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省钱吗?4个让孩子自卑的“节俭行为”,父母别沾沾自喜了!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存在,有些人更是将勤俭节约当成了家庭兴旺发达的根源。虽然勤俭节约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有些父母对它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以至于出现勤俭过度的情况。若只是自己勤俭也就算了,他们还拉着孩子一起吃苦,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心生自卑。 ![]() 1、打压孩子的消费欲望 有些父母认为想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必须要打压他们的消费欲望,无论孩子想买什么东西,他们都会果断拒绝,还理所当然认为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当听到自己的要求被拒绝后,孩子虽然没有当着父母的面表达内心的委屈,但他们心里的感受也可想而知,对于那些情绪敏感的孩子,甚至还会萌生出“原来我什么都不配”的念头。 ![]() 出于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考虑,建议父母还是不要这样做为好,毕竟孩子并没有自己赚过钱,他们心里对钱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们会习惯性忽视价格,并向父母提出想要将他们买回家,就算父母不愿意也不能果断拒绝,而且要对孩子进行健康引导,将其放到他的愿望清单中,等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就当做奖励买给他。 ![]() 2、对自己花钱大手大脚 想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身为父母就一定要以身作则才行,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有些父母却偏偏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当孩子想买某样东西时,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拒绝,但轮到自己身上就显得格外大方了,上千块钱的化妆品说买就买,上万块钱的金银首饰毫不犹豫。 ![]() 虽然孩子并不懂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在他的心里却会萌生出强烈的不配得感,说到底孩子想要的并不是这件商品本身,而是父母对他的重视感。你可以不给他买太过昂贵的东西,但也得在你的经济范围内,给他买一些心仪的物品,与此同时也要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陪伴他,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健康康成长。 ![]() 3、家里所有东西都将就 有些父母将“勤俭节约”这几个字用到了极致,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是能将就尽量将就,明明有能力去更换更好的东西,但就是不愿意去换。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只配过底层人的生活,哪怕以后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也会将这样的观念传递给下一代,继续抠抠搜搜的过生活。 ![]() 4、用以前的苦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拿出自己以前的生活做对比,跟孩子说:“我以前过的生活多么多么苦,再看一下你们现在过的生活简直像掉进了蜜罐里,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若孩子经常听这种话,他们就会心生愧疚,认为自己不该对父母提任何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