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趣坊2025-05-23 00:21江苏 刘莹一九五一年开始在吉林省教书,直到退休都没离开过教育岗位。 这位来自南方的女才子,没被东北的寒冷天气吓跑,也没在大北风呼呼刮的时候打退堂鼓,更没有让东北的大风雪迷了眼,她心里有着一股子信念,坚定地一直往前走! 刘莹,出生在1906年,老家是湖南长沙。 一九二六年,刘莹成功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 刘莹在北大念书那会儿,自豪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九二九年三月,刘莹在去上海的路上,经过江苏南京时,在老朋友曹孟君家碰了头,曹孟君是她在北京大学的同学,而那天,王实味也刚好在曹孟君家。 同样是北京大学出来的王实味,他那直爽的性格,文雅的说话方式,还有朴实的外表,让刘莹觉得特别有好感,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王实味,他出生在一九零六年,老家是河南的潢川县。 王实味是从北京大学出来的学子,他在那儿念书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实味是个在中国挺有名的作家,也是个翻译高手。 1930年1月份,刘莹和王实味两人在上海喜结连理。 那时候的王实味主要是写小说,还有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那时候,王实味和张天翼、徐志摩、丁玲这些作家走得很近,也经常和鲁迅、胡适他们通过书信交流。 一九三一年八月,王实味和刘莹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宝贝女儿,他们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王劲枫。 一九三四年冬天十二月里,在山东管教育的部门上班的王实味,跑到济南火车站去接他的老婆刘莹和三岁的小闺女,她们是从湖南长沙过来的。这一家三口,终于在济南见上面,团圆啦。 一九三五年夏天,王实味和刘莹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可爱的小男孩,他们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王旭枫。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中国迅速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 身为满腔热血的小伙子,王实味和他的老婆刘萤一股脑儿地扎进了抗日的大潮里…… 他们俩口子在参与抗日救国的行动里,体会到了共产党那不可小觑的力量,于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放下自家的安逸,为了大家的未来,前往中国革命的心脏地带延安。 没想到就在这时候,刘萤居然又怀上了孩子,这让夫妻俩都大吃一惊。 一个怀着宝宝的妈妈,还要带着俩孩子,一起去很远的延安,这得多不容易啊! 没办法之下,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先让王实味去延安,刘萤则暂时回湖南长沙的娘家住段时间,等做了“手术”恢复好了再去延安团聚。 一九三七年秋天九月份,刘莹和王实味带着他们的一双儿女,从山东济南动身,一路来到了河南的郑州。 在郑州河南,刘莹带着俩娃跟王实味说了拜拜。 刘莹带着两个小朋友坐火车去湖南长沙,而王实味呢,他就往延安出发了…… 一九三七年十月,有了范文澜等人的帮忙,王实味成功抵达了延安。 一九三八年十月,“长沙大战”打得十分惨烈,面对凶猛的敌人,勇敢的国军士兵不得不撤退,湖南长沙最终被敌人完全占领。 长沙被占领后,整个城市乱成了一锅粥。王实味和刘莹之间的联系,也就这样断了,没法再通信了。 王实味一到延安,张闻天等领导就看中了他的才能,开始委以重任。 一九四零年,刘萤带着两个娃打算经过四川重庆,拐个弯去延安。可走到一半,湖北宜昌那边被占了,水路走不了了,没办法,刘萤只能带着俩孩子先到湖南省沅沣县安顿下来。 刘莹在湖南省沅沣县的一所中学里当老师,以此来养活一家人。 战争不断,刘莹带着两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头,转了好多地方,直到一九四七年年底,他们才好不容易回到了湖南长沙。 一九四八年的时候,刘萤在长沙城外的云峰中学当老师,并且还兼职做联络员,忙着为党的秘密活动出力。 一九四九年八月的时候,湖南的长沙城获得了解放。 刘莹天天都和正在上高中和初中的儿女一起,满心期待着革命成功后王实味的回来…… 刘萤和小朋友们心里都美滋滋地想着,爸爸很快就能见到啦! 日子一天天溜走,王实味既没回家,也没来信,关于他的消息更是石沉大海…… 刘莹觉得情况有点奇怪,她开始坐不住了,不再傻乎乎地干等着了! 那时候,刘莹心里老琢磨着:革命成功了,实味是不是该回来了?实味他此刻在哪呢?他究竟碰上啥麻烦了? 刘莹心中装满了好奇,跑到湖南省委去问了个遍,还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了封信想了解清楚。最后收到的答复说:“王实味在延安被敌人围攻时,主动请缨去敌后执行任务,组织上也同意了,但从那以后就没再联系上他了。” 没过多久,刘莹又听到消息说,你的另一半王实味可能去了东北那边…… 当刘莹打算前往东北找寻丈夫的时候,恰巧吉林省教育厅的招聘人员来到了湖南招募老师,刘莹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应聘成功,从此离开了家乡。 一九五一年二月,刘莹去了吉林省吉林市的某所女校当老师。 一九五一年六月,中国发动了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提升和转变思想的活动。 刘萤在运动的时候才知道,王实味在延安整风那会儿出了岔子。但具体是怎么收拾场面的,她一点儿也不清楚。 一九五一年年底,王实味的女儿王劲枫给中组部写了封信,想问问爸爸王实味现在在哪里。 这次人家回复说:“王实味跑到台湾那边了。” 刘莹和孩子们都觉得,王实味是被党派到台湾去秘密执行任务的…… 她们通过看小说和电影,知道了“秘密任务”得保密,这事儿可严肃了。她们信赖组织,满心期待地等着全家人能重新聚在一起的那一天! 一九五四年三月,刘萤离开了吉林市女中,转而到吉林省蛟河县第一中学当起了老师,开始教书育人。 一九五六年,刘莹被调到离蛟河县城十七公里远的新站镇,在蛟河县第二中学当起了老师,继续教书育人。 刘莹是个实在、心眼好、为人正直的人,她教学特别认真,全身心扑在学生上,做事也是光明磊落。 每次换工作,她从不过问为啥换,总是心平气和地去新地方上班。 每到一个新地方,刘莹的工作表现和教学成果,总能获得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们的连连称赞! 一九六二年,刘莹到了该告别工作岗位,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了。 学校很想留住那位出色的老师,经过和刘莹商量,最终成功说服她留了下来。 这一做,转眼就过去了三年时间。 这三年来,刘莹做教育教学工作,从没要过一分钱报酬,真的是全心全意、不求回报地付出呢! 这位人民老师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他就像默默燃烧的蜡烛、无私奉献的春蚕,品德高尚,太值得尊敬了! 学校领导好几次把刘莹该拿的“补发工资”递给她,但刘莹每次都婉拒说:“我每个月有退休金呢,这些钱就留给学校,给那些拼命工作、勤奋学习的老师和学生当奖励吧!” 一九六五年九月,刘莹满心不舍地告别了她钟爱的教室,也和她深爱的吉林省蛟河县第二中学的师生们说了再见,然后她光荣地“下岗”了! 没过多久,她就把户口转到了吉林省长春市,和闺女王劲枫一家共同生活在一起了。 王劲枫是刘莹的女儿,她读完大学后,被安排到了长春市吉林省图书馆上班。 一九七三年五月,刘莹为了帮忙带孙子,把户口从长春市转到了吉林省伊通县。 王旭枫,刘莹的儿子,在1955年9月份完成了大连师范学院的学习,之后就被安排到吉林省洮南县的第一中学去当老师了。 一九五六年三月,王旭枫离开了洮南县第一中学,转而到吉林省德惠县的师范学校当起了老师。 一九五七年夏天,王旭枫老师离开了吉林省德惠县的师范学校,转而去吉林省九台县第一中学当起了老师。 一九六零年三月,王旭枫成了九台县第一中学管物理学科的组长。 王旭枫这个人啊,看着就心眼好,为人正派,待人热情,实实在在,还特别乐意帮忙。 一九六零年九月,王莹坐着火车,从吉林省的蛟河县赶到了九台县第一中学,她想见见自己的儿子。到了学校后,领导们非常友好地迎接了她。 大伙儿聚在一起闲聊,说到王旭枫爱帮助人的事儿,刘莹就开口了:“旭枫这大方劲儿,跟他老爸简直一模一样……” 在九台县第一中学教书那会儿,王旭枫从来不对人提起他老爸的事情。 在那个动荡的“文革”时候,大家才晓得王旭枫的爸爸原来是王实味。 有人问起这事时,王旭枫回答说:“说实话,我跟老爸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主要是在我妈刘莹身边长大的。老爸去延安的时候我还小,啥都不记得。后来都是老妈跟我讲的那些事儿。” 王旭枫为人实在,对人总是掏心掏肺,就连“文革”那会儿,也没谁故意找他茬儿。 一九七一年五月,王旭枫离开了吉林省九台县第一中学,转而去了吉林省伊通县第一中学上班。 一九七一年秋天九月时,王旭枫和伊通县一家做电子产品工厂的女工人成了家。 一九七六年十月,《祝酒歌》那动听的曲调传遍了长城脚下和大江南北,让中国的文艺界迎来了一个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面貌。 很多报纸和期刊都重新开始出版发行了,众多杂志也陆续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 一九七八年九月,刘莹在一些杂志和报纸上偶然发现,自己心里一直深爱着的那个人,那个和自己志同道合、一起奋斗过的战友,那个才华横溢的校友,还有那位意志如钢的革命伙伴——王实味,竟然已经离世三十多年了! 1942年,延安进行整风的时候,中央研究院的王实味在《解放日报》上写了像《野百合花》这样的几篇杂谈。结果,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说这些是政治问题,还捏造了些罪名,把他关进了监狱。 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王实味在山西兴县丢了性命,当时他刚好四十一岁。 一九七八年九月份,刘莹带着她的一双儿女,给中央写了封信,说说他们的冤屈…… 一九八一年,中央组织部收到了来自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李维汉的一个提议,他希望能够对王实味案件进行重新审查。 一九八二年冬天,刘莹跟着儿子一家老小,包括儿媳、孙子、孙女,搬到了湖北省十堰市安家。 一九九一年五月,王实味的问题得到了完全解决,名誉也得以恢复。 八十五岁的刘莹听到这个好消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老人收到国家送来的一万元慰问金后,立马决定把这笔钱全部捐给湖北省十堰市文联,用来设立青年文学奖励基金。 二零零三年,中国这位历经世事沧桑、纯朴正直又心地善良的伟大女性学者刘莹女士离世了,她享年九十七岁。 #春生四月#? |
|
来自: 12345csdms > 《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