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董恩杰的随笔《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黄石新东西 2025-05-24 发布于湖北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董恩杰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四处漂泊的游子。”在520我爱你的日子里,耳畔响起了费翔的歌声:归来吧,归来哟,故乡董家口在向我召唤。  

打开车窗,一股清新的饱含负离子的空气,沁入肺腑。时近正午,冶城三十度高温,董家口仍然是春天般凉爽,“小庐山”名符其实。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传来故乡泥土的芬芳。故乡的土壤贫瘠,不适宜农耕,广种薄收。记得父母双亲,尽管挥汗如雨,施草木灰,担水浇地,播苕种,插苕秧,挑粪水施肥。看到父母如此辛苦,明知收获甚微,作秀才任教师的我,节假日也陪着父母大人,担着粪桶气喘吁吁地挑粪水上山岗。父母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地养护苕苗。红苕的藤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丈多长,可黄沙骨下的红苕,每窝也不过只有瘦瘦的二三个小苕蛋。得益于父母的辛勤劳作,在红苕蛋与玉米棒子的添补下,我们兄妹六人不至于挨饿。其时山里人家,无论年纪大小,性别如何,年级高低,学生的供应口粮统一为每月26斤大米。我们兄妹六人之所以都长得人高马大,红苕蛋、玉米棒子功不可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沙骨土地适宜经营林业。此地的树木楠竹天生地养,出奇地生长茂盛。植被自成体系,自成风景。要么一山枥木,要么一山松树,要么一山翠竹。  

枥木不是经济林木,一般被当作柴火砍伐。大人很少光顾此地,这里是儿童们的乐园。野兔在这里嬉戏,寻着冒热气的兔子粪便追去,树根下一个灰色的家伙,正在竖起长长的耳朵,谛听着你的脚步声,待你走近,它箭一般地向前跳着逃走,随即停下,瞪着圆溜溜的红红的眼睛,挑逗嘲讽着你非法侵入了它的领地,却对它毫无办法。兔子逼急了咬人,言过其实了,蛇的领地意识要强得多。某年暑热天,看到一条丈来长的大王蛇,在溪边洗澡纳凉,我好奇地朝它“呔”了一声,大王蛇寻声追来,高昂着蛇头,吐着蛇信,七寸处赫然一个“王”字。蛇竟然追了我十来米远,庆幸此蛇无毒,只是虚张声势斗狠而已。  

鸟儿在这里歌唱:“布谷,布谷”,“我儿错过,我娘悔过”鸟儿像歌唱家一样,吐字清楚。这只唱罢,那只登场。时而独唱,时而对唱,时而合唱。族兄菊哥爱鸟。读四年级的菊哥,周一要去十里开外的学校上学,临行时附在我的耳边交代:此山一鸟窝,有雏鸟三只,看守好,没让他人知晓偷去。信誓旦旦的我,中午觅得鸟窝,三只小鸟张开金黄色的嘴巴,向我乞食,小宝贝羽毛尚在丰满之中。我急不可待地摘下鸟窝,带着三只可爱的小鸟飞奔回家。喂蚂蚁,喂蚂蚱,喂自己舍不得吃的米饭。不知是喂食多了,还是抚摸多了的缘故,不出三天,三只小鸟相继死去。菊哥回来后,只是恨恨地瞪了我几眼,举着拳头要打我,又收起拳头,轻轻放下。可是小鸟的父母却对我不依不饶,经常飞到身边冲撞我的身体,或一飞老高,在我头上拉屎拉尿。害得奶奶裹着小脚到周边村庄,讨来一百家的米粒煮饭吃,冲去鸟儿在我头上拉了屎的晦气。  

鸟儿惹不起了,捡蘑菇去。“三月三,蘑菇好下饭;九月九,蘑菇好下酒。”松树下的蘑菇,长在三月份,九月份。地面上隆起的松针处,必有松菇,一扒一个准。打着小伞似的松菇,圆圆的,粉红色的,肉质肥厚。或与腊肉清炒,或舀一瓢山泉水炖汤,那鲜美的味道,直冲味蕾,食毕口齿留香,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也是竹笋冒土的时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竹笋的食用期,在清明前后。刚冒土的竹笋鲜嫩水灵,去皮洗净,切成薄片,佐以陈年腊肉,辅之老坛酸芥菜,用山涧泉水为汤,以柴火灶炖煮。火候一到,香气扑鼻。笋片入口即化,汤质鲜美异常,是山珍中的上品。  

工作在他乡,娶妻生子后,也许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原故罢,很少回家吃母亲做的竹笋了。在思念母亲,亲手做的竹笋味道的时候,母亲竟然如期而至,母亲挑着六十多斤刚出土的新嫩竹笋,走了二十几里山路,又乘车十几里,辗转送来我的小家。母亲的鞋底走穿帮了,肩膀磨出了血红的印记,为了儿子一饱竹笋的口福,不辞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次的竹笋,我是和着眼泪吞下的。我品出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伟大的母爱。  

如今倚门而立,等候游子归来的老母亲,驾鹤西去了,父亲也早已作古。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不在,只有归途。老屋破败不堪,窗户结着蜘蛛网,灶台多年前垮塌。墙壁数处裂缝,白蚁在屋内垒窝。老家物是人非,几无落脚的地方了。  

在520我爱你的日子里,同乡文友纯平兄相邀,堂侄明升伺驾,飞奔梦回牵绕的故乡董家口,相聚在原镇长亚西族谊家中。官者一二人,商家一二人,文人一二人,农家一二人,品茶聊天,把酒言欢。竟然茶共其道,酒逢知己。为家乡的振兴,不遗余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亚西镇长,讲得最多的是路。想拥有一条两辆车能随处会车的通往山外之路,想修一条西通大冶,东行阳新之康庄大道。才泉老总讲的是大冶第一峰一一太婆尖。他在太婆尖搞基建,兴修太婆尖茶场知识青年旧居纪念馆,纪念馆工程即将竣工。美中不足的是金屋藏娇,到纪念馆的上山公路还没有完全贯通。高墙村党支部书记克咏同志,谈的是水。他要把董家口九十九条山涧溪流,修水塔收聚,架设自来水,送达千家万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两位农家兄弟眉飞色舞,董家口水库堤坝在加固,不久将蓄满一水库山泉水,水库里的胖头鱼,比你们今天买回来的“西海胖头鱼”味道强多了,边说边热情地敬酒让茶。  

品着太婆尖的云雾茶,喝着大冶的劲牌酒,老乡们劲头十足。是时候修整家乡的老房子,把根在这里扎牢。  

走出亚西镇长的“祖居庐”,抬眼望着天际中飘飞着的故乡的云彩,那些变幻中的云彩哟,一会儿像飞奔出征的马儿,一会儿又像思故渊的鱼儿,一会儿化为恋旧巢的倦鸟,费翔的歌声再一次在耳边响起:归来吧,归来哟,四处漂泊的游子!  


董恩杰:大冶市董家口人,湖北省作协会员。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