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一家之言,生命的坚守——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昵称503199 2025-05-2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忍辱之由中蕴含着司马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之前我们学习《哈姆雷特》重点研习了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仅哈姆雷特在思考,司马迁也在思考,并用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回答,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本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同。而司马迁选择了作为历史学家的一生,为完成自己的历史著作《史记》而生,也为之而死。为此,他放弃了轻松的死,选择了忍辱负重的生,也因此,其死也就有了“重于泰山”的意义与价值。
图片
自古以来,一生享受荣华富贵没在青史留名的人,多到记都记不完;只有具有杰出才能做出杰出贡献的不同寻常的人,才会被人们世世代代称颂。在两者的对比之下,作者的人生选择显而易见,在现世的荣华富贵与未来的名留青史之间,司马迁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也是他的生死观。
真正伟大的作品往往是由在现世中遭遇挫折,经受住了艰难苦恨的人创作的。他们内心有所郁结,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叙述往事,想着引发读者的思考,给未来的人以启发,想着通过文字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这些人对生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也更有时间、动机与决心来进行创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史记》不是一部纯客观的史书,而是反映了司马迁的史识(对历史的认识或看法)的带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史书。司马迁在《史记》中书写自己认为对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方法论有价值的历史。《史记》中有很多司马迁自己对历史的判断,例如,他把项羽列入本纪,暗示了真正灭掉秦国的人是项羽,他虽然不曾正式称帝,但他是秦王朝的真正终结者,且灭秦后论功行赏分封各诸侯,也实实在在拥有了皇帝的权力,并行使了皇帝的职权。又如,他把孔子列入世家,让孔子成了无冕的诸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花之盛开,蜂蝶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