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箴·【序言】 有个初学读书的孩童,听闻'儒''佛'之名却不解其意,急切询问其中含义,我便写下这些文字作为解答。或许有人质疑:'这些道理怎能讲给孩童听?'我回应道:'孩童既然发问,若不扫清迷雾,何能见云开月明?我不求他立刻领悟,但求种下慧根——这正是对童蒙的引导。后人自有分辨,何必纠结于'洒扫应对'的日常与'精义入神'的深奥?'
童蒙箴·正文 1. 儒佛本真 何为儒者?动静皆守本心。何为佛陀?心中不染尘埃。妄分门户如种五谷不熟,人云亦云最是庸俗。明珠已在汝目,何须外求? 2. 禅道至简 禅是放下妄念,道是莫走歧途。禅不可言传,道不可名状。开口即错,举步即达。莫学野狐空议论,大道本在平常处。 3. 耳目本明 你眼本自清明,你耳本自聪慧。声色本为自然,何必刻意断绝?若强求隔绝,反成盲聋。见花开即悟道,闻钟鸣便通心。 4. 圣贤之路 孟子说践行本心,孔子讲尽性知天。忠信笃敬是路径,诚心自然显言行。不诚则万物虚妄,邪念必乱正心。放纵成狂徒,克己成圣贤。 5. 性德同源 本性具足万德,仁心统摄全体。修身重在恭敬,诸根归于本心。颜回曾参示门径,道义本是同根生。儒佛皆显真性,无我无人证大同。 6. 教化权实 佛陀设教有权实,儒门宗旨唯一贯。内外本末皆相融,显微体用本同源。犹如日月照山河,权实圆融本无间。 7. 经教如筏 儒家大用载于经典,佛家根本戒定慧。《易》与《春秋》揭真谛,法界一性理事圆。此皆方便说教法,门庭施设指月手。 8. 见性为要 六经皆为我注脚,我亦注解六经义。见性真言谁人听?不立法门不舍法,祖意教意本相通,毫厘之差隔天地。 9. 自然之道 老子尚玄同,庄子言大通。顺应自然莫强为,旧师错解斥因果。执性废修皆偏颇,鹅王饮乳自择精。 10. 空有不二 缘生法性本是空,愚者执有生爱憎。二见俱迷违真宗,真空妙有本无碍。智者面前当缄口,大道本在言语外。 11. 迷悟之辨 可叹迷途逐文字,依他解经妄称玄。心念起伏烦恼生,忘情即佛执见凡。打破凡圣二元见,方见本来清净天。 12. 平常是道 佛是寻常木橛子,禅是麻绳自纠缠。放下虚名大用显,担水劈柴皆是禅。春生夏长本自然,更向何处觅真玄? 13. 一体之仁 万物本是一体生,天下原为同根家。自性圆满无增减,贪瞋忽起血成河。狂心歇处真如现,虚空寂灭无幻花。 14. 贪欲之祸 射雀逐鹿为果腹,贪欲膨胀灭人国。食人者亦父母生,暴政如柴堆下火,焚身碎骨化飞尘。 15. 圣贤境界 仁智双修无忧惑,得失不系自逍遥。文王无羡孔无怨,佛陀断痴老守柔。抱薪救火最愚痴,迷途知返是真道。 16. 真谛无言 至亲无需多言语,追问不休是疏离。当头棒喝震心魂,无理可伸见真机。自作聪明实愚昧,自诩富足真贫瘠。莫执吾言方为道,但守本心即真人。 【译后记】 这组箴言以童蒙问答为引,熔铸儒释道精髓。马一浮强调:真知不在玄谈,而在日用常行;圣境不假外求,只需回归本心。看似深奥的哲理,实则是人人可践的生命智慧。正如禅师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道本在平常处,何须特地寻玄妙? 童蒙箴十六章并序(原文)
资料来源:马一浮经典作品集 |
|
来自: aaaaa11111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