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羊城,绿意浸染珠江两岸,在这生机勃发的初夏时节,长城医馆学苑第十五期馆长营于广州盛大启幕。 2025年5月20日-23日,在为期4天的馆长营活动中,13位行业大咖围绕中医馆的战略定位、年轻化运营、专科建设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中医馆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场行业盛会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中医馆行业精英,他们直面行业变革浪潮,共探中医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王中华校长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医馆操盘手的职业素养与知识结构等方向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中医馆行业近年呈现显著扩张态势,政策扶持与公众健康意识提升为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但不容忽视的是,多数医馆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模式固化、人才储备、服务标准化等现实瓶颈。从特色专科建设到智慧诊疗系统应用,从中医药产品创新到场景化服务设计,都展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中蕴含的共性规律——即通过精准定位、技术赋能与体验升级构建核心竞争力。 ![]()
"做脊柱健康的传播者,做中国脊梁的守护者" 是龙脊康的品牌理念。 沈晔老师表示,龙脊康一切围绕客户需求,秉承 "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并分享了新型医馆的医疗私域流量运营模式,主要采用 “地段 + 付费 + 内容 + 社交 + 官方”的复合策略:通过医疗综合体与商圈选址吸引地段流量,不同阶段有不同流量投放策略,例如可以借助Deepseek、健康160等平台精准投放流量,主要在于把握住流量风口;以抖音、视频号等内容矩阵和社群裂变,激活私域。打造好口碑,口碑客户是抵抗风险最大的保障。与此同时,注重私域运营,私域运营的核心是持续赋能通过图文分享、医生直播、知识问答、客户专属群等六大板块,实现从科普、筛查到诊疗、复购的生态闭环。
【沈晔 广东龙脊康脊柱专科连锁董事总经理】 杜冠睿老师在分享中提及,中医馆可通过“产学研”模式实现从“治未病”到“治大病”的突围,东源中医门诊部便是典型范例。 比如,产业端以商业变现为导向,双路径拓展业务:一方面打造“中药+免疫治疗”肿瘤等大病特色疗法,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新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医疗提供远程复诊、电子处方及中药配送服务,并以“东源堂小儿推拿馆”为载体开展招商加盟,快速扩张线下服务网络。 在教学层面,东源中医注重人才培育与品牌输出,通过成立产学研基地,自编《技术规范》系统化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已组建超10人的自有医师团队。同时,通过临床案例发布、肿瘤治疗及儿推知识短视频科普、直播讲座等多元形式强化专业背书,推动中医技术标准化与品牌影响力同步辐射。 ![]() 【杜冠睿 广州东源堂国医馆联合创始人】 余如山老师在会议中分享了儿童身高管理业务的发展情况。从数据维度来看,基于7万多儿童数据与10万多张图片分析发现,市场上多数身高管理方案效果有限,仅三种方法真正有效且存在骨龄评估误差大等问题。治疗方案强调以滋阴调理为主,避免滥用补阳药,但需注意滋阴降火类中药可能产生的耐药性。
【余如山 杭州医鹿高董事长】 广州如志堂国医馆创始人谭志飞老师结合个人医馆经营实践分享了行业洞察与经验。 在经营理念上,他主张“以真诚换信任”,将客户视为家人,以疗效建立口碑;对待合作伙伴秉持包容态度,构建和谐协作生态。同时,其医馆建立了独特的业务审核体系,将诊疗划分为四个互联区域,治疗方案注重手法精简。
【谭志飞 广州如志堂国医馆创始人】 作为跨界转型中医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吴广海老师主要从中医馆的战略定位与组织架构等方向进行行业经验分享。 在全国中药饮片集采背景下,中医民营医疗面临药占比压缩困境,“中医外治贯穿始终” 成为破局关键策略。其核心是将外治疗法融入诊疗全链条,通过鼓励医师针药并用、发展特色中医外治门诊及设备型治疗项目、推动外治与中药协同的专科建设等方式,提升服务差异化。例如“中药调理+外治理疗”的标准化诊疗方案(如失眠调理分阶段结合针灸、心理干预和膳食指导)。盈利模式上,将外治项目产品化,结合器械与药食同源单品营销,优化成本收益。 ![]() 【吴广海 北京汉典中医医院院长/中国中药协会中医馆药事专委会秘书长】 在医馆经营实战领域,资深专家陈蒙蒙老师则聚焦明星医生这一核心业绩引擎,系统总结出可落地的【明星医生打造五步法】。 一、市场分析:调研区域头部医馆及明星医生特色,明确差异化(开拓细分病种)或跟随策略(复制热门模式填补号源缺口)。二、医生画像:从学历、师承、病种、疗法及性格风格中提炼独特标签,形成差异化记忆点。三、医生定位:聚焦儿科、妇科等高频病种,结合针药并用等特色,锁定 30-45 岁女性等客群,以1-3句话精准概括。四、推广策略:分阶段推进,初期低价体验课测试引流,中期抖音/小红书/主题活动高密度推广,长期依托口碑裂变并复盘优化。五、人员机制:设专职经纪人统筹事务,将门诊量等与奖金挂钩(如业绩分档激励),配套学术交流会、传承工作室等成长支持,形成“定位-推广-激励”闭环。 【陈蒙蒙 武汉健民叶开泰连锁医馆创始人、合伙人】 五步法环环相扣,聚焦精准定位与策略协同,通过“专业能力+品牌曝光+激励机制”的联动,将医生个人优势转化为医馆品牌竞争力,为医馆打造核心人才梯队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框架。 广州领脉科技专注于中医馆线上营销与专科流量打造,致力让好医馆、好医生被更多人发现。截至目前,其已为全国100+中医馆提供线上营销服务,曾实现单月最高新增营业额200万+,项目交付达成率100%。 肖辉老师分享了全域营销体系搭建的四大核心内容:以“专科”为核心在公域布局精准获客;通过塑造品牌增强顾客第一印象,并借助小程序优化挂号流程提升履约率;从内外部双管齐下,实现标准化诊疗与私域运营;以理疗、产品等增值服务延长用户价值链,打造可持续增长体。
【肖辉 广州领脉数字科技总经理】 京微设计创始人高振华老师围绕中医健康全案设计分享业务理念与实践要点。在品牌构建层面,他强调“一馆一故事”的差异化策略,主张每个空间根据地域文化、客群属性及品牌调性,提炼独特的叙事主线。例如在诊疗区突出“精准治愈”主题,通过静谧的色彩搭配与专业的动线设计传递可靠感;在候诊区则以”节气养生“为核心,设置互动式文化装置,让等待过程成为中医知识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场景化叙事 + 主题化设计”的模式,既强化了空间的记忆点,也为品牌注入文化厚度,助力中医机构在流量竞争中构建差异化的美学认知与情感连接。
【高振华 京微设计创始人】 当前青年医师面临冷板凳时期长、效益不佳、培养困难及流动性大等困境。刘亚利老师就青年医师培养策略及团队效能提升方面,向我们分享了可复制的策略:在培养模式上,以推拿针灸技能为培训重点,通过老带新合作模式,由资深医师首诊后引导青年医师参与治疗,提升其临床经验与患者认可度;入职第一年为青年医师设置每周一天的带薪“成长日”,开展涵盖专业技能、医患沟通、行业参观等多元化培训内容,助力其快速成长。 ![]() 【刘亚利 北京合生鼎济堂中医连锁联合创始人】 在团队效能提升层面,管理者需转变思维,从发现问题转向解决问题,针对中医大夫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推行新患者分配机制时,平衡新老医师利益,通过提升小大夫患者量实现效益共享;强化团队紧密协作,确保行政、医护与患者沟通信息同步,避免认知偏差;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根据青年医师不同成长阶段分配任务,如初期侧重基础技能实践,成熟期逐步独立接诊并带教新人,实现人才价值的阶梯式释放。 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新型中医馆路演这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来自不同领域背景的参与者各抒己见,将专业洞察与实战经验深度融合。这种理论与实操结合的模式,充分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各组讨论氛围热烈。评委老师们对各组方案的完整性与创新性频频点赞,同时结合行业经验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助力学员进一步优化方案。 ![]() ![]() ![]() 【李永明 当归中医学堂&北京行知堂中医创始人】 ![]() 【江振颐 广州十三行国医馆创始人】 ![]() 【易振策 成都承启堂中医连锁创始人】 随着毕业典礼的圆满落幕,第十五期馆长营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经验,更搭建了行业共融共进的桥梁。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运营,从传统传承到年轻化突破,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无疑为中医馆行业的未来描绘了清晰蓝图。期待下一期馆长营继续引领行业变革,助力中医药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