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林则徐,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一定是那位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坚决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然而,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林则徐还是一位书法大家,这一点,从小编前面分享的一篇小楷抄经《佛说无量寿经》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那么今天,小编就再来分享一幅林公的小楷作品《节录送石处士序》。林则徐楷书《节录送石处士序》末尾款识:道光十四年(1834),岁在甲午重阳前二日,少穆林则徐书。这幅作品于2019年香港金钟拍卖会上,以HK$44,375(包括佣金)的价格成交。林则徐的楷书,可以说是当时清代的天花板级别,特点就是美,非常好看。细细品味,可以品出融合欧赵的意味。以欧体楷书为稳固的根基,将欧体险峻的结构、刚劲的笔画融入其中,使字体挺拔端庄,严谨规整,极为耐看。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赵体的笔意,牵丝引带中,为作品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可谓将险峻与妍美融合到了一起,漂亮极了。此外,在这幅作品中,线条的粗细对比格外引人注目,在横细竖粗的基础上,将提按、轻重的变化充分展现,像撇画的重到轻,像点画的轻到重,一系列的变化,让“规范字”三字呼之欲出。甚至可以作为硬笔书法字帖来临习,乃是练就规范字的优秀字帖。还有,作品处处透出随字赋形、道法自然的和谐,不同结构,用不同的字形来展现,无论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包围结构的字,均以字的笔画数、形态特点,巧妙地安排笔画的疏密、长短和角度。像室的天覆之法,上面的宝盖头宽博,稳稳地罩住下面的“至”。不论如何分析,看着好看才是王道,而这幅作品,字字都好看。《送石处士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韩愈,描绘的是求贤与出仕的佳话。这幅作品记录的这一段大意如下。石先生平日里就坐在满是图书的房间里,与朋友谈论道理,辨析古今之事的对错,评论人物的高下,预测事情的成败,那口才就像决堤的黄河水,滔滔不绝;又似四匹马驾着轻车在熟路上奔跑,轻松自如;还如同烛光照耀般清晰,算卦、占卜般准确。乌公听闻后,担心石先生志在隐居,无求于人,未必肯为自己出山。但幕僚却认为,乌公文武忠孝,求士是为了国家,而非私利。如今贼寇聚集在恒州,军队环布其疆界,百姓无法耕种,财粟耗尽,而他们所处之地又是运输要道,急需良策。石先生仁义且勇敢,若以大义相邀并委以重任,他定不会推辞。于是,乌公精心撰写书信,备好车马和礼物,选好吉日,派使者前往石先生住处相请。石先生得知后,没有告知妻儿,也未与朋友商量,便穿戴整齐地接见使者,恭敬地接受了聘书和礼物。当晚就沐浴更衣,收拾行李,装载书籍,打听路线,向常来常往的朋友告别。第二天清晨,众人在东门外为石先生饯行。酒过三巡,即将起身时,有人举杯说道:“乌大夫真能以义取人,石先生也真能以道自任,决定去留。这杯酒为先生送别。”又有人祝酒说:“凡去就出处,皆无常定,唯有道义是归。以此为先生祝寿。”文化传承,丰富精神世界,书法艺术,充实文化生活。让我们共同守护独属于泱泱中华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共同发扬传统书法艺术,让更多人走进传统书法的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