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转互联网实习0回复?

 小贝Career 2025-05-24 发布于北京

最近收到同学的私信:“小贝老师,我从金融转投互联网实习,简历投了三十多家,为什么全是已读不回?”

说实话,今年想从金融“跨界”到互联网的同学确实扎堆了。

经济环境影响下,金融岗位收缩,而互联网看似门槛更低、机会更多,但现实却是——当所有人都在卷同一条赛道时,零经验的“跨行者”很容易被直接刷掉。

结合我辅导过的上千位学员案例,今天聊点实在的建议。

首先,别和“卷王”们硬碰硬,很多人一上来就盯着产品经理、商业分析这类岗位,结果发现JD(职位描述)上写满“精通Axure/SQL”“有用户增长经验”,自己连门都摸不着。

要想转行互联网,第一步要先找“跳板岗”

数据运营、用户运营、策略运营,这些岗位需求量大,且对数据分析能力有隐性要求。比如京东的“品类运营”常需要分析销售数据,快手的“内容运营”会涉及用户行为分析——这些恰好能发挥你的金融数据处理经验。

其次,选对赛道,比盲目投递更重要,同样是零经验,有人投递字节、腾讯石沉大海,有人却能拿下快手、京东的实习入场券。

例如:有些公司业务处于扩张期(如快手电商、京东健康),基础岗位多,且内部转岗机制灵活。另外可以选择中小厂,像B站、小红书等平台对“复合背景”接受度更高。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年底前被拒未必是你不行。互联网公司的实习HC(招聘名额)通常在年底锁死,等到次年1月寒假招聘潮,岗位释放量会增加30%以上。如果投了几家没回应,不如沉下心学SQL、做两个数据分析项目,寒假前再战。

最后一定要重视你的金融背景,很多人觉得“金融转互联网”是劣势,但你知道吗?抖音的电商战略组里坐着一群前券商研究员,美团的投资部里藏着CFA持证人。

重点是把劣势变优势,用金融思维降维打击。互联网人擅长“用户洞察”,而你能用DCF模型评估业务价值,这才是老板们想要的“差异化能力”。

如果你现在投递屡屡碰壁,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的简历有没有用“互联网语言”讲清楚能力?

我是否在死磕一个现阶段根本够不到的岗位?

如果现在找不到实习,接下来2个月我该优先学什么?

互联网从来不缺努力的人,缺的是“用正确姿势努力”的人。与其焦虑,不如把时间花在学SQL、改简历、研究JD上。毕竟,暑期项目招聘即将到来,机会只属于准备好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