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种不锈钢的特点(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双相、沉淀硬化)

 磐石0070 2025-05-24
图片

奥氏体不锈钢

图片
图片

机电研习社

图片

奥氏体不锈钢其基体以面心立方(fcc)晶格结构的奥氏体组织(γ相)为主。常见如:304、316等

无磁性,主要通过冷加工使其强化。

图片

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改变它的力学性能,只能采用冷变形的方式进行强化。

无磁性、良好的低温性能、易成形性和可焊性是这类钢种的重要特性。

图片

图片

铁素体不锈钢

图片
图片

机电研习社

图片

铁素体不锈钢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常见如405、430等。

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优越于奥氏体系列不锈钢;常温下带强磁性;热处理不能硬化,具有优秀的冷加工性。

图片
由于铁素体相的稳定存在,淬火不能使铁素体不锈钢硬化。在退火状态下可发挥最高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它在常温状态下具有磁性。
这类钢具有热导率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这类钢存在有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多用于建筑内装饰用,重油燃烧器部件,家庭用具,家用电器部件。
图片
图片

马氏体不锈钢(M)

图片
图片

机电研习社

图片

马氏体不锈钢是指基体为马氏体组织,常见如403、416、420、440等;

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特点是,常温下具有强磁性,其耐腐蚀性能不是十分突出,但强度较高,常作为高强度结构钢。

图片
强烈的淬硬倾向,易出现冷裂纹,焊接接头受热超过1150℃的区域,晶粒显著增大,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度都可能引起接头脆化,也会造成475℃脆化,晶间腐蚀倾向较小,30Cr13、40Cr13、40Cr17Mo、95Cr18的淬硬倾向更强,一般不能焊接。
马氏体不锈钢有明显的相变点,可以通过淬火而强化,而且铬含量高,淬透性好,回火时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其硬度、强度和韧性。
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硬度较高,因此既可作为结构钢用,也可以作为工具钢用。
一般用于既要求高力学性能、高淬硬性,又要求耐硝酸、有机酸腐蚀的轴类、活塞杆、泵、阀等部件,以及弹簧和紧固件。
图片
图片

双相不锈钢

图片
图片

机电研习社

图片

双相不锈钢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常见如:2205。

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热导率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

图片

含钼双相不锈钢在低应力下有良好的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

良好的耐腐蚀疲劳和磨损腐蚀性能。在某些腐蚀介质的条件下,适用于制作泵、阀等动力设备。

综合力学性能好。有较高的强度和疲劳强度。

可焊性良好,热裂倾向小,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热导率大,线膨胀系数小,适合用做设备的衬里和生产复合板。也适合制作热交换器的管芯,换热效率比奥氏体不锈钢高。

不宜用在高于300℃的工作条件。

双相不锈钢可用于炼油、化肥、造纸、石油、化工等领域中耐海水、耐高温、耐浓硝酸等的热交换器和冷淋器及器件。

图片
图片

沉淀硬化不锈钢

图片

图片

机电研习社

图片

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常见如:630、660等。

沉淀硬化不锈钢综合了这几类钢的特点,兼有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和马氏体不锈钢的高强度。

图片

沉淀硬化不锈钢兼有强度高、耐蚀性好的特点。其耐蚀性不但与化学成分有关,还与热处理有关,特别是与时效温度密切相关。

沉淀硬化不锈钢属于高强度不锈钢,在工业应用中要特别注意氢裂和应力腐蚀开裂。

广泛应用于既需要高强度,又要求高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零部件,如航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轴、导向叶片、工作叶片、风扇框架、燃烧室部件以及石油化工、船舶、核反应堆、汽轮机、高强度锻件、高压系统的阀门部件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