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采访了1000对夫妻发现:婚姻中最舒服的状态,不是如胶似漆,也不是相敬如宾,而是那种不需要用力维系,也不需要天天扮演,是两个人慢慢过,越过越稳的状态。 我们花了整整五年,采访了1000对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背景的夫妻,听了上万条他们关于婚姻的故事。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好的婚姻应该是热烈的,是激情四射的,是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胶似漆。 后来又觉得,或许该是那种彼此尊重、界限分明的相敬如宾。 但五年后,我们发现了一件很扎心的事:如胶似漆和相敬如宾,都不能让婚姻走到终点。 真正舒服的婚姻,是那种不需要用力维系,也不需要天天扮演,是两个人慢慢过,越过越稳; 像砂锅里炖了一下午的排骨汤——表面没什么动静,但香气却越来越浓。 如胶似漆的婚姻,看起来浪漫,实则高压 也许大家都见过不少刚结婚时,恨不得每十分钟都互发一次消息的情侣。 聊天记录里全是“想你”、“亲亲”、“今天好爱你”,他们在朋友圈秀恩爱打卡,从早餐到晚安。 但这样的婚姻走到五年以上,还维持得住的,几乎没有。 北京一对90后的夫妻,结婚第一年感情特别甜,几乎寸步不离,老公下楼拿个快递,老婆都要一起,两人一度号称连洗袜子都要同步。 可好景不长,第二年他们就开始频繁吵架,原因特别简单——没有空间。 女生说:“我只要一个人坐地铁回家,他就不高兴,说是不是我不想跟他在一起。” 男生也憋屈:“她出去跟闺蜜吃饭,我一小时没发消息,她就炸了,说我是不是冷淡了。” 他们没闹出大事,也没有出轨什么的,就是被那种时时刻刻都要黏在一起的关系给累死了。 有一个词叫情绪融合,意思就是,两个人界限不清,把彼此的情绪绑在一起,你不开心我也得不开心,我高兴你也不能掉链子。 听着好像是很深情,但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绑架。 久而久之,没有人喘得过气,所以如胶似漆,看起来像是感情的巅峰,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失去自我的开始。 相敬如宾的婚姻,看起来体面,实则疏离 你以为避开了如胶似漆,选择了相敬如宾,就是成熟稳重的婚姻模式吗? 有几十对这样的夫妻,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是连风都没有。 江苏有一对退休老教师夫妻,看上去特别模板化,他们吃饭时互相夹菜,说话用“您”,穿戴整齐,坐在客厅里一起看书。 大家可能一开始都觉得这是楷模。 但老太太突然说:“我们已经二十年没有说过心里话了。” 她还说,有一天晚上,她心梗发作,捂着胸口躺在沙发上,喊了一声“我不舒服”。可老伴看了一眼,却说:“早点休息吧,别熬夜。” 老太太那天差点晕过去,那一瞬间,她突然意识到——他们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却早已不在一个世界。 这种太懂分寸的婚姻,太让人心冷了,因为婚姻不是讲礼貌,是讲感情的。 讲礼貌的,那是上下级;讲感情的,才是夫妻。 我们不否认尊重很重要,但如果夫妻之间只剩下客气、分寸和规矩,那和住在一起的室友有啥区别? 真正能走下去的婚姻,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 那些过得最舒心、走得最长久的夫妻,有个共同点:他们不黏,但不远;不演,但也不冷;不刻意制造浪漫,但也不会忘了彼此的存在。 在郑州,有一对夫妻,年纪都很大了,都七十出头了,夫妻俩早年开过包子铺,那时候辛苦,夫妻两个轮流照看摊位。 现在铺子交给儿子了,老两口有时候就接孙子放学,空了还一起散散步、打打麻将什么的。 当时问他们说:“你们婚姻怎么一直这么稳定?” 男人挠挠头说:“也没啥,就是好好过日子呗。”女人补了一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就是真正的婚姻。 它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感情已经成了日常的一部分,不用特别拎出来炫耀。是“你没说话,我也知道你在想什么”。 我们常说,婚姻需要经营。 但其实,好的婚姻,不是靠努力讨好换来的,而是靠放松陪伴养出来的。 不用天天发糖,但心里知道:对方就是那个不管顺风还是逆风,始终在你身边的人。 所以说,别再盯着如胶似漆和相敬如宾了。 那些看似热烈或体面的关系,撑不了一辈子。 真正能过一辈子的,是那种你倒垃圾、我洗碗;你喊我吃饭,我边看剧边应一声“来了”,是那种琐碎里的平淡。 这不是不浪漫,而是另一种浪漫——一种生活化的浪漫。 -The End - 作者-李眉 ![]() ![]() ![]() |
|
来自: 行走山林 > 《归真,归来,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