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峯木塔

 西安大老刘 2025-05-24

触摸时光的木纹

                          ----文峯木塔散记

初闻文峯木塔之名,只当是陕地寻常古塔。关中古建筑如星斗密布,俯拾皆是,一座古塔会有什么特别之处?谁曾想,待我立于塔下,仰观那些被岁月雕琢的梁柱,耳畔萦绕木塔的前生今生时,方才惊觉眼心触碰的竟是一段凝固的时光,眼前矗立的竟是陕西独一无二的木制古塔。

文峯木塔坐落于咸阳三原县中王堡,由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园1594年)倡议修建。四百余载风霜洗礼,它依然稳稳伫立在三原县城东南,宛如一位沉默的长者,见证着岁月的更替,成为三原历史文化的不朽丰碑。

踏上台阶,沿着石板路缓步前行,木塔的轮廓愈发清晰。三层塔身拔地而起,高约二十余米,四重飞檐舒展,六角攒顶如伞。每层的飞檐都微微上翘,恰似展翅欲飞的灵鸟,灵动飘逸。檐角悬垂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清脆悦耳的声响悠悠传来,似远古的禅音,诉说着往昔岁月的美好故事。

塔内设有扶梯,可直通二、三层。沿着狭窄的木梯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每一步落下,都能感受到木板细微的颤动,仿佛是历史的脉搏在脚下跳动,崇敬与虔诚之情油然而生。透过窗棂向外眺望,远处的村落、广袤的麦田尽收眼底。古朴的檐角、郁葱的树木、翻涌的金色麦浪,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意与古韵的独特画卷。

据当地老人讲述,文峯塔乃是一座风水塔。三原县西北高、东南低。温纯特意在县城东南巽位选址建塔,一来弥补地形之不足,二来期望充盈三原的文运。说来神奇,自塔建成后,三原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100多位著名的文人。或许,于右任那笔力雄健的书法中,也蕴含着这座古塔坚韧的筋骨与独特的气韵。

木塔北侧有一座木牌楼,原是文庙遗物,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1981年从三原文庙迁至此地。四柱八撑的精巧结构,撑起十五米的飞檐,檐下斗拱层层叠叠,宛如凝固的雪花,尽显古朴典雅之美。木塔与木牌楼彼此依偎,恰似两位跨越时代的老者,默默俯瞰着三原的芸芸众生,为这片土地祈福纳祥。

游览罢文峯木塔,我的心绪久久难以平复。这座木塔,不仅让我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深沉与文化的迷人魅力,更让我对古人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生出更深的敬意与赞叹。

离开的时候,我忍不住再次回首。文峯木塔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历经数百年的时光,它始终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三原的兴盛变迁。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与美好寓意,必将代代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