样的梦想。

  • 梦想会不会让你忽略了生活的乐趣呢?

  • 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梦想会改变吗?

  • 梦想比现实更加美好吗?

  • 拥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 会,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希望这样。

  • 爸爸妈妈的想法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吗?

  •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爸爸妈妈能给你提供帮助吗?

  • 如果你自己不想成功呢?

  • 不知道,因为这是命运安排的。

  • 命运是什么呢?

  •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命运呢?

  • 生活是不是应该由自己决定呢?

  • 会,经过练习我会成功的。

  • 成功是练习出来的吗?

  • 如果你很棒,也需要练习吗?

  • 一个人可以仅仅通过练习就获得成功吗?

  • 会,因为我想出名……

  • 那些出现在电视上的名人一定比看电视的人更成功吗?

  • 一个人成功,是在成名之前还是成名之后呢?

  • 成名一段时间之后,不能再出现在电视上,会怎样呢?

  • ……出现在电视上。

  • 成功的生活让你特别向往。你会羡慕那些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人,但不要忘了,在成功的背后,有个人付出的劳动、父母的帮助,以及个人对梦想的强烈渴望。对成功的渴望可以寄托于职业之外,通过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冠军服”。

  • ……多看看生活美好的一面。

  • ……承认你才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 ……好好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 ……只要努力,平凡的人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 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

  • 因为总有人比我更强。

  • 他们在所有方面都比你强吗?

  • 他们比你强,真的会成为一个问题吗?

  • 你不是也比许多人更强吗?

  • 你能强迫富人给穷人钱吗?

  • 为什么别人不与他们分享财富呢?

  • 政府有义务给所有人提供食物吗?

  • 因为我有时感到孤独。

  • 孤独是件很严重的事情吗?

  • 如果有人爱你,你还会感到孤独吗?

  • 只有你一个人感到孤独吗?

  • 因为有战争。

  • 战争是必要的吗?

  • 战争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你的生活呢?

  • 你喜欢玩战争游戏吗?

  • 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不理解我。

  • 你理解爸爸妈妈吗?

  • 爸爸妈妈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确的吗?

  • 爸爸妈妈不理解你时,他们就不爱你吗?

  • 对任何人来说,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你觉得自己很不幸,不被理解,为此你感到孤独。有时,当你看到那些不如你的人、那些贫穷的人、饥饿的人,或是曾受到暴力伤害的人,你又会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你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改变,这令你非常伤感。不过,只要不愿意忍受不幸,就意味着你已经开始理解什么是生活了。

  • ……勇于面对现实中的不完美、不公正,还有暴力。

  • ……当幸福来临时,好好体会它,享受它。

  • ……要用自己的行动,让生活好起来。

  • ……人不可能总想着自己。要懂得与他人共享幸福。

  • 人类为什么会存在?

  • 因为上帝要人类存在。

  • 为什么上帝要创造人类呢?

  • 与哪种宗教的神灵有关呢?

  • 如果人类不信仰上帝呢?

  • 为什么生命出现在地球上呢?

  • 人类能不存在吗?

  • 人类是这种进化的终极目标吗?

  • 因为地球应该有人居住。

  • 地球需要人类吗?

  • 人类需要地球吗?

  • 人类不可能毁灭地球吗?

  • 因为只有人类能够理解和解释事物。

  • 理解和解释事物能改变什么吗?

  • 这意味着人类比动物、植物、星星高级吗?

  • 怎么知道人类是不是唯一有思想的物种呢?

  • 什么也不为。

  • 难道不是因为人类不知道答案才这样说的吗?

  • 人类能只为自己存在吗?

  • 人类能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吗?

  • 什么也不做不觉得尴尬吗?

  • 人类存在着。这是一个事实。然而,人们偶尔需要停下来,好奇地自我打量一下,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人类的存在真的有意义吗?是上帝或大自然让人类存在的吗?如果没有人类地球将会更美好吗?人类是智慧的,但人类看到自身的所作所为时,就会明白人类既值得钦佩又令人害怕。人类有存在的合理理由吗?人类有使命要完成吗?或者说人类的存在是一个偶然,我们只要接受就行了呢?

  • ……让自己从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中跳出来,满怀好奇地反省一下自己的存在。

  • ……学会审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要意识到,尽管存在差异,但我们所有人都是处于人类这一同样的前提下的。

  • 人为什么活着呢?

  • 为了工作。

  • 我们为了活着而工作,

  • 还是为了工作而活着呢?

  • 说到底,工作有什么用?

  • 如果我们不喜欢工作呢?

  • 如果人不用工作呢?

  • 为了享受生活。

  • 我们能一直享受生活吗?

  • 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享受生活吗?

  • 所有人都在享受生活吗?

  • 生活中只有享受吗?

  • 因为我们的父母相识了。

  • 父母选择了自己的孩子吗?

  • 如果你没有出生,你将是谁?

  • 难道只是因为我们的父母生下了我们吗?

  • 为了生孩子。

  • 人们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

  • 如果人不生孩子,就没有生命活力吗?

  • 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孩子延续生命吗?

  • 因为我们身体健康。

  • 人可以选择健康的身体吗?

  • 仅凭健康的身体就足以好好生活吗?

  • 人生病的时候就停止生活了吗?

  • 为了让别人不孤单。

  • 为什么人们彼此需要呢?

  • 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呢?

  • 如果你不在,别人还是一样吗?

  • 每天,我们起床,我们吃饭。我们活动,我们继续存在。而这是为了什么?为了学习,为了快乐,为了工作,为了爱情,为了生育孩子,为了帮助别人。或者,简单地说,是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难道我们真的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吗?对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而对另一些人而言,为了让生命有意义,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 ……别得过且过。

  • ……要意识到那些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的所有重要和必要的东西。

  • ……要知道这些问题能够改变我们生命存在的轨迹。

  • 人为什么会死呢?

  • 因为如果生命是永恒的话,我们就会感到很无聊。

  • 既然没有人能长生不老,怎么知道会很无聊呢

  • 人会对生命感到厌倦吗?

  • 谁能决定一个生命是否活得太久了?

  • 人不会在年轻的时候死去吗?

  • 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身体会衰老得慢吗?

  • 为什么有些人身体的抵抗力就比其他人强呢?

  • 这是由死神决定的。

  • 面对死神,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吗?

  • 人类有办法延长生命吗?

  • 只是死神决定的还是我们也接受这个事实呢?

  • 因为到最后我们没什么好学习的了。

  • 在生活中,除了学习,我们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了吗?

  • 我们不能教别人自己所学的东西吗?

  • 一生的时间足以学习所有的东西吗?

  • 为了进天堂。

  • 怎么知道死后是否有别的东西存在呢?

  • 如果天堂不存在,逝者去了哪里呢?

  • 逝者真的应该去某个地方吗?

  • 地球上真的缺乏生存空间吗?

  • 所以死亡也是有用的吗?

  • 我们不是不可替代的吗?

  • 死亡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事实。它让我们感到害怕。我们常常宁愿忘了它,好像这样我们就能长生不老了。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的:或死于疲劳,或为了上天堂,或为了给其他人空出位置,或者,仅仅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要是我们接受人人都会死这一事实并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有一天也同样会死吗?

  • ……别逃避死亡这一现实问题,尝试带着这个问题生活。

  • ……要明白死与生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

  • ……要懂得生命的价值,同时接受生命带给我们的各种制约和限制。

  • 关于作者:

  • 奥斯卡·柏尼菲

  • 一位哲学博士和师资培训人,更是一位畅销童书作家。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哲学工作室,推广成人与儿童哲学智慧课程。其哲学作品畅销世界各地,教育思想惠及二十多个国家的普通大众。其出版的作品从内容丰富的儿童图画书到教学工具书,每部作品都能与读者产生良好的共鸣,引导大人(家长、老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问题,同时能和孩子进行思考性的对话。其教育理念是为教育界注入多元性的人文哲思,让孩子更有创造力与探索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