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50师紧急扩编为甲种师,补入了大量新兵,全师从6000多人迅速扩充到11000余人。很多基层干部临时提拔起来,许多连队官兵互不熟悉,甚至战士也相互不认识。之后,全师进入了紧张的战前战备训练,训练的科目主要有体能锻炼、战术应用、自救互救以及心理调节。当然,还有射击和投弹等。 自卫还击战开始后,50军第149师就近调入云南投入西线作战。越军在北部一线的6个师中有3个全苏制装备的部队,分别为面对我西线的第二军区316A师,面对我东线的第一军区3师(同登、谅山方向)和346师(高平方向)。第149师单挑越军六大主力之一的316A师,将其击败。第148师车运广西,配属第55军作战,打过奇穷河,威逼河内。 第148师阵亡142人,伤员541人,取得毙、伤、俘敌779人的战绩,继攻入汉城、解放大和岛后再立新功。第149师全师参战11928人,阵亡396人、伤死27人、非战斗死亡6人,共牺牲429人,负伤906人,伤亡率为11.19%,为西线10个师中伤亡最大的,共歼敌2338人(其中毙敌1736人、伤敌560人、俘敌42人)。 1979年2月25日,第150师奉命开赴广西方向,归东线许世友司令员指挥。部队到达广西后,考虑到150师的具体情况,军区安排150师担任预备队。 ![]() 150师从四川开赴广西,图为通信营 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达成自卫还击战预定目标,中国军队从3月6日起撤军回国。同一天,第150师接军区前指命令,于3月6日出国,归1军4指挥,前往高平方向担任清剿残敌、搜寻我方失散人员、打扫战场和掩护我军主力回撤任务。 第150师毙、伤、俘敌467人,自身阵亡96人,伤员209人,失踪544人。失踪人员中属于448团的542人,战后交换战俘,202人为448团人员,失踪的其余340人于8月被认定为烈士。 ![]() 上述黑色角星地带为121师几次较大损失的遇伏地点,班英为448团折损地点,红色角星为121师最后出气一战地点。 致敬121师将士们表现出来的英勇!致敬150师448团340位英魂未归的勇士! 1979年2月25日凌晨1点,42军(124师、126师、54军162师)占领高平,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战斗结束。由于1军4(121师、123师)以及南集团的42军(124师、126师)未能及时穿插到位,越军主力在我军对高平发起攻击时提前撤出,化整为零,高平之战未能实现战前预估的在3--5天时间歼灭越军346师6个团、1个特工大队、高平省军事部1个团、6个县独立营等战役目标。 2月25日,前指命令,第二阶段作战我1军4、42军部队在高平地域展开清剿残敌作战,攻击重点转到由第55军、第43军等部攻击的谅山方向。 第二阶段作战,1军4和42军实行拉网清剿,大量隐匿深山的越军残余被搜山部队找到、消灭,第346师及省属地方部队基本被歼灭。 2月28日至3月5日,第121师在扣屯地区组织防御,并在周围地区进行了413个排次、33个连次的清剿,共毙敌413名。 3月4日,55军攻入谅山南市区,与占领迷迈山的43军共同形成了威逼河内的战略态势。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达成惩罚东南亚小霸的自卫还击战目标,中国军队从3月6日起撤军回国。当日稍晚几个小时,越南宣布实行总动员,要求男性18~45岁、女性18~35岁的所有公民都要参加民兵游击队、自卫队。 从3月6日起至3月16日我国宣布完成撤军为自卫反击战的第三阶段。 谅山方向,越军338师对第43军进行了尾追,正中我军下怀。四野的两个头等主力师本就嫌许老头偏心,把客军(43军属于武汉军区)安排在次要辅助方向,仗没打过瘾,这回抓住机会大打回马枪,歼灭越军1000余人。被打疼的敌军此后就老实了起来,不敢再造次。越军337师派了一个加强连围追,被55军不客气地吞下。而越军第3师在谅山战役被全歼,第327师被打得军无斗志,自然不敢派出追兵。 从柬埔寨匆忙赶回增援的越军304师、325师虽然已经赶到谅山,但是不敢造次,55军在谅山、扣马山连等了两个3天,均不见这两个越军精锐的身影,只好遗憾地撤军回国。 对照上面的高平战区三维地图,121师的穿插目标是班庄,123师的目标是扣屯,42军124师的穿插目标是纳隆。从图中就可以看出扣屯是越北几条公路的交汇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21师的目标董赛、班庄,扼守3号B公路;42军124师的目标纳隆,扼守3号A公路;班庄、董赛和纳隆可以看着是扣屯的前进阵地,阻止原平和太原方向越军的援军救援高平,也阻止高平方向敌军逃跑。关键的扣屯,第123师出动了两大英雄团,并把主攻任务交给了塔山英雄团367团。然而,在通农县分兵后,123师即遭遇越军层层阻击,最后仅有367团的一个营抄小道到达了扣屯西南班俊附近的312高地(距离扣屯3公里)。不知是由于误认为312高地即是扣屯,还是为了什么其他原因,123师向前指报告占领扣屯(如是谎报可以杀头了)。 2月19日,121师穿插到董赛地区,完成穿插目标(比计划晚了近3天)。随后前指命令留363团在董赛打援,361团派1个营增援在扣屯的367团。第二天又改变命令,让361团北上安乐,协助122师、123师打通公路。 361团北上后,迭次遭遇越军伏击,团指被打靶,团长牺牲,1营、3营被打散,营长、教导员牺牲,部队失去战斗力。 前指取消让361团增援扣屯的命令后,又下令让362团派1个营沿3号B公路到扣屯(前指接367团误报,以为扣屯在我军手中),再折向南沿3号A公路前往纳隆,控制纳隆公路桥,完成42军124师未能完成的穿插目标。362团2营在扣屯附近被敌伏击,由于师指、军指、前指都误以为在扣屯的是367团,为防止误击友军,长达6个小时不予回击,被动挨打。待到2营长确认对方为敌军组织部队还击时,为时已晚,在敌连续的火力袭击下部队被打散,带队的副团长重伤被俘后被越军在身上绑了几颗手榴弹炸死,2营失去战斗力。 2月22日,362团1营方才攻占扣屯岔路口,战前计划12小时穿插到位的目标用了6天才实现。此后,121师将兵力集中到扣屯进行阻击,占领纳隆的任务仍由42军124师完成。 2月24日,124师370团派出工兵,炸断了连接高平至太原的3号A公路纳隆大桥。 越军312师是越共最早组建的队部武装之一,奠边府战役时担任最后的主攻任务,在越军六大主力中属于坐三望二的位次。越军的头号主力308师驻扎河内附近,任务是一旦我军向河北逼近,施行掩护越南首脑机关后撤行动。从柬埔寨紧急调回的304师(与312师互争老二)在55军打下谅山时刚刚进至谅山外围,这个师很聪明,无论55军怎么引诱,就是坚决按兵不动。 越军312师这个王牌与304师一样,面对气势汹汹有力没地撒的1军4,采取了最佳的应对之策——当缩头乌龟,10天时间干的就是修桥,挖沟,挖沟,修桥,眼睁睁地看着我军在高平地域来回清剿。 ![]() 2月27日,越军第二线的312师北上纳隆以南,一边修桥一边构筑防御阵地。 3月5日我国宣布撤军后,越军312师当面的121师毫无撤军迹象(其实是在掩护后方我军后撤回国)。 3月6日,越军312师终于采取了行动,将2个榴弹炮连部署在魁匡以西公路附近,向高平我军阵地实施炮击。 3月8日--9日,在其上级“要紧紧咬住中国兵”的命令下,所属183团一个加强营(183团1营)大胆地进至纳隆以北,在505高地至纳隆附近布防。我军将纳隆附近高地名为1--21号高地,为了消除威胁,进一步消灭敌有生力量,保障安全回撤,121师决心发起纳隆战斗。 121师在第一阶段穿插作战几乎都是被伏击,仗打得艰苦,憋屈。第二阶段干的都是搜山掏洞的小活,仗打得不过瘾。这一次终于可以一吐胸中闷气,堂堂正正地与越军打一仗。 主力对王牌,谁胜了? -------- 未完 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