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多因风、寒、湿三邪杂至,气血不畅,不同则痛,日久肝肾亏虚,气虚血瘀,缠绵难愈。小编整理以下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供大家辨证参考。 一、风寒湿痹阻作痛: 1-天麻丸: 组成:天麻、羌活、独活、盐杜仲、牛膝、粉萆薢、附子(黑顺片)、当归、地黄、玄参。 2-木瓜丸: 成分: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狗脊(制)、牛膝、鸡血藤、海风藤、人参、制川乌、制草乌。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痠软、步履艰难。 3-风湿骨痛胶囊: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乌梅、麻黄、甘草。 组成:马钱子、金钱白花蛇、蜈蚣、全蝎、地龙、天麻、人参、当归、制川乌。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调补气血。 主治:用于寒湿闭阻,淤血阻络,气血两虚所致的痹症,症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14-痹祺胶囊: 成份:马钱子粉、地龙、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丹参、三七、牛膝。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风湿瘀阻,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气短乏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属上述证候者。 15-舒筋丸: 组成:马钱子粉、麻黄、独活、羌活、桂枝、甘草、千年健、牛膝、乳香(醋制)、木瓜、没药(醋制)、防风、杜仲(盐制)、地枫皮、续断。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16-金乌骨通胶囊: 组成:金毛狗脊、淫羊藿、威灵仙、乌梢蛇、土牛膝、木瓜、葛根、姜黄、补骨脂、土党参。 功效: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症。 17-独活寄生丸: 组成: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川芎、党参、甘草、酒当归、白芍、盐杜仲。 适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且体质较壮实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剌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方义: 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为君药。 胆南星燥湿化痰,祛经络之风痰及湿邪并能止痛;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络中瘀血,亦可止痛,三者并为臣药。 地龙走窜,通经活络,有佐使之用。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注意】体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服。 21-万通筋骨片: 22-舒筋活血片: 成分:红花、狗脊、槲寄生、泽兰叶、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香附、香加皮、自然铜。 23-补益活络丸: 成分:黄芪、桑枝、何首乌、熟地黄、茯苓、独活、当归、防已、白芍、党参、牡丹皮、威灵仙、木瓜、地龙、红花、赤芍、杜仲、甘草、香附、川芎、桃仁。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风湿血滞,筋骨酸疼,行动不利,以及跌打损伤等。 24-追风活络酒: 成分:红曲、独活、当归、木瓜、红花、麻黄、杜仲(盐制)、天麻、补骨脂(盐制)、制草乌、血竭、续断、紫草、没药、羌活、牛膝、川芎、防风、北刘寄奴、乳香、秦艽、土鳖虫、白芷。 主治:用于受风受寒,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动骨。 25-舒筋活络酒: 成份:木瓜、桑寄生、玉竹、续断、川牛膝、羌活、防风、白术、蚕沙、独活、当归、川芎、红花、红曲。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风湿阻络、血脉瘀阻兼有阴虚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四肢麻木。 26-国公酒: 成份: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姜厚朴、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木瓜、白芍、白芷、紫草、盐补骨脂、醋青皮、炒白术、川芎、栀子、麸炒苍术、麸炒枳壳、乌药、佛手、玉竹、红曲。 功效:散风祛湿,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邪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27-活络消痛胶囊: 组成:刺五加浸膏、威灵仙、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竹节香附、丹参、乳香(制)、没药(制)、麻黄。 功效: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经络闭塞,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28-益肾蠲痹丸: 成份: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蜈蚣,全蝎,蜂房,广地龙,乌梢蛇,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虎杖。 功效: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 29-壮骨关节丸: 成份: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鸡血藤,熟地黄,木香,乳香,没药。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30-活络健身液: 用于劳动强度高产生的劳损、风湿侵袭,增强气血流动,缓解疲劳酸胀痛。 组成:豨莶草、异型南五味子、春根藤、五加皮、两面针、鸡血藤、千斤拔、狗脊、当归、牛膝组成。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痹痛,强腰膝的功效。 主治:用于筋络不舒,四肢麻痹,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31-壮腰健肾丸(口服液): 成分: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 主治: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对于肾虚导致的腰疼、腰肌劳损、风湿疾病、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等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 二、增生作痛: 32-骨刺平片: 成分:黄精,独活,威灵仙,鸡血藤,骨碎补,熟地黄,两面针,川乌(制),锁阳,狗脊,枸杞子,莱菔子。 功效:补精壮髓,壮筋健骨,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骨质增生(包括肥大性腰椎炎,胸椎炎,颈椎综合症,四肢骨节增生)。 33-筋骨痛消丸: 主治: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34-骨筋丸胶囊: 成分:秦艽,独活,三七,没药,红花,血竭,白芍,牛膝,桂枝,马钱子(制),乳香,延胡索(醋制),木香,郁金。 主治: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35-骨刺丸、骨刺消痛胶囊。 用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 36-穿龙骨刺胶囊: 用于:骨质增生,骨刺疼痛。
组成:枸杞子、骨碎补、广防己、黑豆、牛膝、女贞子、熟地黄、菟丝子、仙茅。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弊病,症见腰膝骨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骨刺、骨质增生见上述证候者。 三、中药方剂: 38-桂技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东汉·张仲景。 处方: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 ,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各家论述: 39-小活络丹: 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为治风剂-疏散外风。 歌诀: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组成: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各180g),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66g)。 方义: 本方证乃风寒痰湿瘀血,痹阻经络所致。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日久不愈,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津液凝聚为痰,血行痹阻为瘀,风寒湿邪与痰瘀交阻,经络不通,故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屈伸不利等症;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其理亦同。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原则,治宜祛风散寒除湿与化痰活血通络兼顾。 天南星辛温燥烈,善能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风痰湿浊,为臣药。 佐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并使经络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复留滞;地龙性善走窜,为入络之佳品,功能通经活络。 以酒送服,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 诸药合用,可祛除留滞于经络中之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使气血流畅,经络宣通,则诸症可愈。 大活络丹以祛风、除湿、温里、活血药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扶正之品组方,属于标本兼顾之治,适用于邪实而正虚者; 小活络丹以祛风、除湿、逐寒药配伍化痰、活血之品组方,纯为祛邪而设,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40-大活络丹: 方剂来源于《兰台轨范》。大活络丹与祛风通络的小活络丹功效相近,惟用药精良,攻补兼施,主治广泛,疗效卓著,故名。 组成: ①.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 ②.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 ③.防风75克,血竭21克,人参90克; ④.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⑤.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 ⑥.牛黄、冰片各4.5克。 功效:袪风活络,行气活血,除湿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病证: 41-活络效灵丹:经络瘀阻: 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g(五钱)。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症瘕积聚等。 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 ①.尤适合跌打损伤,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酸胀。 ②.或内伤血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无论因凉、因热、气郁、血郁均效。 ③.现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等属气血瘀滞,经络受阻者。 注意事项: ①.孕妇慎用,无血瘀滞者忌用。 ②.疼痛加剧。本方性和功峻。个别病人服后有时会感到患处疼痛加剧,或向周围放散,此属活血化瘀的一时性反应,仍可继续服用。 方义: 方中丹参活血化瘀,当归和血补血,二药配合,通络止痛,兼以养血,广泛用于血瘀血虚诸证。 42-活络祛寒汤:经络寒阻: 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故名思义具有活络祛寒之功效,是在活络效灵丹基础上加味而成,加生黄芪,桂枝尖,生杭芍,生姜而来。 功效:活络祛寒。 《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祛寒汤,治经络受寒,四肢发搐,妇女多有此证。寒甚者,加干姜三钱,证寒在经络,不在脏腑,经络多行于肌肉之间,故用黄苠之温补肌肉者为君,俾其形体壮旺,自能胜邪。又佐以温经络、通经络诸药品,不但能祛寒,且能散风,此所谓血活风自去也。风寒既去,血脉活泼,其搐焉有不止者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