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遍县城的2元面包店,表面上是现烤面包,背后却是预制面包

 餐饮新纪元 2025-05-24 发布于江西
导读

最近回了一趟老家县城,发现街上多了不少新店,尤其是美食街附近,短短几百米内竟然开了两三家"2元面包店"。

那突出的“2元”大字,醒目的招牌,店里店外循环播放的魔性广告词:"2元面包,新鲜现烤,实惠又美味……"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出于好奇,我选了一家顾客较多的店走了进去,只见店铺并不大,约40平米,装修简单,没有传统面包店的烘焙香气,取而代之的是货架上整齐摆放的各种预包装面包。

货架上陈列着约20种面包,价格从2元到20元不等,但真正标价2元的只有5种,占比不到10%,且都是最基础的椰蓉面包、豆沙面包等。

其余的面包价格基本都是4块钱一个,5块钱一个,10块钱一个,还有15块钱一个的,这个价格和普通面包店相差无几,甚至有些更贵。

一、2元只是噱头。

"2元面包"的营销策略很聪明:用超低价吸引顾客进店,但真正能让人吃饱、吃满足的,往往是更贵的款式。

比如:店内的2元面包,基本上都是个头比较小,馅料少,口感普通,成年人吃七八个都不一定能吃饱,甚至比超市10块钱5个的面包,还更小。

5-10元面包占比超过60,这部分面包是店内主要的利润来源,也是店家比较推荐的面包,这样的价格和普通面包店价格相当,甚至更贵一些。

15-20元面包占比超过30%,这部分面包其实就是主打"网红款",如肉松小贝、奶酪包等,但品质未必比得上街边其他的面包店。

我买了10个面包,涵盖各个价位,结账时发现总价已经接近60元,这比我去街边普通的面包店买还更贵,所谓的"2元面包",不过是商家吸引流量的手段罢了。

二、表面是现烤,背后却是预制面包。

2元面包店,不管是店内的海报,还是店里店外播放的广告语,都在强调,店里的面包是新鲜现烤现做的。

但实际上,只要顾客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店内的面包并非现场制作,因为店里没有烘焙师傅,只有几名店员负责收银和补货。

而且每个面包都用塑料膜密封,包装上印着长长的保质期,最短15天,最长甚至是1年,明显是工厂统一生产的预制面包。

三、口感令人失望。

我将面包带回家,立马品尝了起来,看看2元面包店是否如他们宣称的那样美味,但是尝了几款,口感令人失望。

首先是2块钱一个的椰蓉面包,吃起来有些干硬,椰蓉香精味重,甜味也不足,更没有现烤的蓬松感。

其次是网红肉松小贝面包,肉松的数量非常少,而且带有明显的"粉感",一看就不是真正的肉松,面包吃起来也不是新鲜现烤的,缺乏那股现做的香味。

再次我翻看了一下面包包装纸上写的配料表,更是"科技与狠活"的集合体,比如人造奶油,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香精等等。

四、为什么"2元面包店"能火?

1、低价策略精准抓住消费心理

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们而言,对价格更加敏感,尤其是面包,本事是很贵的一种食物,而"2元面包"的标语极具冲击力,容易让人产生"捡便宜"的错觉,即使进店后购买更贵的产品,也会因"来都来了"的心理而消费。

2、预制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传统面包店需要烘焙师、设备、原料供应链,而"2元面包店"直接采购工厂预制品,省去了人工和技术成本。这使得它们能快速复制,短期内占领市场。

3、利用信息差,消费者难辨真伪

大城市消费者更熟悉"现烤"和"预制"的区别,但县城居民可能缺乏认知,容易被"现烤"宣传误导,加上包装精美、陈列整齐,更容易让人相信产品"新鲜"。

虽然性价比美食是我们消费者非常推崇的,但是低价并不代表低品质,更不代表店家能以次充好,用预制面包冒充现烤面包,最终会适得其反,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最后麻烦大家点个赞支持一下,非常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