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极仙翁传授的五门秘诀,究竟有何玄机?第三门竟与得道有关

 创业大学 2025-05-24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太平广记》《道藏》《列仙传》

南极仙翁,道教尊称为南极长生大帝,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神仙,位列三清之下,与东极青华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中极黄老大帝合称“四御”。

古籍记载,南极仙翁曾传授五门秘诀,助人修行得道。

这五门秘诀究竟有何玄机?

传说中的第三门秘诀又为何与得道息息相关?

许多修道之人穷尽一生也难以参透这其中的奥妙。

南极仙翁传授的五门秘诀,究竟有何玄机?第三门竟与得道有关

在三国时期,蜀国有一名叫王崇的年轻道士,自幼聪颖过人。他七岁便能背诵《道德经》,十五岁开始云游四方,寻访名山大川,拜访各地真人,只为寻求长生之道。

有一年冬日,王崇行至终南山深处,天色已晚,忽逢风雪交加。眼看夜幕将至,前不见村落,后不见来路,王崇心中焦急万分。正当他踽踽独行之际,前方隐约可见一点灯火。

王崇顾不得多想,快步走去,来到一座简陋的茅屋前。茅屋门前站着一位白发老者,身着粗布衣,手持拂尘,面带慈祥笑容。

“小道友,可是迷路了?”老者开口问道。

王崇连忙作揖行礼:“老丈明察秋毫,晚辈确实迷失方向,还望老丈收留一宿。”

老者笑而不语,侧身让王崇进入茅屋。茅屋内陈设简单,一桌一椅一炕,墙角摆放着几卷竹简和一个古朴的葫芦。炉火正旺,屋内温暖如春。

“老丈独居此地,可是隐居修行?”王崇问道。

老者递给王崇一碗热茶,微微一笑:“贫道只是随缘而处,不执着于形式。小道友远道而来,想必是为了寻求修行之法吧?”

王崇大吃一惊:“老丈如何知晓?”

“你身上有求道之气,眼中有求知之光,自是一目了然。”老者抚须道,“世人求道,多为长生,你又为何求道?”

王崇坦诚相告:“晚辈自幼读道藏,心向大道,只为明白人生真谛,得道成仙。”

老者闻言,目光如电,注视王崇片刻,忽然大笑:“好一个求明大道的后生!贫道今日就传你五门秘诀,能否得道,全看你自己悟性了。”

王崇激动万分,连忙跪地叩首:“请老丈指点迷津,晚辈必当谨记在心。”

老者扶起王崇,开始传授第一门秘诀:“修道之人,首要明心见性。心如明镜,不染纤尘。古人云:'心者,万物之主宰’。你可知心有何等重要?”

王崇思索片刻,答道:“心主七情六欲,若不能驾驭自心,如何能够驾驭外物?”

“说得不错。”老者点头,“心若不宁,招致百病;心若清静,万法归一。

第一门秘诀就是:守一。

所谓守一,就是守住本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七情所扰。

每日清晨面向东方,默念’一气化三清,天地人合一’,存想丹田一点红光,如日初升,周身暖意融融,久而久之,便能心神合一。”

王崇牢记在心,恭敬聆听。

老者继续传授第二门秘诀:“修道之人,次要调和阴阳。阴阳失衡,百病生焉;阴阳调和,长生可得。你可知阴阳之道?”

王崇回答:“阴阳如日月,互相依存,不可偏废。”

“善哉!”老者欣慰地说,“第二门秘诀是:吐纳。

吐故纳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

每日午时面向南方,默念’南方朱雀火德真君’,缓缓吐纳三十六次,想象体内阴阳二气如龙虎交媾,循环往复,久而久之,便能气血调和,百病不侵。”

夜深了,炉火依旧温暖。老者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能够穿透时空。

南极仙翁传授的五门秘诀,究竟有何玄机?第三门竟与得道有关

“第三门秘诀,乃是修行之关键,得道之枢纽。”老者神色庄重,“此门名为:炼己。”

“炼己?”王崇不解其意。

“炼己,即炼心炼性,去除私欲杂念。”老者语重心长,“修行之人,多注重外在功法,殊不知内在修为才是根本。炼己之法有三:一戒贪,二戒嗔,三戒痴。世人皆有七情六欲,非要断绝,而是要明白取舍之道。”

老者从墙角取来一卷竹简,缓缓展开,上面记载着一篇古老的修行口诀:“火候足,性命坚,神气和,丹道成。”

“这篇口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天机。火候足,指的是修行时机把握恰当;性命坚,指的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修炼;神气和,指的是精神与气息的和谐统一;丹道成,指的是最终功成圆满。这四句话,是炼己的精髓所在。”

王崇听得入神,但对这炼己之法仍有疑惑:“老丈,炼己之法看似玄妙,晚辈应如何实践?”

老者神秘一笑:“每日子时,独坐静室,面向北方,默念’北方玄武水德真君’,心中想象一池清水,波澜不惊。有杂念起时,不去压制,也不去追逐,如清风过水,不留痕迹。持之以恒,便能心清如水,识浊辨清。”

南极仙翁传授的五门秘诀,究竟有何玄机?第三门竟与得道有关

这第三门秘诀讲得深奥,王崇虽然记在心里,却还是感到迷惑不解。他想追问更多,老者却已经开始讲述第四门秘诀。

“第四门秘诀名为:修德。修行不仅是为己,更要利他。积德行善,广种福田,方能消灾解厄。”老者语气平和,“道家讲究福慧双修,你可明白其中道理?”

王崇思索道:“修行不能只顾自身,还要心系天下苍生。积德行善,既是修行过程,也是修行目的。”

“说得好!”老者赞赏道,“第四门秘诀的具体方法是:每日行一善事,不论大小;每月放生一次,救助生灵;每年斋戒三次,清心寡欲。还有一个重要之处:施恩不求报,做善事不张扬。如此坚持,福报自然不请自来。”

夜已经很深了,风雪却越发猛烈。老者的眼中似有星辰闪烁,他的声音变得悠远:“最后一门秘诀,名为: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王崇若有所思。

老者点头:“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相。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自然之道。

修行之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可逆天而行。

每日辰时,面向中央,默念’中央黄老元神真君’,体会天地运行之妙,感受四时变化之理。

久而久之,便能与道合真,与天地合德。”

讲完五门秘诀,老者看着王崇,缓缓问道:“这五门秘诀中,你认为哪一门最重要?”

王崇经过反复思考,回答道:“晚辈以为,第三门’炼己’最为重要。因为外在功法再高,若心性不纯,终究难成大道。”

老者欣慰地笑了:“小道友悟性不凡!

这五门秘诀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修行的全部精要。

南极仙翁传授的五门秘诀,究竟有何玄机?第三门竟与得道有关

第一门守一,是基础;第二门调和阴阳,是方法;第三门炼己,是关键;第四门修德,是途径;第五门顺应自然,是归宿。

五门缺一不可,但第三门确实是得道的关键所在。”

王崇恍然大悟,连忙叩首感谢。

天将破晓,风雪已停。老者送王崇出门,指着远处说:“沿此路前行三里,有一座道观,你可在那里静修参悟这五门秘诀。”

王崇再次叩谢,转身欲行,忽然想起一事,回头问道:“敢问老丈尊姓大名?”

老者微微一笑:“南极之民,居士而已。他日有缘再会。”说完,转身回屋。

王崇若有所思,按照老者指引的方向前行。三里之后,果然见到一座古朴的道观。道观中的主持道长见到王崇,异常惊讶:“小道友从何处来?”

王崇将昨夜遇见老者的经历一一道来。道长闻言大惊:“小道友有大福缘啊!你所遇见的老者,极可能是南极仙翁显灵!那茅屋所在之地,向来人迹罕至,更无人居住。”

王崇心中震撼,这才明白自己有幸得遇仙人指点。从此,他在道观中潜心修行,日夜参悟五门秘诀。

三年后的一个冬日,与当年遇见南极仙翁的日子恰好相同,王崇忽然顿悟第三门“炼己”秘诀的深层含义。

原来,炼己并非单纯的克制欲望,而是要明白欲望的本质,既不放纵,也不压抑,而是顺其自然,保持觉知。

这种修行方法,与佛家所说的“不即不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顿悟,让王崇的修为突飞猛进。他开始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于神通法术,而在于心性的澄明与纯净。他也终于理解为何南极仙翁会说第三门秘诀是得道的关键——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心,才能明白大道的真谛。

王崇后来成为一代高道,创立了“南极心法”,广收弟子,传授南极仙翁的五门秘诀。

他常对弟子们说:“修行之路,贵在坚持,贵在悟性。

五门秘诀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无尽玄机。

特别是第三门’炼己’之法,乃是修行之根本,得道之关键。”

南极仙翁传授的五门秘诀,表面上看是修行功法,实则蕴含了处世哲学。守一,教人专注;调和阴阳,教人平衡;炼己,教人自省;修德,教人利他;顺应自然,教人谦逊。

这五门秘诀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修道之法,更是一种生活智慧。而第三门“炼己”之所以最为关键,是因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超越自己,最终与道合真。

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记载:“修道之要,莫过于炼己。己不炼,何以炼物?心不澄,何以见道?”这段话精准地概括了“炼己”的重要性,也印证了南极仙翁所言不虚。

历代修道之人,无不将“炼己”视为重中之重。张三丰曾言:“真人炼己不炼丹,自然无为道自然。”吕洞宾也曾说:“修行要炼心,不在炼形骸。心净即是仙,何必问蓬莱。”这些话都道出了修行的核心所在。

南极仙翁传授王崇的五门秘诀,看似平常,实则深奥;看似简单,实则精妙。

特别是第三门“炼己”之法,更是直指修行之本质,堪称得道之关键。

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是这个道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