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学历不怕!会骑摩托车就能搞副业

 xiaosanj 2025-05-24

近日,又一种灵活就业形态蹿红——“网约摩的”开始穿梭在大街小巷。这类平台以5元起步的亲民价格,在拥堵路段和短途出行场景中突围,成为消费者口中“比网约车更接地气”的选择。为保障运营安全,平台严格审核司机资质,并开展线下安全与服务培训。对从业者而言,“网约摩的”打破了传统就业时间限制,司机可自主安排接单时段获取收入。这场“两轮经济 平台赋能”的变革,不仅缓解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痛点,更催生出“碎片化创收”新就业模式。

图片

01

 3公里内受欢迎,

 城乡短途出行新解法 


对于进城务工者、乡镇居民等群体来说,传统的就业市场往往存在较高的门槛。许多人由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而“网约摩的”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低门槛的就业渠道相比网约车,摩托车成本低廉,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也相对较低,只要具备基本的驾驶技能和交通规则知识,经过线下安全意识和服务流程培训,加上平台注册,就可以上岗接单。

此外,在县市及乡镇地区,传统的公共交通覆盖往往存在不足。公交车班次少、发车时间不灵活,出租车数量有限且价格较高,人们的出行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据媒体报道,自“网约摩的”平台在多地上线。有的消费者认为,“网约摩的”作为网约车的“平价替代”,方便了人们出行,“3公里内很受欢迎,尤其是拥堵路段”、“对晕车人士友好”。

图片

据“搭摩行”平台统计,该平台自2024年8月正式投入市场。目前已覆盖湖南桂阳、宜章、衡东,广东乐昌等10 多个县市。非旺季时段,该平台日均订单量约 8000 单,暑假时订单可能达到一个高峰。

随着各平台的不断推广和用户认知度的提高,“网约摩的”覆盖的县市数量还在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从业者加入到“网约摩的”行业中来,将会创造一批新的就业岗位。

02

 资质困境:

 游走灰色地带的行业阵痛 


“黑摩的”曾经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由于其缺乏合法资质、存在安全隐患,各地政府都进行了严厉的整治。而如今的“网约摩的”虽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化管理,但在资质认定方面仍然存在模糊地带。这导致许多从业者处于一种“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地带,资质模糊、监管空白是“网约摩的”发展的一个硬伤。这种合法性困境不仅困扰着从业者,也给行业的规范发展带来了阻碍。

图片

对于许多“网约摩的”司机来说,这只是一种短期的就业选择,他们对职业的可持续性存在担忧。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反应能力会逐渐下降,从事摩托车驾驶工作的风险也会增加;另一方面,行业的规范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一旦相关政策收紧,可能会失去就业机会。此外,“网约摩的” 司机缺乏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空间,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就业。

03

 零工经济3.0:

 平台如何重构就业生态 


“网约摩的”构建的新型就业形式,是零工经济在县域场景下的适应性进化,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平衡灵活性与安全性。

“平台 个体”的轻量化协作模式颠覆了传统用工关系。机以独立身份入驻平台,无需签订劳动合同,仅需通过“驾照 合规车辆 安全培训” 即可上岗,准入周期比传统网约车明显缩短。收入结构采用“基础单价(5元起步) 里程加成(1.6-2.4 元/公里)”模式,司机可自主选择工作时长,如学生家长司机仅在上下学时段接单,实现家庭事务与职业收入的动态平衡。这种“去雇主化”模式,既降低了个体就业风险,也为平台节省了固定人力成本,形成“弱绑定、强赋能”的协作生态。

图片

“网约摩的”属于新事物,规范管理需要一个过程,为了促进“网约摩的” 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策与技术的协同作用。平台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管理水平,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理性看待“网约摩的”这一新型就业模式,在满足灵活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规范管理,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约摩的”真正成为就业市场的有益补充,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工人日报:起步价五六元,“网约摩的”上线,合规性及安全性引发质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