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美妙人间 ——胡桂林《月桂飘乡》序 尹谧 ![]() 世外桃源,美妙人间 摄影:艾世民 《月桂飘乡》全书240页码,主题内容分为百姓往事、爱情过往、四季美景、信念天空、书海遨游、民间故事六个分辑,前有序言4篇,后有评论9篇、跋1篇,全书20万字,收录了作者近三年来,在《悟文观止》公众号推出的70余篇作品,早期作品本书没有收录。 自作者走进《悟文观止》以来,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多年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胡桂林大姐不想半途而废,从来没有离开过她钟爱半生的文学事业。对于她来说,这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乐趣。既是一份勤奋,也是一份耕耘。不知不觉中,十八万字的作品,就摆在大家面前,堆在我的案头。 在该书中,我们随处可见作者弯腰的抗争,没有找到作者向命运低头的迹象,这正是作者不相信命运,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作者的笔下,记录的大多是耕作农事、凡人小事、乡野故事、陈年旧事,从奶奶到父母、从至爱到亲朋、从老师到文友、从发小到邻居、从“长得憨厚,傻得可爱”的傻丫到助人为乐、大胆仗义的老板娘,还有火车上下救死扶伤的顾客和白衣天使,其中写女人的篇幅明显多于写男人。她的笔下,有小脚女人、憨厚女人、苦命女人、女中能人、甚至路人甲乙丙丁,她们的核心主题是:自立与自强、独立与自尊、隐忍与抗衡。她用质朴的语言,写的大都是周边人、身边事,勾画出一个个男女众生生存图谱,这种没有修饰打扮的作文风格,没有跨越阶层的故事情节,贴近了生活,拉近了写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作者以一个观察者和思考者的角度,做平凡人,写老百姓,求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恶、丑。 ![]() 茶园秋韵 摄影:徐和生 人要活着,就要面对生活,找寻自己适者生存的路。在这条路上,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喜忧参半,抑或一波三折,都需要笑对人生。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虽然有抹不去的童年记忆,有家长权威因包办婚姻对她留下的心理阴影,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她生存路上的拦路虎。 穷有穷的乐趣,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快乐,富有富的插曲。对父子说教、母子情感、家庭关系的展现和探讨,对索取与回报的跟进与反思,对感恩与施恩的身体与力行,甚至对生老病死的综合考量,时不时触碰出思辨的火花,把骨子里的坚强,融入到了浅显直白的文字中! 譬如:《突发疫情的日子》,再现了那个身处困境时刻的诸多场景,描摹了作者对食物的渴求,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死的考验,对志愿者的赞美,对友情的留恋,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讴歌了新时代党政英明决策,力挽狂澜,万众一心,共克时难,体现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相见不如怀念》告诉我们留住记忆,让距离产生美,这种没有碰撞的美远离现实,比现实更完美。 《红尘如梦》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对包办婚姻的愤懑、愤慨、愤争,以无言的结局,怀念心仪的王子,表达了对早逝作家的崇敬、痴情、思念、留恋和遗憾。 《大龄年代》回到当下,充斥对大龄剩男剩女的担忧,对自由和乱情的鞭策,对高价彩礼和丁克的忧虑,这些都是不容忽视、不能回避的问题,正是关乎无数个家庭的残酷现实。 《我心纵有千千结,一腔柔情对谁说?》,写了暗恋也写了留恋。通过对自己婚姻的反思,对理想与爱情的考量,把恨铁不成钢,化为理解地接受,把灾难看成是生活的提炼剂、顽强生存的催化剂,没有闲言碎语,没有抱怨和仇视。 《放养》一文,听作者从三十年前做裁缝职业的所见所闻,到所谈所思,娓娓道来,把简单的道理故事化,把深刻的思考警示化,把个人的观点公开化,把时光的利弊对比化,留给读者的,是一杆秤,一杆权衡和选择的秤! 其实,放养是一种生存模式,是相对于圈养而言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子女“养育”方式,其实质是采取“穷养”还是“富养”?是“勤养”还是“骄养”?是“传养”,还是被“西风”影响“东风”的“不养”?这是一个值得向思考者提出来的一个焦点问题! 《算命》以表姐的命运变化为线索,以等候算命为契机,展示了多种算命的场景及话术,以算命排队到只有一个“八字先生”形成反差,揭示了“算命查八字,集钱养瞎子”时代的终结,颂扬了政府对残疾人供养的人道主义扶养举措,提升了文章的视觉高度。 命相学这种类似迷信的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广大农村有其生存的土壤和潜在的市场。有一套完整的话术,同时要掌握语言与心理学的结合艺术,所谓的“瞎子算直命”,并不仅仅靠胡掐乱侃。 民间故事,是作者步入文学殿堂的起步和开端,写人、写动物、写奶奶的三件衣服、写新故事,作者是试图从迷信事件中解读迷信思维的潜在因素,用故事点醒执迷不悟的人。 该书游记的篇幅不多,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心情磁场,足见作者对生养她的土地的眷恋和热爱,她尽情地走进大自然、赞美大自然、效法大自然,却如临其境,这些情景的四季与心灵的四季,似有瓜葛、不无勾连。 命运的波折,婚恋的遗憾,无言的抗争,默默地忍受,理想如世外桃源;逆境的逆袭,钢铁的意志,从落榜的学生到务农的村官,从文学青年到家庭主妇,从裁缝师傅到进城的摊主,从种田的农民到饭店的老板,从租房的打工人到落户闹市的业主,从挣钱缺钱到子女圆梦,从包办婚姻到儿孙满堂,这种农人巨变,何尝不是一部灾难史、奋进史、成功史?何尝不是一部传奇的史实,一部励志的史诗?多难的人生、骨感的理想、蜕变的传奇、满满的收获,《月桂飘乡》何尝不是作者在文学这个世外桃源展现新时代、新乡村的美妙人间? 殊途同归,灾难何尝不是成就作家的摇篮?人生只有一次,在有生之年,为爱奔赴,能够为爱执着一生、追求一生、拼搏一生,这种考验,何尝不是人生的执念? 胡桂林大姐,高中毕业后,任村干部多年,后从事裁缝、私营饭店店主等职业。生活的磨砺让作者钟爱文学、重情重义、积极上进、感恩大度,人生的阅历让其作品具备深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坚持不懈地阅读、写作、唱歌、旅游的勤奋过程,成就了她爱书、读书、写书、著述的进步过程。 审视胡桂林大姐的作品,在为她喝彩的同时,也为她历尽生活磨练、感知生活百味,励精图“志”,顽强拼搏,终于苦尽甘来,成为一个持证作家而感到庆幸! 由此看来,文学并不是仅仅凭借三分钟热度而成就。一个矢志不移、不言放弃、不因名利而写作的人,是生活的千锤百炼,成全了爱文之人的志趣相投。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佳作在期待,好戏在后头! “打破命运的枷锁”一直是作者矢志不移的一种信念和追求。作者落榜不落志,用大半生的时间拼搏在生活的艰辛之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用饱蘸热情的笔墨,书写人生的多维篇章,打造与命运挑战、逆行抗争的乐趣,呈现生存百态的精彩,《月桂飘乡》内容涵盖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爱国情,散文之中,兼顾影评、书评和民间文学。《月桂飘乡》是一部用生命历程积累起来的心血之作、感恩之作、励志之作、奋进之作! ![]() |
|
来自: 新用户6525yW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