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地名的来历

 书柜茶室 2025-05-24

青岛既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城市,但它的知名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国内不少省会城市。青岛是海滨城市,却并不是岛。

青岛,又名“琴岛”,是青岛湾内一座面积仅0.024平方公里的陆连岛,不仅是青岛的地标之一,更是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

青岛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势陡峻,巨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胶州湾古称胶澳,是个半封闭海湾,近似喇叭形。

唐宋时期,青岛一带已经成为北方重要的通商口岸,青岛的发展与胶州湾密切相关。

早在清代康熙年间的《胶州志》中已有“小青岛”的记载,而“青岛”之名最初指代即墨海域的岛屿群,后因德国强占胶澳后以该岛为据点,“青岛”逐渐成为地区名称的源头。传说中,因岛如古琴、浪似琴弦,加之凄美的“琴女”爱情故事,得名“琴岛”。

明朝在琴岛设浮山所,抵御海外倭寇。德国侵占胶州湾时,先占据琴岛,即青岛,胶州湾东部崂山脚下这片区域,就口口相传为青岛。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

1898年,德国强迫清朝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

1922年,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至1945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小青岛最醒目的标志是始建于1900年的白色八角灯塔,由德国人建造,塔高15.5米,至今仍是胶州湾船只的重要导航标志。

夜幕降临时,灯塔红光与栈桥灯光辉映海面,形成“琴屿飘灯”的梦幻景致,位列青岛十大景观之首。岛上植被丰茂,黑松成林,春夏秋三季樱花、紫薇等花卉次第绽放,曾以珍稀的“青岛百合”闻名,虽现已罕见,但自然风光依旧迷人。此外,岛南广场的“琴女”雕塑,以传说为灵感,为小青岛增添了浪漫的人文色彩。

现在琴岛与陆地相连,青岛、红岛、黄岛在胶州湾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