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研读》248:汉纪(四十一)

 新用户66885325 2025-05-24 发布于山东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克服了原来纪传体史书年代事件混杂不堪的弊端,使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读史明智,今天的事件就是明天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读这部伟大的著作!🌺🌺🌺
      本章讲的是邓太后时期的统治。杨震曾经提拔的学生王密前去行贿,杨震说出了著名的“天知,神知,我知,你知的“四知”论,其慎独精神令人钦佩。虞诩得罪了窦宪,被贬到下面当县长,但他以出色政绩回应了不公正待遇。张伯路逃到海上作乱,这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个海贼。
请看《<资治通鉴>研读》第248章:


《<资治通鉴>研读》

248:汉纪(四十一)

“四知先生”杨震

110年春正月初一举行朝会,因为饥荒不设廷乐,不在庭院中陈列车辆。

邓骘在位时,很能推荐贤士,推荐的何熙、李郃等人都位列朝廷;他又征辟弘农人杨震、巴郡人陈禅等人充实到幕府中,受到天下人称赞。

杨震年少时家境贫寒,喜欢学习,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他明经博览,凡事无不穷究到底。各儒生相互间说道:“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授学生二十多年,拒绝州郡中的致礼任命,众人都说他晚年会出来做官,但杨震隐居的志向更加坚定。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的名声,征辟他到府中任职,这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累进计升任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赴任时,路上经过昌邑,杨震原来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这时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前去拜谒,在夜间怀揣十斤黄金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比较了解先生,但先生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道:“夜深人静,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说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出门离开。

杨震后来转任涿郡太守。他生性公正廉洁,他的子孙平常食用蔬菜,外出步行。杨震以前的老朋友和长者,想要帮助杨震开办一些产业营利,杨震不肯。他说道:“让后世人称赞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这样的遗产送给他们,还不算丰厚吗?”

张伯路再次进攻各郡县,杀害官吏。邓太后下诏令,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征调幽、冀各郡军兵合计几万人。又征召宛陵县令、扶风人法雄封为青州刺史,和王宗合力征讨。

南单于包围耿种几个月,梁慬、耿夔在属国故城征讨击败南单于。南单于亲自率军迎击,梁慬等人又把其击败,南单于率军返回虎泽。

丙午日,汉安帝诏令减少百官和州、郡、县官吏的俸禄各有不同。

二月,南匈奴进犯常山。

滇零人派遣军兵进犯褒中,汉中太守郑勤转移屯驻到褒中。任尚出兵很久没有立功,百姓因战争荒废耕田植桑,邓太后下诏令,让任尚率领官吏军兵返回屯驻在长安,撒回南阳、颍川、汝南的官吏军士。乙丑日,朝廷开始在长安设置京兆虎牙都尉,在雍城设置扶风都尉,就像是西汉时期三辅地区设置的都尉做法。

谒者庞参劝说邓骘,要迁徙无法保存的边境各郡,让百姓到三辅地区居住。邓骘同意这个建议,想要放弃凉州,以便集中力量守卫北方边境,就召集公卿开会商议。邓骘说道:“这像是舍弃一件旧衣服,还能凑合缝补另外一件,起码能保留一件完好的。如果不这样去做,就会两件全都毁掉。”参与议论者都赞同这个意见。

虞诩

郎中、陈国人虞诩对太尉张禹说:“如果实行大将军的决策,有三个方面不合适:先帝开拓疆土,费劲辛苦然后才平定下来边境,现在因为害怕花点小钱,就想转而放弃。这是其一不可;如果舍弃了凉州,就马上会以三辅地区作为边塞,先帝的园陵就会暴露在外。这是其二不可;古语中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烈士武臣大多出自于凉州,那里的军士强壮,熟悉战事。现在羌胡之所以不敢进攻占据三辅地区,是因为他们有心腹大患,因为凉州在其身后。凉州的士人百姓之所以执锐冲锋,甘冒箭石于阵列之前,父亲战死于前,儿子随后跟随,没有返回四顾之心,是因为臣属于汉朝的缘故。现在如果舍弃这些地区,转而迁徒安置百姓,人们都乐于本土,不愿意内迁,肯定会生出异志,转而抱怨说:'中国把我们舍弃给夷狄了!’即使是忠义善良之人,也不可能不生出怨恨。假如突然有人起事,乘着天下饥馑和国力虚弱的时机,郡雄聚会,依据才能推选领袖,驱使氐人、羌人作为前锋,席卷向东,即使是用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当士兵,姜太公作为大将,恐怕仍然无法抗拒。果真如此,那么函谷关以西,历代帝陵和旧京长安,将不再归汉朝所有。这是其三不可。商议者只是用缝补衣服作为比喻,虞诩我担心一旦肌肤崩坏,恐怕会伤害肢体并且没有止境了。”

张禹说:“我原来没有想到这些。如果没有了先生提醒,差点坏了国事!”虞诩借机劝说张禹:“要收罗凉土豪杰,把其牧守的子弟征召到朝廷,诏令各府都要征辟几人,对外的名义是劝勉其勤于立功,对内实际上控制起来人质,以防止其生出奸邪之计。”

张禹对虞诩的提议非常赞许,就重新召集四府人员开会,全都按照虞诩的建议落实,征辟西州的豪杰到京师担任掾属,加封州牧、太守、县令、县长的子弟为郎官,以进行安抚。

邓骘因此厌恶虞诩,指使官吏暗中中伤虞诩。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几千人攻打杀掉县长县吏,聚集屯驻多年,州郡中不能征剿,邓骘借机封虞诩为朝歌县长。

虞诩过去的老朋友都来凭吊。虞诩笑着说道:“做事不回避艰难,这是作为臣子的职责。不碰到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无法识别治理国家的利器。这正是建功立业的时机!”

虞诩刚到郡中时,先去拜谒河内大守马稜。马稜对他说道:“先生作为一名儒者,应当在庙堂之高中谋划,现在被派到朝歌,我替先生感到担忧。”虞诩说:“这此贼寇只是犬羊聚集,只是为谋求温饱罢了,希望明府不要以此为忧。”马稜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虞诩回答说:“朝歌是古代韩、魏国都的近郊,背倚太行,前临黄河,离敖仓不到百里,青州和冀州流亡到这里的达到几万人。贼寇不知道打开敖仓赈济百姓,招募部众,劫夺武库兵器,然后扼守城皋,切断天下的右臂,所以根本不值得担忧。现在他们的部众正在兴盛,我们很难和他们争锋。兵不厌诈,希望明君给我时间和单独决断的权力,让我慢慢收拾他们就行了。”

虞诩到任后发布命令,按照三科的标准招募壮士:从县衙掾丞以下官吏,各自推荐熟悉的亲友,有过抢劫前科的列为第一等,有过偷盗前科的列为第二等,在父母丧葬期间服孝期间,不从事生产的列为第三等,共招募到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款待他们,免除他们之前犯下的罪过。随后,虞诩派他们深入贼寇中,引诱贼寇抢掠。虞诩埋伏好官军等候,伏击杀伤向百人。

虞诩又暗中派出能缝补衣服的贫民,为贼寇缝制衣服,把彩线缝在贼寇的大襟上,以作为标识。这些贼寇到集市上采购物资时,被官吏随即收捕。贼寇很快瓦解,四散逃亡。当地人称赞新来的县长为神明,县中恢复了平静。

三月,何熙率领军兵到达五原曼柏,突然身体生病,无法继续前进,就派遣庞雄和梁慬、耿种率领步骑万六千人进攻虎泽,连营逐次推进。南单于看到汉军分路并进,大为恐惧,回顾责备韩琮说:“你说汉人都死尽了,现在来的又都是什么人呢?”赶紧派遣使者乞求投降。

南单于摘下帽子,光着双脚,对着庞雄等人叩拜,陈说自己罪该万死。邓太后下诏令赦免了南单于,对待他和原来一样。南单于返还撸掳掠的汉朝男女以及羌人百姓,合计一万多人。

这时何熙病逝,邓太后立即封梁慬为度辽将军。庞雄返回后被封为大鸿胪。

这时,先零羌人又进攻褒中,郑勤想要迎击。主簿段崇劝阻认为:“敌人势力正在强盛,其锋芒锐不可当,应当坚守等待时机。”郑勤不听,率军出战,结果大败,战死三千多人,段崇和门下史王宗、原展用身体保护郑勤,结果和郑勤一起被杀。

朝廷迁徙金城郡的治所到襄武。

戊子日,杜陵园发生火灾。癸巳日,九个郡国九地震。

夏四月,六个州发生蝗灾。丁丑日,邓太后宣布大赦天下。

王宗、法雄和张伯路接连作战,大败贼兵,迫使其退走。这时朝廷大赦诏令来到,但贼寇认为汉军还在进攻,所以不敢归降。

王宗召来刺史太守一起商议,大家都认为应当继续进击,法雄说道:“这话不对。兵者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勇敢不能凭恃,战斗未必取胜。贼寇如果乘船浮海而去,深入远岛,再攻打就很不容易了。既然国家有大赦诏令,可以暂且罢兵,以抚慰引诱其归降之心,他们势必解散,然后再行图谋,可以不战而定。”

王宗感觉法雄的话很有道理,立即罢兵。贼寇听到后大喜,马上释放掳掠的人员。但东莱郡军兵没有罢退,贼寇又心生恐惧,逃到辽东,盘踞在海岛上。

秋七月乙酉日,三个郡发生大水。

骑都尉任仁与羌人作战多次失败,兵士放纵掳掠,朝廷用槛车征召任仁押往延尉府中处死。护羌校尉段禧去世,邓太后又封原校尉侯霸接任,把治所转移到张掖。

九月甲申日,益州郡发生地震。

邓太后的母亲新野君生病,邓太后来到其府上,接连几天留宿在那里。三公上表坚持力争,邓太后这才返回皇宫。冬十月甲戌日,新野君去世,邓太后派司空护理丧事,其礼仪等同于东海恭王刘疆。

邓骘因母亲去世请求退职服丧,邓太后想不答应,就询问班昭。班昭上书说:“妾听说过谦让之风,是世上最大的德行。陛下的四位舅舅秉持忠诚,率先谦退,但陛下认为边境仍未安定,想要拒绝不答应。如果舅舅们以后有了丝毫闪失,恐怕推让的名声就不会再能得到了。”

邓太后听从其建议,答应邓骘等人的要求。在邓骘等人服丧完毕后,邓太后又下诏书,征召他们返回辅佐朝政,又授予以前的加封。邓骘等人叩头坚持辞让,这才没有再继续,于是邓骘兄弟一起列朝奉请,排位在三公之下,列特进和诸侯之上。期间有大的商议,他们才到朝堂和公卿大臣们一起参谋。

邓太后下诏令,让阴皇后的家属全部返回原郡,返还没收的家中资财五百多万。

张伯路

黄其军

作于2025年5月24日(古历乙巳年四月廿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