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子南午北,互为纲纪

 见青黄 2025-05-24

《周易参同契》:“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在传统易学地图上,上南下北,午在上,子在下,为“午南子北”,《参同契》为何反说?

《易的逻辑,用春秋古易法读易经》易理、易象、易辞,三者统一,逻辑分明,一册在手,读易无忧,巴蜀书社出版,上半年面世。

清,朱元育《参同契阐幽》这样阐述:

一阳生于子,所以火胎在子,然坎中太阳真火,原从南方而出,今者子右转,而复归于南;一阴生于午,所以木胎在午,然离中太阴真水,原从北方而来,今者午东旋,而复归于北;一水一火,有无交入,虽云相济,实及其所由生也。南北互易,则周天法象无不随之翻转,故曰:“子南午北,互为纲纪。”

按:冬至,太阳在南,太阳北回,北半球一阳生,潜藏的万物开始复苏,故曰:“子南”,“太阳真火,原从南方出。”夏至,太阳在天空之北,太阳南北,北半球一阴生,茂盛的万物开始收敛,故曰:“午北”,“离中太阴真水,原自北方而来。”

此南北为地面之南北,非天空之南北,其指太阳的南回北归也。

后天五行逆用,全本《洛书》,《洛书》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北方坎位居一,乾当西北,实开其先,所以乾之一阳寄在坎中,坎之一即乾之始也。南方离位居九,坤位西南,实承其后,所以坤之一阴寄在离内,离之九即坤之终也。今也子南午北,互易其位,则是坎更为终,转而成坤,离更为始,转而成乾,一既为九,九复为一,循环无端,在《易》为乾元用九,群龙无首之象,在丹道为九转之功,故曰:“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按:终点即起点。

天一生水,北方坎位,正值虚危之度,为造化之根源。虚危二宿,在天当亥子中间,日月合璧之地;在人当任督之交,水火合发之处。盖虚属日,危属月,即是真水真火,互藏其精。白紫清云“造化无声,水中火起,妙在虚危穴”是也。

按: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正当二十八星宿之虚危之间,即北方玄武。

斗柄顺时针一周天,则太阳南北游一周,斗柄指南,太阳出没在北方天空,时为夏。斗柄指北,太阳出没在南方天空,时为冬。这样的方位变化,很容易产生理解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