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格尔语录108条。

 生命的启示 2025-05-24

马丁·格里姆斯曼,卢茨·汉森,凯·弗勒布

由黑格尔体系网站(Hegel-System.de)的黑格尔专家们遴选的,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关于其哲学中形形色色主题的有趣的、令人惊奇的、值得思考的以及富有教益的引言。

107.

'[若]我们将那降临于我们之事的罪责,推诿给他人,推诿给不利的境况以及诸如此类者[,那么这便是]不自由的立场并且同时是不满足的源泉。’(《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147节补遗,《理论著作版》第8卷,第291页)

106.

'与自身及其命运生活于不和睦之中的人,恰恰是出于他人对他行了不义的这种错误想法,而犯下许多悖谬和乖张之事。’(《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147节补遗,《理论著作版》第8卷,第291页)

105.

'[我]然而必须让我的身体获得其权利,必须爱惜它,保持它健康与强壮,因此不可以轻蔑地和敌对地对待它。恰恰是通过不尊重或者甚至虐待我的身体,才会迫使它反抗我,向我的精神复仇。相反,如果我依照我肉体有机体的诸法则行事,那么我的灵魂在其身体中便是自由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410节补遗,《理论著作版》第10卷,第189页)

104.

'[在近代,个体可以将其]服装交由时尚的偶然性[决定],不值得为此费尽其知性。’(《哲学史讲演》,《理论著作版》第20卷,第71页)

103.

'最具危害者,是想要使自己免于谬误。’(《理论著作版》第2卷,第549页)

102.

'凡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之处,那里便没有自由。’《哲学史讲演》

101.

'语言是思想的肉身。’《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145节

100.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洞识。’

(概括自逻辑学,例如《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158节,亦请参阅我们对此引文的详细考证)

99.

“若怀疑成为怀疑的对象,怀疑者怀疑怀疑本身,那么怀疑便消失了。”《宗教哲学讲演》

98.

'一个伟大的世界历史个体在其道路上必定会践踏某些无辜的花朵,必定会摧毁某些东西。’《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97.

“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中的进步。”《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96.

“通过逻辑学的研习,人也学会更正确地思考,因为当我们思考思想的思想时,精神便由此为自己获得了其力量。”《哲学入门》

95.

“逻辑学的研习是意识的绝对教化和规训。”《逻辑科学》

94.

“矛盾是理性之提升超越知性的诸限制。”

93.

“起始的教化总是从指责开始,然完成的教化却在每一事物中看到肯定的东西。”《法哲学原理》第268节

92.

“当谈论自由之时,人必须始终留意,所谈论的是否实际上并非私人利益。”《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91.

'真正哲学的原则在于将所有特殊的原则包含于自身之内。’《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14节

90.

'在既有事物中滋长的轻浮如同无聊,是某种别的事物即将来临的预兆。’《精神现象学》

89.

'个体必须经历普遍精神的诸教化阶段。’《精神现象学》

88.

'意图的真理性仅仅是行动。’《精神现象学》

87.

“偶然性,人必须随着进入哲学而放弃之。”《哲学史讲演》

86.

“当我们认识到世界的终极目的既已同样完成,亦在永恒地完成自身时,不满足的欲求便消失了。这总体上是成年人的立场,而青年则认为,世界纯粹是糟糕的,并且必须从中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来。”《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234节

85.

'哲学经常遭受这样的蔑视,即便是那些未曾努力研究过它的人,也声称他们天生就理解,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能够——就如他们在一个普通的教化中[……]行走站立那样——来进行哲学思考并对之加以评判。’《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5节

84.

“然而,在认识之前就想去认识,是同样荒谬的,如同[…]在敢于下水之前就想学会游泳。”《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10节

83.

“谁对有限者过于厌恶,谁就根本达不到任何现实性,而是滞留于抽象之中并在自身中熄灭。”《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92节

82.

“凡是有理性的东西,就是现实性的;而凡是现实性的东西,就是有理性的。”《法哲学原理》

81.

“最容易之事,是评判具有内容和底蕴的东西,较难之事,是把握它,最难之事,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将其阐述呈现出来。”《精神现象学》

80.

“真理在其中存在的真实形态,只能是它的科学体系。”《精神现象学》

79.

“然而哲学必须谨防想要成为教诲性的东西。”《精神现象学》

78.

'科学的体系是对哲学的一种新的加工,它是依照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我希望,这种方法仍将被承认为是唯一真实的、与内容同一的方法。’《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77.

'因此我也能够希望,这个阐述科学的尝试,将能够通过事情的内在真理性为自己争得入门之道。’《精神现象学》

76.

'哲学与实在性和经验的一致性是必要的;诚然,它至少可以被视为一种哲学真理性的外在检验标准。’《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75.

“妇女固然可以是有教养的,但是对于更高的诸科学、哲学以及对于艺术的某些需要一种普遍性的创作而言,她们并非为此而造。”《法哲学原理》

74.

“真理的勇气,对精神力量的信仰是哲学研习的首要条件。”《哲学史讲演》

73.

'谁不懂得蔑视公众舆论,谁就永远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法哲学原理》

72.

'新的并非真的,而真的并非新的。’

71.

'预设政府怀有恶意属于暴民的观点。’《法哲学原理》

70.

“克制闲谈的义务,是每一种教化的一个本质条件。”《哲学史讲演》

69.

“人必须懂得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说明。由此人获得坚定性,不被他人引入迷途。”《哲学入门》

68.

'进入婚姻状态是一种伦理义务。’《法哲学原理》

67.

“自由的权利,无论其多么崇高,多么神圣,若只有这被视为思考,且思考只有在其偏离普遍公认的和有效的东西,并懂得为自己发明某种特殊的东西时,才自知是自由的,那么它就会转变为不法。”《法哲学原理》

66.

“感受痛苦是较高天性的一个特权;天性越高,它感受到的不幸就越多。”《自然哲学》

65.

“自由的人不嫉妒,而是欣然承认那伟大的和崇高的东西,并且为其存在而喜悦。”《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64.

“母亲在孩子身上爱着丈夫,丈夫则在孩子身上爱着妻子;两者都在他(孩子)身上拥有他们面前的爱。”《法哲学原理》

63.

最有教养的人是最单纯的人。《法哲学讲演》1819/20年

62.

'上帝唯独在纯粹思辨的知识中才可达到。’《精神现象学》

61.

“永恒将不会存在,也未曾存在过;而是,它存在着。”《自然哲学》

60.

“人之所以感到不满足,主要在于他没有履行其天职。”《哲学入门》

59.

'信任是真实的伦理意向。’《哲学史讲演》

58.

“关键在于,在暂时的和流逝的映象中认识到那永恒的、现存的东西。”《法哲学原理》,序言

57.

“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东西,是思想。”《逻辑科学》

56.

“我们时代的疾病在于,它已达到这样的绝望,即我们的认识只是一种主观的认识,并且这种主观性乃是最终的东西。”《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22节

55.

“当我思考时,我放弃我的主观特殊性,我深入事物之中,让思想自行运作;而当我加入我自己的某些东西时,我便思考得很糟糕。”《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54.

“通过理性认识上帝是科学的最高任务。”《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第36节

53.

“谁想要某种伟大的东西,谁就必须懂得限制自己。相反,谁想要一切,谁实际上就什么也不想要,并且一事无成。”《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52.

'一颗健康的心仍然有勇气去要求真理。’《哲学史讲演》

51.

'真理的王国是,哲学在其中安家之处,是它所建造的王国,并且我们通过对它的研习而分享之。’《哲学史讲演》

50.

'我的意图是给他们一幅宇宙的理性图像。’《哲学史讲演》

49.

“真理是一个崇高的词语,并且是[比词]更为崇高的事情。如果人的精神和心境尚还健康,那么对此他的胸膛必定会立刻更剧烈地跳动。”《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48.

“我们的事情在于,通过我们放弃我们的直接主体性——脱去旧亚当——并意识到上帝是我们真实的和本质的自我,来使我们分享救赎。”《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47.

'如果孩子们顺从的感觉没有得到培养,这种感觉能产生想要长大的渴望,那么就会产生不合时宜的张扬习气和自作聪明。’《法哲学原理》

46.

'谁不具备为争取自由而冒险牺牲生命的勇气,谁就只配作奴隶。’《哲学史讲演》

45.

“一个有教养的人同时也知道其判断能力的界限。”《哲学入门》

44.

'我们必须确信,真实者具有穿透的本性。’《精神现象学》

43.

“在公众舆论中,一切虚假的和真实的东西都存在,但是在其中找到真实的东西,是伟大人物的事情。”《法哲学原理》

42.

“谁将其时代所意愿和表达的东西,告诉其时代并完成之,谁就是时代的伟人。”《法哲学原理》

41.

'关于其精神的伟大和力量,人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高。’《哲学史讲演》

40.

'宇宙那封闭的本质自身之中没有力量,能够抵抗认识的勇气。’《哲学史讲演》

39.

'宇宙的本质必须在认识面前敞开,将其财富和其深邃展示于认识眼前并使其享受之。’《哲学史讲演》

38.

'熟知者,正因为其是熟知的,所以未被认识。’《精神现象学》

37.

“遵循自己的确信固然比屈从于权威要好;但是通过将基于权威的信以为真转变为基于自己确信的信以为真,其内容未必因此改变,谬误也未必被真理所取代。”《精神现象学》

36.

'唯有洞见能够使我们的精神与世界历史和实在性和解,即,那已发生的和每日都在发生的事情,不仅不是没有上帝的,而且本质上是他自身的作为。’《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35.

'富人视一切为可为自己购买的,因为他自知是其自我意识特殊性的权力。财富因此可以导致与贫穷的暴民所走向的同样的嘲弄和无耻。这两个方面,贫穷和财富,因此构成了市民社会的败坏。’

《法哲学讲演》1819/20年

34.

“贫穷本身并不使人成为暴民。”《法哲学原理》

33.

“如果一个人主张一种与他无关的或者他通过其活动无法产生任何影响的利益,那便是没有教养的,因为人明智地只能将他通过其活动能够达成某种结果的事情当作自己的利益。”

32.

“在其天职中的忠诚和服从以及对命运的服从和在其行动中的忘我,其基础在于放弃对那自在自为且必然之物的虚荣、自负

和自私。”《哲学入门》

31.

“忠实履行微小事务的人,显示出其能够胜任更大的事务,因为他已显示出服从,一种对其愿望、偏好和臆想的放弃。”《哲学入门》

30.

“国家是达成特殊目的和福祉的唯一条件。”《法哲学原理》

29.

'德国人被一种对官职荣誉的非凡渴望所激励,并且认为,官职和头衔造就了人,根据头衔的差异,个人的重要性以及应归于他们的尊重几乎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完全确定地衡量出来;由此德国人陷入了一种可笑的境地,这在欧洲只有西班牙人对一长串名字的癖好才能与之相比。’《精神哲学》

28.

'爱的真实本质在于,放弃对自身的意识,在另一个自我中忘却自身,然而在这种消逝和忘却中才首次拥有和占有自身。’《美学讲演》

27.

“整体的维系优先于个体的维系,并且所有人都应具有这种意向。”《哲学入门》

26.

'然而爱国主义建立在对国家绝对性的意识之上。’《哲学入门》

25.

“可能存在没有正直性的高尚和宽宏大量的行为。它们那时便以自爱和意识到自己做了某种特殊事情为基础,相反,正直性所要求的,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非任意的义务。”《哲学入门》

24.

“需要一种特殊的关系,才有权告诉某人关于其行为的真相。”《哲学入门》

23.

“人必须尽可能少地给朋友添麻烦。”《哲学入门》

22.

'唯有从谬误中才能产生真理,并且在此就蕴含着与谬误与有限性的和解。’《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21.

'孩子们服从的义务是他们被教育成为自由人的权利。’《法哲学原理》

20.

'人们常常宁愿宽宏大量而非合乎法义。’《法哲学原理》

19.

'谁以理性的方式看待世界,世界也会以理性的方式看待他。’《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18.

'哲学努力证明上帝的存在,为恶辩护并将人的自由与神圣的正义统一起来。’《哲学入门》

17.

“我们不拥有理性,而是理性拥有我们。”《哲学入门》

16.

'我依照一种方法对哲学进行了一种新的加工,我希望,这种方法仍将被承认为是唯一真实的、与内容同一的方法。’《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15.

'自私自利佩戴于额头上的独特标记,是对法律的仇恨。’《法哲学原理》

14.

'上帝予谁官职,亦予谁知性,这是一句古老的笑话,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大概不会完全信以为真。’《法哲学原理》

13.

'认识到理性如同当下十字架中的玫瑰并由此而欣然自乐,这种理性的洞见便是与实在性的和解,哲学将此授予那些内心一度产生过理解之要求的人。’《法哲学原理》

12.

'自由并非逃避他者,而是对他者的克服。’《哲学史讲演》

11.

'没有体系的哲学思考不可能是任何科学的东西。’《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10.

“哲学是无时间性的把握,也是对时间和所有事物总体的把握,依照其永恒的规定性。”《自然哲学》

9.

“无神、无法、无伦理的世界将精神驱回其自身。”《哲学史讲演》

8.

'灵魂必须沐浴在太一实体的以太之中,在其中,一切曾被认为是真实的东西都已沉没。’《哲学史讲演》

7.

'在其否定物中把握住肯定之物,这是理性认识中最重要的事情;’《逻辑学》

6.

“只有在现实性是一种空洞的、无精神和无支撑的存在的时代,个体才可能被允许从现实的生命力退回到内在的生命力之中。”《法哲学原理》

5.

'性别关系是活的自然的最高点。’《哲学史讲演》

4.

'若妇女身居政府首脑之位,则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法哲学原理》

3.

'人必须从能够领会他人的思想开始。’《世界历史哲学讲演》

2.

'放弃自己的表象总体上是学习和研究的条件。’《哲学史讲演》

1.

'野蛮人是懒惰的。’《法哲学讲演》1819/20年

0.

“出于对现实中诸直接激情的诸运动的厌倦,哲学使自身超脱出来进行沉思;它的兴趣在于,认识那正在实现自身的理念的发展进程,而且是自由的理念,这自由理念仅仅作为自由的意识而存在。”(《历史哲学讲演》TW 12, 5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