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乾夕惕 王琴 第二十三节 成长 喜悦烦恼 (3) 1953年3月的一天,蔷子突然回到了长春家里。 “妈,爸呢?我回来了!” “啊!怎么没有事先说一声?你爸上班去了。两三年没见了,让我好生看一看。” 蔷子已经俨然是一个成熟青年了,脸上已经脱掉了学生时代的稚气。他梳着分头,这个脸型还是像妈妈比较多,额头宽宽,鼻梁高高,嘴角带着微笑,他眼睛明亮看着妈妈,身着深藏蓝色青年装,精神饱满。书蓉看大儿子也似乎看不够。 “赶快进屋,怎么这时候回来啦?” “回来了,回长春了!我调到长春一汽工作啦!我把行李送回家,马上去厂里报到!” “这真是太好了!”书蓉觉得真是喜从天降! “还是先洗漱,吃点东西再出门。” “好的,妈妈!” 晚上,大家都回家了,正好是个星期六,住校的阳子和渝生都回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蔷子将他调回长春的事情说给大家听。 “爸,妈,上次信上我说到,我工作的地方是北京汽车工业筹备组,很快就改名为北京一机部汽车局,我在教育处工作,负责技术干部教育工作。领导考虑到我在51年在实习期间,兼做青年团的工作,做得很不错,让我把实习培训的技术和思想工作一块抓起来。这样我经常带队到沈阳、大连、唐山、天津等地,担任大中专毕业生的实习培训的带队工作,也很忙碌,看来教育处是不会轻易放我走的。但实习培训的带队工作,大量是组织和政治思想工作,接触的生产技术很少,而且仅是皮毛。我非常希望到基层厂矿锻炼,学习生产技术的真本领。第一个五年计划,要建北京轿车厂、洛阳拖拉机厂和洛阳轴承厂等,均是苏联援建的156项企业中的工厂。留在汽车局的不少技术干部,就想等待将来调往这几个重点厂,看来机会还是有的。大家边工作、边等待进厂矿工作的机会。汽车局从52年下半年分几批调出不少技术人员到一汽工作,我也想去一汽,但几次申请,均未如愿。 “今年2月一汽向汽车局教育处要一个办技工学校的技术干部,而汽车局教育处内大多数人不愿意去。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主动找汽车局教育处的处长,表示我愿意去一汽筹办技工学校。理由是,其一,我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其二,我家现在长春,父亲已由复旦大学调往长春东北商业专科学校任教授,全家也随父亲迁往长春,回长春靠家近,便于照顾。结果,得到了领导批准。我是碰巧遇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到了一汽。这不,现在三月初就回来了!” “太好了,一家人又在一起了,铃子在部队也不知怎样了?”书蓉又想起了老二。 “一定会都很好的!”希禹肯定地说。 孩子们围着大哥问这问那,大哥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些北京特产,有孝敬父母的,有分给弟弟妹妹们的:北京稻香春的糕点、茯苓饼、蜜饯等等,摆了一桌子。 “我回来得急,急急忙忙到大栅栏去买点北京特产,让大家尝尝北京的风味。”他把两盒稻香春的点心放在父母面前,“爸,妈,请笑纳!其他请母亲分配给弟弟妹妹们!” 希禹乐呵呵地说,“真是个大哥哥!” 书蓉说,“今天已经是晚间了,大家少尝一些,留着慢慢吃,细水长流。”于是给大家都分配了点北京特产。 弟弟妹妹们都很开心,一边品尝着大哥带回来的食品,一边抢着跟大哥谈自己的上学的情况等等。蔷子很乐意和家人们在一起,看到弟弟妹妹们都长高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谈起来饶有兴致,对哥哥的上大学呀、工作呀也会问出很多问题…… 整个晚间全家聚会,其乐融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