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河【青藏高原之歌/外二首】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文海诗轩传媒 2025-05-24 发布于安徽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高度 深度 态度 温度

青藏高原之歌

文/葫芦河

雪线在经幡的褶皱里

暗暗地游移

牦牛的脊背上驮着

整个天空的蓝

我们跪拜、起身

额头磕上的泥土

比誓言更沉重

冰川在暗处

哺乳江河

酥油灯吞下所有

呼喊的形状

玛尼堆不断地长高

被风磨圆的石头

内部坐着

待诞生的

鹰的盘旋

是另一种形式的

转经筒

把地平线卷进了

翅膀的阴影里

虔诚者掏出心脏

当火石

却只敲出格桑花

细碎的绽放声

当月光开始

收割青稞

所有海拔都朝着

反方向生长

雪山突然弯腰

用银白的舌尖

舔了舔不知该

怎样称呼的

人间

40冰川的刻度

文/葫芦河

当阳光开始丈量

冰棱的棱角

我数到了第四十道刻痕

蓝,比窒息更深的蓝

在裂隙里

缓慢地

生长

时间在这里

是倒悬的冰柱

一滴

一滴

把自己

凿穿

而不定的风

搬运着

光的残骸

在海拔六千米处

堆积成

发光的坟

人们说的所谓的永恒

只不过是

冰川转身时

扬起的

一粒

冰屑

三江源的雪

文/葫芦河

雪落在鹰的旋停处

寂静得让经幡

忘记了方向

野牦牛脊背上

那道清淡的月色

也在整修着

雪的模样

有人在跪着接取

唐古拉山口中

那半句未诵完的

偈语

冰川在暗处哺乳

河床突然间

学会翻身

当酥油灯点到第七盏

积雪就变换了模样

水在铜钵里

重新认识

自己的

形状

诗意洞察  共沐书香    

高度 深度 态度 温度              

葫芦河老师这组诗借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将信仰、生命、自然等主题巧妙融合。通过对冰川、雪山、酥油灯等的描绘,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信仰的虔诚与力量,以及对自然轮回的敬畏,让读者感受到高原独特的精神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发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

《青藏高原之歌》以青藏高原为宏大背景,凭借一系列独特意象编织出壮美又神秘的画卷。雪线在经幡褶皱中暗暗游移,暗示着自然与宗教信仰的交织;牦牛驮着天空的蓝,彰显其在高原生态文化里的重要地位,象征坚韧与力量。冰川哺乳江河,如伟大母亲孕育生命,体现自然滋养与传承。酥油灯驱散黑暗迷茫,玛尼堆中孕育着待诞生的佛,寓意信仰传承。鹰的盘旋似转经筒,展现高原人民对信仰的虔诚。青稞代表丰收希望,雪山不仅神圣高洁,“弯腰舔人间”更赋予其温情。诗人借此将高原壮美与人们虔诚信仰相融,让读者心生敬畏与感动。

《40冰川的刻度》此诗聚焦40冰川,以阳光丈量冰棱为切入点,营造出冷峻而神秘的氛围。“蓝,比窒息更深的蓝”形象地写出冰川的幽蓝之美。时间如倒悬冰柱,风搬运光的残骸堆积成发光的坟,生动地诠释了时光的流逝与永恒的虚幻。“永恒只不过是冰川转身扬起的一粒冰屑”,深刻揭示出世间万物的无常,引人深思。

《三江源的雪》诗中雪落鹰旋、月色照牦牛,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经幡忘记方向凸显寂静之深。有人接取偈语、冰川哺乳、河床翻身,画面奇幻而富有宗教色彩。酥油灯点到第七盏,积雪与水的变化,暗示着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重塑,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

文海诗轩传媒总编:那年 

作者简介

王世杰

笔名:晨钟、高原晨钟

微信名:葫芦河

微信图片_20250321122921.jpg

延安市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洛滨文学》总编;《文海诗轩传媒》常驻作家,先后在《解放军报》《诗刊》《人民文学》《农民日报》《延河》《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数十国家、省、市级主流纸质媒体、电视台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文学随笔、文学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众多著名和各大网站。 


 文海诗轩传媒精英团队


社长总编:那年

副  社 长:若惜  风铃

社长助理:烟雨

编      委: 若惜 红尘  刘洪涛  鹿晗  剑雄  蓝莲花

                     暗香 听雨 风铃 紫嫣茜雪 念家乡 森林狼  

                      爱我中华  笑舒云袖

摄影部长:森林狼

宣传部长:杨彰

宣 传 部:古三槐  常贵佳人  

金牌主播:风华正茂  彩衣纷飞   指尖轻语

                知知  紫嫣茜雪  淡静若水  冷月

                墨香彼岸  天蓝蓝  翠翠鸟  白贺 

技术合成:若惜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