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优秀作文展示:我不只要 —— (第3期)

 桃李庭芳 2025-05-24 发布于北京

优秀作文展示:我不只要        (第3期)

——与同事商讨“作文写作情况小记

文/李茹

我不要装满鱼的篓子,我要成为江河的摆渡人。

——题记

【前言】

“李老师,您的《解析与检测》下册第二套模拟试题的作文,学生写的怎么样?我学生写的,我感觉不是太好,而且感觉有些跑题,比如扈同学《我不只要当下》……我们该如何给孩子们指导呢?”同事来到我身边,笑呵呵地与我沟通。

同事问及这道作文题目时,我才发现,我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写作,即使是课下写作的孩子,也是寥若晨星。细细一想,才知道,当时布置作文的时候,是把模拟一与模拟二两套题目的作文一起布置的,让孩子们从中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写作。看到写“舞台”这个题目的居多。估计这这道题目有点难度,毕竟是给了一则材料,而且“鱼”和“钓鱼竿”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孩子们不好把握。因为复习的紧张,我也没有急于处理这道作文题目。

直到同事提到这个题目,我才认真的进行了一番思考,并打算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们进行二次写作。继为大家展示折写作指导,例文展示与点评后,今天为大家展示一批相对优秀的学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并多提宝贵意见。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50分)

毕业纪念活动上,校长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孩子远远观看。没多久,老人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喊来孩子,说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你手中的钓鱼竿。”老人问:“你要钓鱼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我有鱼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也遇到过选择“鱼”或“钓鱼竿”的情况吧。请以“我不只要”为题目,联系学习或生活中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优秀作文展示】

我不只要考级的证书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12)班 杨文凤

漫天星光如火般热情地沿途散播,长路尽头总有传承的灯火。

——题记

“七号考生准备!”工作人员的声音穿过雕花木门,我跟随老师来看学妹考级,悠扬的琴声让思绪飘向那匹锁在琴房檀木盒里的云锦旁。

八岁那年,为了通过古筝五级考试,我每天都要在琴房泡四个小时。母亲说考级证书是学琴的“敲门砖”,我便把《渔舟唱晚》拆解成精准的勾托抹挑,用调音器校准每根丝弦的震颤。手指在二十一弦间机械游走,直到缠着胶布的指尖发麻,琴头雕刻的莲花被我的汗水浸得发亮。

那日梅雨季,我正与摇指技法较劲时,于老师按住了我的手腕。“你听——”她突然掀开盖在琴架上的红绸布,“这首曲子该像江南细雨落在青石巷。”她的右手轻轻掠过琴弦,泛音突然活了,在潮湿的空气里漾开层层涟漪。我怔怔望着自己戴着玳瑁义甲的手,它们像提线木偶般僵在半空。

第二天清晨,于老师带我去老城区的丝绸店里。玻璃展柜里,一匹云锦正在射灯下流转光华,金线织就的蝴蝶困在经纬之间,翅膀上的鳞粉早已黯淡。“当年织匠用木机要织三年”,她指着展品说明牌,"现在机器三小时就能仿制。"我凑近看那匹机绣仿品,牡丹虽艳,却失了丝线呼吸的肌理。

琴房窗外的紫藤谢了又开,我的考级证书渐渐摞到八级,但于老师开始让我弹没有考级曲目的《出水莲》。她说要等指甲生出情,要等手腕学会在揉弦时呼吸,要等耳朵能听见丝弦松紧间的叹息。某个春夜练完《寒鸦戏水》,我发现琴码不知何时偏移了半寸,可方才流淌的旋律分明比考级时更动听。

现如今早已十级的我重新走进琴房,于老师看着我重新缠了义甲。当一群怀揣着星光看我演奏的小姑娘们认真做起了笔记,我忽然想起那匹真正的云锦——它不需要射灯加持,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时,沉睡的金线会自己苏醒点燃一片春光。

暮春的雨丝飘进未关严的轩窗,我的手指抚过微微发潮的丝弦。二十一根弦在幽暗的琴房里轻轻颤动,像丝绸店里的那匹云锦在深夜舒展被折叠的年轮。这次我没有数摇指的次数,却在某个滑音的尽头,听见了童年养在玻璃瓶里的蚕,啃食桑叶时的沙沙声……

我不只要那篓鱼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12)班 蔡明希

读着材料中的“小孩子拒绝一篓鱼,却执意要了一根鱼竿”的文字,我的思绪飞到了那个闷热的午后——

我坐在教室里,听着从窗外断断续续地传来蝉鸣声盯着桌上那张老师刚批改过的数学试卷,鲜红的叉号像荆棘一样刺眼。  

要不要看看我的答案?同桌推过来一张写满解题过程的草稿纸。我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上次月考,我抄了别人的解题步骤,结果换了个漂亮的分数。这件事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细心的老师竟然能发现。“明希,你帮助同学讲讲这道题目的思考过程,可以吗?”看着老师面带微笑的脸庞,我不好意思拒绝,慢腾腾地向讲台走去。刚站上讲台,我就发现同桌在向我飘白眼,好似在说:“露馅了吧?”在讲台讲解时,我支支吾吾半天,脸烧得发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放学后,我独自留在教室里,把错题重新做了一遍。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打湿了草稿纸。第三遍尝试时,我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原来问题出在辅助线的画法上!当正确的图形在纸上呈现时,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比直接看到答案要美妙十倍。

从那天起,我的书包里多了一本厚厚的错题本。每当遇到难题,我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把已知条件一条条列出来。有时会在深夜突然开窍,赶紧爬起来记下思路。渐渐地,那些曾经让我畏惧的几何题,变成了等待破解的有趣谜题。

期末考试那天,卷子上出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我没有慌张,因为我知道该怎么寻找突破口。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唱着轻快的歌谣。

走出考场时,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那个故事。现在的我终于明白,比起现成的,学会钓鱼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宝藏。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夜晚,那些绞尽脑汁的时光,都变成了照亮前路的星光。

我不只要掌声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12)班 张嘉怡

舞台上的聚光灯倾泻而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时,我却在欢呼声里突然意识到:比起那转瞬即逝的喝彩,我更渴望在艺术之路上,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光芒。

去年市艺术节的独舞比赛,我凭借一支古典舞《惊鸿》斩获金奖。当主持人念出我的名字时,台下的掌声轰然响起,老师欣慰的目光、父母激动的拥抱,让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此后,校园的宣传栏里贴着我的照片,同学的称赞声不绝于耳,我享受着这份被掌声环绕的骄傲,也逐渐将“赢得掌声”当作舞蹈的唯一目标。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天,我在舞蹈教室练习新编排的现代舞。动作总是僵硬不自然,无论怎么调整,都像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汗水湿透了练功服,挫败感让我几近崩溃。这时,舞蹈老师轻轻推门而入,她没有急于指导动作,而是说起了自己的故事。年轻时,她也执着于比赛名次和观众的掌声,直到有一天,在敦煌看到那些斑驳的壁画,舞者们跨越千年的姿态,没有掌声的加持,却依然绽放着震撼人心的美。那一刻,她才明白,舞蹈的真谛在于用身体诉说内心的情感,而非取悦他人。

老师的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我开始静下心来,不再机械地重复动作,而是尝试理解每一个肢体语言背后的意义。在练习现代舞《风的轨迹》时,我想象自己是自由穿梭的风,感受它拂过树梢的轻柔,掠过荒原的狂野。不再在意动作是否完美,不再焦虑能否得到掌声,当我全身心投入时,舞蹈仿佛有了生命。

后来,学校组织公益演出,我主动报名参加,为养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舞台简陋,没有绚丽的灯光,观众是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当我起舞时,看到他们脸上温暖的笑容,听到他们轻轻的哼唱和有节奏的拍手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涌上心头。演出结束,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丫头,你的舞让我想起了年轻的时候。”那一刻,我终于懂得,比掌声更珍贵的,是用舞蹈传递情感,是与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现在的我依然热爱舞蹈,但追求的不再仅仅是舞台上的掌声。舞蹈于我,是表达自我的方式,是与世界对话的桥梁。那些在练功房挥洒的汗水,那些为了一个动作反复打磨的时光,那些在舞蹈中感受到的纯粹的快乐,才是最值得珍藏的宝藏。我知道,在艺术的道路上,我不只要掌声,更要在舞蹈中遇见真实的自己,让每一个舞步都踏响生命的韵律。

我不只要前行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12)班 刘晨浩

初三真的太忙了——

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洗漱完就开始背单词,晚上写作业写到十点多,满脑子都是数学题、英语语法和物理公式。我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赶,总想着多学一点,中考就能考好一点。

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跑1000米。我一开始就冲在前面,想拿个好成绩。跑着跑着,我感觉胸口闷得难受,脚步也越来越沉,实在跑不动了,就停在操场边大口喘气。这时候,我才发现操场边的树已经长出了新叶子,以前天天路过,居然都没注意到。 

我的好朋友大刘也没跑完,他跑过来挨着我坐下。我们俩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聊天。大刘跟我说他周末打游戏遇到的趣事,我和他吐槽数学卷子有多难。明明只是休息了一会儿,和朋友随便聊了几句,我却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从那以后,我不再把自己逼得那么狠。课间十分钟,我会和同学在走廊里打闹,听听他们讲的笑话。放学路上,我不再一路狂奔回家写作业,而是慢悠悠地骑着车,看看路边新开的小店,闻闻烤红薯的香味。虽然作业还是堆得像小山,考试还是一场接着一场,但这样偶尔放松一下,好像没那么累了。

我现在明白了,初三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只顾着往前冲。偶尔停下来喘口气,和朋友聊聊天,看看周围的风景,才能走得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