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费用审核程序表》的填制基本信息填写:在“纳税年度”“日期”“索引”等对应的位置分别填写所审核的纳税年度、实际审核的日期以及该底稿在整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鉴证底稿中的索引编号,方便后续查阅与整理。 审核程序填写:详细记录所执行的各项审核程序,例如“检查是否属于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是否属于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等五项审核程序,如实反映审核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为后续的审核结论提供有力依据。 审核调整说明填写:对于不能做加计扣除的费用,明确写出剔除处理的具体情况,对于符合规定的费用,写明已经加计扣除的金额及确认情况,如“经检查,发现某设备折旧费用不属于研发活动专用设备折旧费用,故剔除处理,金额为××元;对于符合规定的研发设备折旧费用,已按政策规定加计扣除,扣除金额为××元”,使审核调整过程清晰、透明。 发生数填写:填写本项目最终审定发生额,若经审核确定该项目无符合条件的折旧费用发生,则填写“0.00”元,如“本项目审定发生额:0.00元”,为后续汇总计算提供准确数据。 审核结论填写:根据审核调整后的结果,说明项目审核结论,如“本项目经审核调整后,可以确认”,表明该项目的审核工作已完成,且审核结果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可作为后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依据。
《折旧费用汇总审核表》的填制项目名称及金额填写:在“项目名称”列依次填写各项研发设备、仪器等的折旧费用名称,如“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的折旧费”“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折旧费”等;在“账载金额”“调整金额”“审核确认金额”列分别填写相应的金额数据,例如“账载金额”为该资产在企业账簿上计提的折旧金额,“调整金额”为经审核后需要调整的金额,“审核确认金额”则为最终确定的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折旧费用金额。 合计与说明填写:在表中计算各项折旧费用的合计金额,包括“账载金额合计”“调整金额合计”“审核确认金额合计”,并写出审核说明及结论,如“经审核,企业各项研发设备及仪器的折旧费用在扣除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后,确认可以加计扣除的折旧费用合计为××元”,对审核过程和结果进行简要总结。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的折旧费审核表》的填制项目明细填写:在“项目名称”列列出具体研发仪器的名称;在“资产原值”列填写该仪器的原始购置成本;“账载折旧金额”列填写企业账簿上计提的折旧金额;“用于研发活动部分”列填写该仪器实际用于研发活动的折旧部分金额;“调整金额”列填写经审核需要调整的金额,“审核合计金额”则为该仪器最终确定的可加计扣除的折旧费用金额,例如某仪器资产原值为100,000元,账载折旧金额为20,000元,经审核其全部用于研发活动,调整金额为0,则审核合计金额为20,000元。 合计与说明填写:计算所有研发仪器折旧费用的合计金额,并在“审核说明及结论”部分对该类费用的审核情况进行说明,如“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折旧费用,经逐项审核确认,合计可加计扣除金额为××元”,以便于对审核结果的汇总和分析。
《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折旧费审核表》及《非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折旧费分配审核表》的填制项目明细填写: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折旧费审核表》中,“项目名称”列填写具体研发设备的名称,“资产原值”“账载折旧金额”“用于研发活动部分”“调整金额”“审核合计金额”等列的填写方法与《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的折旧费审核表》相同。在《非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折旧费分配审核表》中,“资产名称”列填写非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名称,“资产原值”“账载折旧金额”列填写相应的原始购置成本和账载折旧金额,而“RD01”“RD02”“RD03”……等列则分别表示不同研发项目对该设备折旧费用的分配比例或分配金额,最后在“分配校对”列中计算各设备折旧费用在各研发项目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准确。 合计与说明填写:分别计算出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折旧费用和非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折旧费用在各研发项目中的合计金额,并在“审核说明及结论”部分对审核情况作出说明,如“经审核,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折旧费用合计可加计扣除××元,其中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折旧费用为××元,非专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折旧费用按合理方法分配后为××元”,为后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申报提供详细的依据。
通过详细的审核程序和调整说明,可以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鉴证底稿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这不仅有助于合法合规地享受税收优惠,也为税务机关的审核提供了清晰可靠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政策文件和实际审核情况进行填写,确保鉴证底稿内容完整、数据准确、逻辑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