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城,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 在民国史也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国民党内有“党国铁老”之称。 ![]() 吴铁城 吴,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与孙中山、王云五同乡。1888年生于江西九江 。 吴幼读私塾,1908年毕业于九江同文书院,该院为美国人所办。1909年,结识了在九江关任职的同盟会会员林森,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与年长20岁的林森成了忘年交。经林森介绍,吴加入同盟会,创立了“浔阳阅书报社”,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场所。其时的吴英俊潇洒,年少才高,交际手腕灵活,开展反清活动得心应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与林森等人策动九江新军标统马毓宝成立九江军政府宣布独立,吴任参议兼交涉使。孙中山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吴与林森正在南京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受到孙中山接见。当得知为同乡,遂被留在身边做幕僚工作。 ![]() 中间为吴铁城 1913年吴和居正到江西与李烈钧联系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吴亦逃亡日本,入东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成为了“中华革命党”的首批会员。其后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任命为广东省警务处处长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并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改组工作。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势力抬头,吴作为国民党右派分子之一,这时从革命走向了反动。不赞成三大政策,破坏工人运动,在广州进行清党活动。吴的倒行逆施受到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的谴责。廖仲恺先生的被刺杀,吴作为公安局长更是难辞其咎。 ![]() 蒋介石 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吴立即投怀送抱,进入到蒋介石政权里,宁汉对立时,吴串东串西,力保宁汉合流,蒋介石见其如此卖力,就任命吴为广东省建设厅厅长。这样,吴终于在蒋系政权找到归宿,挤到了一席之地。 ![]() 张学良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吴与张群因前次去东北说动张学良易帜,再次前往东北说项张学良入关拥蒋。 1931年底,张群因国内反日运动高涨而被迫辞职,吴继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吴在上海主政期间,积极推行蒋介石政策,严厉防范和镇压革命活动,取缔抗日救国运动,摧残进步文化。 1937年,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9年奉调重庆,主持国民党港澳党务和闽粤两省对外宣传工作,赴东南亚等国动员华侨捐资输财支持国内抗战。 ![]() 吴铁城书法 1948年,南京举行“行宪国大”时,吴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孙科内阁成立时,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开启和谈时,吴和孙科将行政院撤到广州,并到东南亚各国进行宣传,反对和谈。 1949年10月,吴经香港去了台湾。到了台湾的吴,也和其他当日的重臣一样,不得不靠边站,只担任了“总统府资政”的闲职。 1953年5月随着政学系人物吴国帧与蒋争斗,出走美国。11月17日,另一干将王世杰被免去“总统府秘书长”之职,同为政学系大将的吴兔死狐悲,赶到“总统府”苦谏,被蒋介石痛骂一顿,当场摔了茶杯。此时的吴已65岁,经受不住刺激,心脏病复发,19日就与世长辞。 吴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是顺势而行,作为粤系人物彻底投靠蒋介石终觉不如胡汉民等人。主政上海期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如拓宽道路、整顿市容、发展公用事业还有些作为。而在广东主政期间,其家族涉足商业领域,存在贪腐嫌疑。 吴在政治上无法摆脱阶级立场与时代局限,是民国政治生态的典型人物,终究会被时代前进的潮流淘汰! ![]() 吴铁城书法 欢迎朋友们留言区评论,点赞!您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照见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