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春耕文/张群 三月的雪域高原,寒意还未完全褪去,春的气息便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晕染开来。高原的农人们,早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抹生机,精心备好了春耕的农具,满心热忱地等待着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劳作——春耕。在西藏,“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春耕仪式”,这是一种融入血脉的传统与民俗。每年三月中下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喜马拉雅山脉,温柔地倾洒在高原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时,身着鲜艳藏装的农人们,便如被春光唤醒的飞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田间地头。这一刻,整个高原仿佛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热闹非凡。春耕仪式即将拉开帷幕,藏族小伙们牵着精心挑选的健硕牦牛,迈着矫健的步伐缓缓登场。牦牛被洁白的哈达与娇艳的鲜花精心装扮着,宛如盛装出席的使者,庄重而又神圣。它们并驾齐驱,中间连接着一根木杠,两端稳稳地系在牛角上,犁架与横杠巧妙相连,依靠牛角的力量拉动犁铧,这便是独具特色的“二牛抬杠”。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其他地方的农耕方式截然不同,彰显着高原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开犁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从人群中站出,率先唱起了开犁的歌谣。那歌声,质朴而悠扬,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歌词里满是高原人民对土地的感恩,及对自然恩赐和丰收年景的热切期盼。这歌声似有一种魔力,直击人心,让每一个聆听者都为之动容。紧接着,男女老少纷纷跟着哼唱,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震撼心灵的和声。在这悠悠的旋律中,牦牛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前行,犁铧深深切入沉睡一冬的土地,褐色的泥土翻滚,新的希望就此播下。劳作的过程中,人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砸土块时,人们一齐唱起节奏明快的歌,手中的工具随着歌声的韵律起起落落,好不欢乐。撒种环节,又换作了饱含希望的旋律,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憧憬。在耕种间隙,人们在田间地头盘腿而坐,分享着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食。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温馨而融洽。几缕春风吹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随风飘来,混和着酥油味与糌粑香,一波一波的悬浮在空气中,沁人心脾,经久不散……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原的耕种逐渐走向机械化,犁地工具也发生了改变。牦牛换成了铁牛,但那份仪式感依旧如初。拖拉机被人们像装扮牦牛一样精心装扮,车头绑上洁白的哈达,再插上鲜艳的国旗。一大群拖拉机车手,驾着拖拉机齐聚田间地头。同样的煨桑祈福后,开始翻犁田地。机械的轰鸣声虽然代替了牦牛的低鸣,却丝毫未减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作的热忱。高原春耕,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雪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它承载着雪域人民世世代代的记忆与情感,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激励着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点击视频,链接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