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肌肉筋骨病痛——40种中成药。

 板桥胡同37号 2025-05-24

风湿病多因风、寒、湿三邪杂至,气血不畅,不同则痛,日久肝肾亏虚,气虚血瘀,缠绵难愈。小编整理以下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供大家辨证参考。

一、风寒湿痹阻作痛:

1-天麻丸:

组成:天麻、羌活、独活、盐杜仲、牛膝、粉萆薢、附子(黑顺片)、当归、地黄、玄参。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主治: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抽筋,包招肌肉抽挛),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2-木瓜丸:

成分: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狗脊(制)、牛膝、鸡血藤、海风藤、人参、制川乌、制草乌。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痠软、步履艰难。

3-风湿骨痛胶囊: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乌梅、麻黄、甘草。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4-麝香祛风湿油:
组成:人工麝香、水杨酸甲酯、血竭、薄荷油、乳香、肉桂油、没药、丁香罗勒油、桉油。
功效:驱风活血,镇痛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痛,筋骨痛,关节痛,腰腿酸痛以及跌打肿痛。

5-活络油:
组成:樟脑、冬青油、橄榄油、薄荷脑、松节油、麝香草油
功效:祛风通络,舒筋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肌肉扭伤,关节疼痛、蚊虫叮咬等。

6-塞雪风湿胶囊:
组成:塞隆骨、雪莲花、独活、秦艽、桂枝、防风、川芎、蒺藜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本品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致的关节肿痛,肢体麻木。

7-风湿马钱片:
组成:马钱子粉、炒僵蚕、乳香(炒)、没药(炒)、全蝎。牛膝、苍术、麻黄、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闭阻、瘀血阻络所致的弊病。风湿症见关节疼痛、刺痛或疼痛较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见上述症候者。

8-风湿定胶囊:
组成:八角枫、白芷、徐长卿、甘草
功效: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肋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9-风湿祛痛胶囊:
组成:川黄柏、苍术、威灵仙、鸡血藤、蜂房、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红花、土鳖虫、没药(炒)、乳香(炒)、独活、全蝎、蜈蚣、地龙、羌活、桂枝、姜黄。
功效:燥湿祛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痹病寒热错杂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局部发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10-附桂风湿膏:
组成:生姜、鲜葱、生附子、当归、地黄、乳香、肉桂、苍术、没药、杜仲、川牛膝、独活、千年健、川芎、干姜、厚朴、羌活、骨碎补、桂枝、防风、甘草、生南星、木香、地枫皮、白芷、丁香、锁阳、韭菜子、陈皮、麻黄、北细辛、生草乌、淫羊藿、吴茱萸、生白附子、山柰、薄荷脑、冰片、肉桂油、水杨酸甲酯。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

11-风湿安泰片: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制)、羌活、乌梢蛇、红花、骨碎补(制)、乌梅、金银花、细辛、红参、鹿茸、黄柏、没药、广地龙、地枫皮、老贯草、五加皮、续断、麻黄、甘草、槲寄生、淫羊藿、牛膝、桂枝。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镇痛。
主治:用于筋骨麻木,手足拘挛,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12-尪痹胶囊:
组成: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13-通痹片:

组成:马钱子、金钱白花蛇、蜈蚣、全蝎、地龙、天麻、人参、当归、制川乌。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调补气血。

主治:用于寒湿闭阻,淤血阻络,气血两虚所致的痹症,症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14-痹祺胶囊:

成份:马钱子粉、地龙、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丹参、三七、牛膝。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风湿瘀阻,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气短乏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属上述证候者。

15-舒筋丸:

组成:马钱子粉、麻黄、独活、羌活、桂枝、甘草、千年健、牛膝、乳香(醋制)、木瓜、没药(醋制)、防风、杜仲(盐制)、地枫皮、续断。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16-金乌骨通胶囊:

组成:金毛狗脊、淫羊藿、威灵仙、乌梢蛇、土牛膝、木瓜、葛根、姜黄、补骨脂、土党参。

功效: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症。

17-独活寄生丸:

组成: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川芎、党参、甘草、酒当归、白芍、盐杜仲。
功效: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18-追风透骨丸:
组成:制川乌、白芷、制草乌、香附(制)、甘草、白术(炒)、没药(制)、乳香(制)、秦艽、地龙、当归、茯苓、赤小豆、羌活、天麻、赤芍、细辛、桂枝、防风、天南星(制)、桂枝,甘松。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19-虎力散胶囊:
组成:制草乌、三七、断节参、白云参。
功效:驱风除湿,舒筋活络,行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创伤流血。

20-小活络丸:中成药。
成分: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没药。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应用:本品祛风湿散寒止痛力强。

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且体质较壮实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剌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方义:

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为君药。

胆南星燥湿化痰,祛经络之风痰及湿邪并能止痛;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络中瘀血,亦可止痛,三者并为臣药。

地龙走窜,通经活络,有佐使之用。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注意】体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服。

21-万通筋骨片:
成分:制川乌、制草乌、马钱子、淫羊藿、牛膝、羌活、贯众、黄柏、乌梢蛇、鹿茸、续断、乌梅、细辛、麻黄、桂枝、红花、刺五加、金银花、地龙、桑寄生、甘草、骨碎补、地枫皮、没药、红参。
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应用:用于风寒湿痹症,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见以上证候者。
【注意】本品不宜超量服用。

22-舒筋活血片:

成分:红花、狗脊、槲寄生、泽兰叶、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香附、香加皮、自然铜。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散瘀。
应用:本品祛风湿散寒止痛力弱,长于舒筋活络,活血散瘀,适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也可用于跌打损伤。
【注意】孕妇忌服。

23-补益活络丸:

成分:黄芪、桑枝、何首乌、熟地黄、茯苓、独活、当归、防已、白芍、党参、牡丹皮、威灵仙、木瓜、地龙、红花、赤芍、杜仲、甘草、香附、川芎、桃仁。
功效:益气补肾,舒筋通络,祛风胜湿,活血。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风湿血滞,筋骨酸疼,行动不利,以及跌打损伤等。

24-追风活络酒:

成分:红曲、独活、当归、木瓜、红花、麻黄、杜仲(盐制)、天麻、补骨脂(盐制)、制草乌、血竭、续断、紫草、没药、羌活、牛膝、川芎、防风、北刘寄奴、乳香、秦艽、土鳖虫、白芷。
功效: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受风受寒,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动骨。

25-舒筋活络酒:

成份:木瓜、桑寄生、玉竹、续断、川牛膝、羌活、防风、白术、蚕沙、独活、当归、川芎、红花、红曲。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风湿阻络、血脉瘀阻兼有阴虚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四肢麻木。

26-国公酒:

成份: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姜厚朴、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木瓜、白芍、白芷、紫草、盐补骨脂、醋青皮、炒白术、川芎、栀子、麸炒苍术、麸炒枳壳、乌药、佛手、玉竹、红曲。

功效:散风祛湿,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邪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27-活络消痛胶囊:

组成:刺五加浸膏、威灵仙、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竹节香附、丹参、乳香(制)、没药(制)、麻黄。

功效: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经络闭塞,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28-肾蠲痹丸:

成份: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蜈蚣,全蝎,蜂房,广地龙,乌梢蛇,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虎杖。

功效: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
主治:用于症见
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29-壮骨关节丸:

成份: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鸡血藤,熟地黄,木香,乳香,没药。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脉络痹阻所致的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症见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活动受限。

30-活络健身液:

用于劳动强度高产生的劳损、风湿侵袭,增强气血流动,缓解疲劳酸胀痛。

组成:豨莶草、异型南五味子、春根藤、五加皮、两面针、鸡血藤、千斤拔、狗脊、当归、牛膝组成。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痹痛,强腰膝的功效。

主治:用于筋络不舒,四肢麻痹,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31-壮腰健肾丸(口服液):

成分: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
功效:壮腰健肾,养血活络,祛风湿。

主治: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对于肾虚导致的腰疼、腰肌劳损、风湿疾病、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等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

二、增生作痛:

32-骨刺平片:

成分:黄精,独活,威灵仙,鸡血藤,骨碎补,熟地黄,两面针,川乌(制),锁阳,狗脊,枸杞子,莱菔子。

功效:补精壮髓,壮筋健骨,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骨质增生(包括肥大性腰椎炎,胸椎炎,颈椎综合症,四肢骨节增生)。

33-筋骨痛消丸:
成分: 丹参,鸡血藤,香附,乌药,川牛膝,桂枝,威灵仙,秦艽,白芍,地黄,甘草。
功效: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34-骨筋丸胶囊:

成分:秦艽,独活,三七,没药,红花,血竭,白芍,牛膝,桂枝,马钱子(制),乳香,延胡索(醋制),木香,郁金。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35-骨刺丸、骨刺消痛胶囊。
成分:制川乌,制草乌,天南星(制),秦艽,白芷,当归,甘草,薏苡仁(炒),穿山龙,绵萆薢,红花,徐长卿。
功效:祛风止痛。

用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

36-穿龙骨刺胶囊:
成分:穿山龙、淫羊藿、狗脊、川牛膝、熟地黄、枸杞子。
功效:补肾,健骨,活血止痛。

用于:骨质增生,骨刺疼痛。


37-骨仙片:

组成:枸杞子、骨碎补、广防己、黑豆、牛膝、女贞子、熟地黄、菟丝子、仙茅。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弊病,症见腰膝骨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骨刺、骨质增生见上述证候者。

三、中药方剂:

38-桂技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东汉·张仲景。

处方: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 ,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各家论述:
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
何绍奇认为: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
华冈氏说本方加葛根、石膏,则又含三个方意。
按: 本方治脓毒性关节炎,兼用黄芪汤加当归、忍冬花收效更佳。

39-小活络丹:

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为治风剂-疏散外风

歌诀: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组成: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各180g),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66g)。
用法用量:
①、现代用法:以上6味,粉碎成细末,过筛,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每次1丸,每日2次,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剂量按比例酌减,川乌、草乌先煎30分钟。
②、古代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3g),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汤送下亦可。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症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以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于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方义:

本方证乃风寒痰湿瘀血,痹阻经络所致。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日久不愈,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津液凝聚为痰,血行痹阻为瘀,风寒湿邪与痰瘀交阻,经络不通,故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屈伸不利等症;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其理亦同。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原则,治宜祛风散寒除湿与化痰活血通络兼顾。
       方中川乌、草乌大辛大热,长于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共为君药。

       天南星辛温燥烈,善能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风痰湿浊,为臣药。

       佐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并使经络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复留滞;地龙性善走窜,为入络之佳品,功能通经活络。

       以酒送服,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

       诸药合用,可祛除留滞于经络中之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使气血流畅,经络宣通,则诸症可愈。
配伍特点:
本方祛风散寒、除湿化痰之中,纳活血祛瘀之法,但以辛热散寒通络为主。
运用:
①、本方为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常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以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于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加减化裁:
若见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秦艽以祛风止痛;腰腿沉重而痛者,加苍术、防己以去湿通经;肢节冷痛为主者,可加肉桂,并重用川乌、草乌以逐寒湿。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温燥,药力较峻猛,宜于体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乌、草乌为大毒之品,不宜过量,慎防中毒。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大活络丹与小活络丹的功用、主治相仿。 

        大活络丹以祛风、除湿、温里、活血药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扶正之品组方,属于标本兼顾之治,适用于邪实而正虚者;

       小活络丹以祛风、除湿、逐寒药配伍化痰、活血之品组方,纯为祛邪而设,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40-大活络丹:

方剂来源于《兰台轨范》。大活络丹与祛风通络的小活络丹功效相近,惟用药精良,攻补兼施,主治广泛,疗效卓著,故名。

组成:

①.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

②.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

③.防风75克,血竭21克,人参90克;

④.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⑤.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

⑥.牛黄、冰片各4.5克。

功效:袪风活络,行气活血,除湿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病证:
主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内蕴痰热,外受风邪,中风瘫痪,口眼斜,语言蹇涩,昏迷不醒;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风湿痹痛,经久不愈,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筋脉拘挛,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或平素痰盛,复因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闭清窍,突然昏厥,呼吸气粗,喉有痰声,即痰厥昏迷者;或胸阳不振,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胸部憋闷,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气短,即胸痹心痛等证。
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痛,妇人停经。西医诊为脑血管意外、癔病性昏厥、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等均可用此药。

41-活络效灵丹:经络瘀阻:

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g(五钱)。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症瘕积聚等。

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

①.尤适合跌打损伤,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酸胀。

②.或内伤血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无论因凉、因热、气郁、血郁均效。

③.现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等属气血瘀滞,经络受阻者。

注意事项:

①.孕妇慎用,无血瘀滞者忌用。

②.疼痛加剧。本方性和功峻。个别病人服后有时会感到患处疼痛加剧,或向周围放散,此属活血化瘀的一时性反应,仍可继续服用。
③.本方中乳香、没药,香烈辛苦,用量过度,服药往往引起恶心或呕吐,因此,须减其剂量,以6-9g为宜。
加减:
足跟痛用本方加减:当归、丹参、牛膝、威灵仙、鹿角霜、川断、五加皮各15g,乳香、没药、木瓜各10g。阴虚者加石斛、生地各15g,黄柏12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2-15g。

方义:

方中丹参活血化瘀,当归和血补血,二药配合,通络止痛,兼以养血,广泛用于血瘀血虚诸证。
乳香香辛善走,通气化滞本事大,活血止痛能耐高,以行气活血为主;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久服舒筋膜通血脉,以活血散瘀为主;二药相合气血兼顾,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好搭档,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但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均可用其流通。
四药成方: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42-活络祛寒汤:经络寒阻:

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故名思义具有活络祛寒之功效,是在活络效灵丹基础上加味而成加生黄芪,桂枝尖,生杭芍,生姜而来。 
组成:生黄芪五钱(15克),当归四钱(12克),丹参四钱(12克),桂枝尖二钱(6克),生杭芍三钱(9克),生明乳香四钱(12克),生明没药四钱(12g),生姜三钱(9克)。特别体寒的,加干姜9g。

功效:活络祛寒。
主治:主治经络受寒,四肢发搐。一切四肢不能自主控制的抽搐、牵动,或屈伸不已,均属于抽搐的范畴。

《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祛寒汤,治经络受寒,四肢发搐,妇女多有此证。寒甚者,加干姜三钱,证寒在经络,不在脏腑,经络多行于肌肉之间,故用黄苠之温补肌肉者为君,俾其形体壮旺,自能胜邪。又佐以温经络、通经络诸药品,不但能祛寒,且能散风,此所谓血活风自去也。风寒既去,血脉活泼,其搐焉有不止者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