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的生意经和情报术,以及它如何反噬美国...

 天圆地方_地平 2025-05-24


哈佛,不是一所大学。它是一家政治投资公司。 这是你能真实查到的事实。哈佛由一个只有12人的董事会掌控,名字叫“哈佛公司”。公司结构,资本思维,全美最顶尖的“学府”,就是一个运作高效的金融+政权复合体。

那这12个人是谁?他们做什么?首席董事是佩妮·普利兹克,前任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主席,正是那个曾被前CIA局长比尔·伯恩斯掌管七年的机构。所以,是的,哈佛的“学术网络”早已深度接入美国情报体系。

换句话说:哈佛,早就不是象牙塔。它是外交政策的策源地,是金融资本与国家机器的连接器。靠智库、靠基金、靠交换项目介入全球政治博弈。

从苏联解体开始,它的眼就没有离开“欧亚大陆”。冷战一结束,哈佛基金动了。靠政府拨款和外包项目,深入俄罗斯、乌克兰,把国家资产“专家式”转移。

查一下《哈佛男孩搞掂俄罗斯》(The Harvard Boys Do Russia),你会发现,90年代的整个俄罗斯“私有化”大潮背后,站着的是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这个机构拿了超过5亿美元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资金,和索罗斯联手,替美政府做了很多不能明面说的事。

白手起家?不是。是火烧底价拿资产,是非公竞争性投标,是帮你写政策的人正好是要买下你国家公司的人。

这不是一次。哈佛的这套模式,在乌克兰试过,在塞尔维亚试过,在东欧试过。每次换政府,背后一定有培训、智库、资金和“改革协助”,然后是资本进入,资产归拢。谁投?哈佛基金投。

而现在,风险在哪?如果美俄缓和,哈佛在海外布局的资产会“归零”。所以,它不允许。因为哈佛“公司”的底线,不是教育,是收益。

你可能以为这是夸张,但当你看到哈佛的教授、中心和项目早就与国务院、国防部、CIA绑定合作,几十年如一日,再看它给出的研究报告几乎与白宫口径无缝衔接,你就知道,他们的“中立”是假象,他们的“教育”是包装。

从贝尔弗中心到肯尼迪学院,从肖伦斯坦中心到伯克曼·克莱因研究所,所谓“前沿思想”“公共政策培训”背后,是一张全球网络,用来操控舆论、培训行动者、塑造替代政府。

你听说过“非暴力政权更替”吗?Erica Chenoweth 和 Maria Stephan,那些“行动组织者”,就是哈佛出品。他们不是研究暴力,而是组织它。他们参与特定企业的市场打压,推动对特定理念不合作政策的“群众推翻”。用焚烧、破坏、威胁手段,实现“非选举制衡”。

这就是哈佛真正擅长的事:创建一条看不见的渠道,用课堂、研究、奖学金、游学与智库,替美国构建外交后门。当你发现,一场国家倒台后,哈佛基金立刻投进那破产国企的新买家,你就该明白:这不是教育,这是行走的掠夺系统。

问题来了:他们做了几十年别的国家,现在正复制到自己国家身上。 这个系统,早已不为人民服务;它只为资本本身而运作。

而美国人民,长期投票、纳税、支持构建的是这个系统的资金后盾。 是不是也该问一句:谁在控制这个国家的未来?

#海外新鲜事##哈佛大学# 泡泡大个冒的微博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