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带儿子的二婚男,往往还能娶到年轻姑娘

 振王府图书馆 2025-05-24
定朋友圈

人生多困顿,故我记录欢愉。

大家好,我是一元:)


这篇文章居然带来了将近十万的流量,真是出乎意料。

这些文字并非一时兴起,都是本人在相亲多次,积累下来的人类雄性研究心得。

如今人在美国,闲暇时光多了些,心也慢慢静下来,得以把这些年的点滴经历串联成文。

没想到随手一写,竟意外戳中了现实的软肋,引发了不少共鸣与热议。有亲就留言,叫我讲讲带儿子的男人。

很感谢这只老虎,给了我新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从女人角度,好好跟大家聊聊。

在中国的婚恋市场上,带娃的男人和带儿子的女人,命运天差地别。带着儿子的男人,只要别太抠门,为人别太古怪,往往还能顺利再婚,娶到年轻单身姑娘的也屡见不鲜。

可带着儿子的女人呢?处境却远不如人意,背负的标签和偏见,比男人多得多。

或许有人会说:咦,就知道瞎说,我就是离婚带儿的男人,我咋一直没找到。

这里讨论的是普遍现象,不能拿个体说事。

事实是,中国社会对再婚女性格外苛刻。一个带着儿子的女人,往往很难被接受;

而一个带儿子的男人,却常常被视为“负责任”、“顾家”,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往往更宽容,再处对象时,也相对容易。

这种性别偏见,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我就从深层的男女教育之别、文化结构、性别观念、经济逻辑、情感心理等多个层面,来分享下我的思考。

一、对男女的教育是不同的

中国社会对男性的教育,核心只有一条:成功学


只要一个男人能搞到钱,事业稍有模样,哪怕脾气臭一点、人情淡一点、家务不管、孩子不带,社会对他评价照样很高。


也正因为全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如此单一,只看他会不会挣钱,能不能撑起家,所以一个正常的、能挣钱养家的男人,即便带着孩子,也很容易再婚。

对女人来说,这样的男人不是负担,反而是资产。她们看重的是他的经济能力,而不是他带着几个孩子——因为男人养孩子,大多是老人在操心代劳,男人只负责出钱,偶尔陪下孩子。

而对女性,却是另一套复杂得多的剧本。从小就要听话、乖巧、懂事,长大后得漂亮、温柔、会做饭、能带娃、能挣钱、会照顾公婆、还要理解丈夫、情绪稳定、不发脾气。

她可以事业平庸,但家庭必须一尘不染;她可以撑起一整个家庭,但只要离过一次婚,带着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就会在婚姻市场被边缘化。

这是一场极其不对等的社会演出。男人只需演好一场“我很成功”的独角戏,掌声就会如潮水而来;而女人,却要在生活的舞台上身兼数职,随时切换角色,从不被允许失误。

说到底,成功可以为男人遮丑,而努力却难为女人正名。哪怕她再独立,再体面,再善良,只要婚姻履历里多了一笔、户口本上多了一个孩子,(性别:男),这辈子就差不多被打入天牢了。

二、传统文化与父权结构的影响

1.男主外、女主内


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下,中国社会构建了一个男性主导、女性附属的家庭结构。

男性是“顶梁柱”、“传宗接代”的责任承担者;而女性则是“相夫教子”的照料者。

这使得:

男性带孩子=负责任的表现,是能力的延伸,反而成加分项;

而女性带孩子=拖累,是资源消耗,是划不来。

换句话说,在潜意识中,“男人带娃”被视为一种额外的付出和美德,而“女人带娃”则常被看作一种负担和沉重的现实。

现在很多女性工作上也能风声水起,但男性在结婚时,往往会抗拒比自己能干的女性,而更倾向于向下兼容,找学历收入见识都比自己低一点的女性,来照顾孩子和家庭,男强女弱,易于掌控。

但女性在生活上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她不需要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去找一个男人,主要是心理上情感上需要一个男人,需要一个生命的同行者。

女人天性慕强,这是本能。可一旦她自己已经很强了,比许多男人都更果断、更独立、更能扛事,那她所能仰望的,就只剩那些更强的男人了。

可问题是——
那些更强的男人,往往并不需要一个同样强的女人。他打下了自己的江山,只想找个温柔的小舟停靠,而不是另一座山头,来与他平视。

他要的是欣赏,是仰视他的目光。所以男人可以找一个比自己差很多的女人,但女人,却很难接受向下兼容,阳不制阴,阴也未必服阳。

2.继承冲突

中国传统里,“男孩=姓氏延续的核心”,有着极强的血缘执念。一个女人如果带着儿子再婚,很多男人会觉得自己是傻冒,他会想:

即使这个孩子叫我爸爸,也不真是我儿子,因为不是血亲。

我对他没有血缘,却要供他读书、吃喝,我到底图啥?

万一这个男孩长大跟我没感情,还要防备他搞我财产?何必。

这类非血缘继承的焦虑感,在中国男性中极为普遍。而女人变成后妈,却不太会触发这样的“排斥感”。

后妈的加入,不会颠覆夫家原有的生活模式,父子之间再有矛盾,毕竟血浓于水,儿子是他亲生的,再怎么闹也是骨头连着筋,更无财产继承的担忧。

后妈再生一个,血缘也是这个男人的,还是自家人,没有本质矛盾。

如果后妈带了个女儿嫁进来,成年后她会嫁人,与原家庭联系不多。

从情感的角度,女儿往往更能表达情感,幼小时相处得好,成年后对继父是有很大回馈的---无论是经济还是情感。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带娃的女人,带女儿的女人更容易再婚。

带男孩则不然,男孩大多数不太会表达情感,且成家后也会顾自己的小家,就会与原来的家庭产生疏离,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得到回报的期望值降低。

我们,是一个特别讲回报的族群。崇尚的是“孝”,是“恩”,很多人对亲生骨肉都要掂量投入与产出,更别说那些没有血缘的羁绊了。

三、现实博弈

1.性别供需不平衡,决定了择偶权重


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来说,优质单身男越来越稀缺;比如我28就单身了,身边的同学同事,人品正常的都被抢光了;

再回望那些曾经追过我、但当时还单身着的男性,他们的目标还是刚从校门的姑娘。

不少年轻女性,在面临现实压力时,比如刚去大城市打工,独自奋斗,每个月都入不敷出,如果遇到一个经济稳定,有房子,外形不讨厌,态度够诚恳,但是有娃,很多单身女性都会欣然接受。

可能反而会觉得这样的男人离婚了,实在太可怜:

“至少他经济稳定;有个娃,说明他有责任心,愿意负责。”

“比起那些奶油单身男,这样的人更可靠。”

2.育儿的实际陪伴人

还有个原因,男性离婚后多半不真正抚养孩子,实际带娃的常是爷爷奶奶或前妻;

而女性一旦生娃,因为母性的天性,往往是自己在照顾孩子,即使法律上判给了男方,妈妈也会倾注更多心血

所以,女人嫁给带娃的男人,很多时候“名义上带娃,实际生活中感受不到压力”,遇到事靠边站,并不会真正掺和;


而且儿子的费用,他爹自出,天经地义,女人只是在旁边冷观,不会有经济冲突。

但男人娶带娃的女人就大不同,经济责任在男人身上,男人养妻子可以接受,但养妻子和别的男人生的孩子,还是男孩,心里必定挣扎,十二分地不甘。

四、男性的“继嗣焦虑” vs 女性的“情感母性”

1.男人的“基因焦虑”:必须要生自己的儿子

很多男人对“抚养别人的儿子”天然抗拒,觉得“吃力不讨好”;

尤其是当女方希望男方承担父职,或孩子性格倔强,冲突就会更大,觉得这孩子是别人的基因,要是自己的,绝对不一样。

所以很多人再婚,都要再拼一个孩子,家庭的三角关系才稳固。而我单身那么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刚聊天还没见面,只是了解阶段,那些男人就直接了当问我,你还要不要生个孩子,这样的方式引发我强烈的反感。

我觉得生孩子是感情到位后的水道渠成,但要作为一个先决条件,感情还未定就拿到桌面来谈,搞得女人像个生育工具,我就极其不舒服。

但对于男人而言,传宗接代始终是根深蒂固的需求,而我对生育则可有可无、无足轻重。需求南辕北辙,自然是已读乱回,话不投机半句多

2.女人的“母性情怀”:我可以疼爱别人的孩子

女人对孩子的包容度更高;

而且不少女性进入婚姻时,对“妈妈”这个角色天然有憧憬,容易接受“成为孩子的朋友”,更容易去迎合孩子,展现温柔和关怀。

男性更倾向“避开责任”,而且父亲与儿子,本来就是同性相斥,又不擅长沟通,亲生父子还搞得鸡飞狗跳,继父子闹矛盾的风险更大,且一旦裂缝,不易缝合。

另一原因,女性天然的母性,让她们更具大爱情怀,易于接受男人的孩子;

再加上从小女性受到的PUA就比男性多,她们更愿意牺牲自己去陪伴男人的孩子,还非常享受这种付出,自觉伟大。

我曾遇到一个女孩,离婚无娃,她遇到一个美籍华人,有两个娃,才七八岁。正是要人照顾的年龄,男人就想找个帮她带娃的,她也同意,立马给娃买东买西。

还幻想说等她移到美国后,每天早上要给孩子做早餐,吃完了送他们上学,自己再学个美甲干干,到放学了,又开车去接娃放学,这样那个男人就可以专心工作,因为他那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

实在是操不完的圣母心。

但尽管这样,最后他们也没走到一起,女人还觉得是自己表现不够好,以至于失去了这段好姻缘。

六、舆论环境与社会观感也加剧了这种不对等

在现实中:

一个男人带娃娶年轻女孩子,身边人会说“真有本事”、“孩子有福”,身边的兄弟都会流哈喇子;

因为他们觉得,女性的价值是青春,身体,生娃。一旦女人岁数一大,就变得不值钱了。

一个男人要是谈了个带娃,尤其是带儿子的女人,他身边立刻就会冒出一群“人生导师”——纷纷劝他悬崖勒马,仿佛他犯了天大的错,非得把他从“深渊”里拉出来不可。

但一个女人带儿子谈了一个年轻男人,周围人却会说“这男的是不是图她钱?”

而男人若找了个带儿子的女人,往往要求对方得有钱,得舍得在自己身上砸钱,这段婚姻才算“值”。仿佛她带个孩子,就得用金钱来“补偿”他的“牺牲”。

我曾遇到一个比我小的男人,开口就要我给他30万,说要去炒股,赚了就娶我。我当场笑得肚子疼——我是那种最多给男人花300块的女人,怎么可能把30万交给一个男人去炒股?开什么国际玩笑!

我猜他可能是某音刷多了,三观被算法带偏了,才会说出那种话。唉,可怜的娃,不光脑子进了水,还忘了拧干。

总之,社会对男女的评价天平本身就是歪的男人的孩子被当成“有责任心的证明”,女人的孩子却常常被视作“未来的累赘”。


离异带儿子的男人,依旧有市场;而带儿子的女人,却必须拼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但也正因为“成功学”这个单一的标杆,那些经济稍差、尚未“发家”的待富男性,同样会被无情地踢出相亲市场。

社会对男人虽然包容,但前提是——你得有钱。没有钱,哪怕你人品好、脾气好、对感情忠诚,也常常被贴上“没本事”“不靠谱”的标签,被悄悄踢出局外。

这不是某个男人,某个女人的问题,不是个体的问题,也不是表面的男女不平等,更不是孩子是男娃是女娃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看待人性价值、女性价值,什么才是爱”出了问题。

我觉得,无论男女,单身也好,离婚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不是标签,更不是原罪。

有娃没娃,是男孩子还是女孩,都是生命里的珍宝,不是“拖油瓶”,更不是人生的“污点”。

可偏偏有些人,总爱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用望远镜审别人的过去。

事实是,我认识的很多离异带娃的人,在思想、人品、经济能力、责任感、成熟度等各方面都远胜常人,异常优秀。

但他们却常常因为一个孩子、一个身份,被贴上标签,被误解、被低估,甚至被排斥。

谁的人生没有风雨?

希望有朝一日,每一个曾在风雨中打过摆子的人,无论男女,都能大胆往前走,去追求心中所爱,男有“静女其姝,俟你于城隅”,女有“君子翩翩,目成即心许”。

不被层层标签称来称去,不用低声下气解释过往。而是两个灵魂,于尘世相逢,惺惺相惜,一念真心,并肩前行。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里面的观点,并不代表绝对的真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并没有绝对正确的唯一答案,我们需要学会用和平喜悦的心,去欣赏一切混沌。

我是一元,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和聆听,愿我们都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亮最后,别忘了点赞、转发或赞赏,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分享的动力,谢谢。

好了,下次见,拜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