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初期 公元前1045年,在渭河流域统治其封国的周文王,借商王离开其都城之时侵入了商朝领地。不幸的是,周文王在战场上被杀死①,而他的儿子武王继续伐商,在黄河以北的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王被斩首②,周占领殷。武王随后分封采邑。武王决定留在位于渭河流域的旧都③,所以派他的儿子成负责管理殷,并将商朝其他城市的管辖权委派给武庚,即末代商王的儿子。武王随后回到渭河流域,不久后便去世了。 武王死后,武庚乘机反叛周的统治。然而,通常被称为周公的文王之弟旦④,剿平叛乱,商因而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王子成做了新君,但由于他仍未成年,由周公摄政并制定了一套准封建制度。王子们和周的盟友各分得一座城市,作为私人封地。周又新建了一座都城,以保持其在东部疆土的军事存在。为了向新君王表示敬意,它被命名为成周。 在许多方面,周都直接步商的后尘。像商朝人一样,周朝人喜爱打猎、箭术、驾驶战车以及奢华的宴会。他们依照商朝的古老模式构建城市,敬拜自然神和祖先,并占卜神谕。他们还继续崇拜帝,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正如典型的古代宗教那样,他们将自己的苍天神,即他们所称的“天”与帝结合起来。然而,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商朝显然是在帝的恩赐下统治了数百年。如果周想要拉拢仍居住在中原的商朝贵族,那么连续性就是必不可少的。周朝人应当在敬拜他们自己祖先的同时也敬拜死去的商朝帝王。但是他们怎么能在摧毁商王朝之后还敬拜其神灵呢? 周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帝有时会利用敌对部族对商进行处罚。如今,周似乎成为他的利用对象。正值新东都成周举行献祭仪式之时,周公作了一篇重要的演说,被收录在中国“六经”⑤之一的《尚书》当中。他说,商王已变得残暴和腐化。上天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怜悯之情,因此废除了从前赋予商的委托统治权,并四处寻找新的统治者。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周王身上,因而他便成为至高无上的天帝之子。 ①周文王的死因说法不一。——译者注 ②一说商时王自焚于鹿台。——译者注 ③即镐京。——译者注 ④旦为武王之弟,原文有误。——译者注 ⑤即《礼》、《乐》、《书》、《诗》、《易》和《春秋》,亦称“六艺"。参见《史记・滑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译者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