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张家亲人们:
大家好,今天专门把大家请来,主要是商量关于《洛宁张氏文化志》的编纂工作,广泛征求意见。
一、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情况。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3年5月,至今已二十二年了。第一任会长是张振卿先生,第二任会长是张泽民先生,2017年8月我接任会长至今。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以弘扬优良统为己任,整理优秀家族文化,注重优良家风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工作,指导民间修谱达三十余种,发行会刊183期,研究会骨干撰写姓氏文化专题以及洛宁历史文史专题文章达1200余篇。骨干人员主编的家谱达20余种。整理的地方文献专辑有:
研究会顾问周流宗《洛宁史话》,副会长马生彩《同共和国一起成长》,顾问段文明《边走边唱》,副会长张清华老师《悉说下峪》,顾问张校民《三声一呼雷》、秘书长杨小沪《戎马生涯五十年》、理事吴电智《丝绸路上牛渠村》等。
洛宁杨氏家族在研究会顾问杨汉涛先生主持下编纂了《洛宁杨氏族志》,研究会秘书长杨小沪、研究会理事杨成巨等人参与编纂。副会长刘同庆主持编纂的《洛宁刘氏文化》,历经数年,完成编纂,劳苦功高。这些洛宁县地方姓氏专著的刊印发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推动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张氏文化传承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研究会骨干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率先垂范,为传承家训家风做出了积极贡献。二十多年来,研究会骨干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采访家族源流,接触到大量张氏家族各个支派的热心人,取得了显著成效。张氏家族热心人四处奔走,呕心沥血,不计个人得失,筹集资金,无私奉献,为了家族修家谱,修缮家庙,完善家族的文化建设,为传承家训家风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当今社会的顶梁柱,是家训家风的传承人,是弘扬优良传统的领路人,为传承家训家风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的人,高风亮节,堪为当代指模。
三、《洛宁张氏文化志》的设想实施
近年来,在我和张氏家族各个支派热心人接触中,了解到很多情况,民间呼声很高,强烈呼吁要求编纂《洛宁张氏文化志》。关于这个设想,我考虑已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场合和机会,无法下渣去实施这项工作。
我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在衣食温饱之余,我们应该干些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难道仅仅留几万块钱,留一辆车,留一座房子。现在是经济社会,一切向前看,很多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我们都丢失了,这是一件十分痛心的事。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信仰什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精神文明建设亟需加强,特别是传统文化这一块,都被人们疏忽了。
我们这一代人处在传统文化断层的恐慌时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若不再加强优良传统文化学习,就无法去传承家训家风。在这种情况下,张氏家族有志之士,脱颖而世,肩负使命,勇于担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致力于家族的优秀文化整理,为传承张氏家风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我们准备整理的《洛宁张氏文化志》,就是出于这种抢救性挖掘张氏文化,收集整理张氏家族文化,让濒于失传的张家优良家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完成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不给后人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四、关于《洛宁张氏文化志》,我的整体构思如下:
主要有四大方面内容:
一、张氏家族各支派源流、发展、概况。
二、张氏家族祖居地概况。
三、张氏家族人物志
修史编志,意在为后人树立标杆人物,让后人学习什么人物,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注重致力于为社会、为家族、为地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突出他们的业绩。家族中忠臣孝子是最好的榜样,他们是家族的顶梁柱和传承人,优秀家族文化是依靠他们来传承发扬广大。
四、张氏家族文化的收集整理。
1.传世碑文、墓志、神道碑,以及有关张氏人物及其他文献。
2.匾额文化
3.张氏家庙,祖茔的历史遗存
4.历代家谱文献收集整理
5.关于考证张氏起源的各类文章
6.加强横向纵向联系,搜寻高水平高品位的文献资料
7.家训家风资料的收集整理
五、关于《洛宁张氏文化志》的设想和打算
参与人员:
全县成规模的张氏家族各支派热心人、积极分子、修谱人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预计5-10年时间,完成这项文化工程。今天咱们准备建立《洛宁张氏文化志》的编委会,邀请大家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完成这项文化工程。
今天,前来参会的张家人都是热心家族公益事业,愿为张氏家族服务,积极主动做工作的热心人,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感。希望在座的各位亲人们,多提宝贵建议,集思广益,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做好广泛宣传工作,营造一种重视家风家训建设的热潮,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项文化工程,请张家亲人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