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 《望岳》要求我们按①仄起仄收②仄起平收③平起仄收④仄起平收四种句式以风花雪月为题用平水韵写四首七绝。下面是我的作业: 1.春风 (下平七阳)△ 仄起仄收 浩春风如鼓点,荒丘大漠米粮仓。 苍穹沼泽金光道,更喜神州紫气扬。 2.桅子花(上平十一尤) 仄起平收 素影噙香濯客忧,星霜煮雨度寒秋。 青枝玉蕊千人羡,先借冰魂十二楼。 3.瑞雪(上平四支) 平起仄收 琼英毓秀滋寒蕊,笑傲梅魂入砚池。 太乙乘风裁素练,山河亮影展冰丝。 4.云溪月(下平六麻) 仄起平收 驮鹤茏烟月撵鸦,野鸡煽翅觅山花。 巡天素魄惊羚羽,水捻星光影柳沙。 2025.5.17. 圈点与鉴赏: 寒冷凉热风,东南西北风,电吹风空调风...风之冷暖...风之走向、风之张扬、(微疾狂暴)风之威猛、风之功力.......命题种种,选材万千,多向思维多方思考之后,我决定礼赞春风... 1、 春风 (下平七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浩春风如鼓点,荒丘大漠米粮仓。 苍穹沼泽金光道,更喜神州紫气扬。 《春风》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神州大地的蓬勃气象,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展现了对国家发展的礼赞。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来进行赏析: 一、意象建构的张力美 写大漠荒丘向米粮仓的蜕变,用沼泽苍穹与金光道并置,将贫瘠与丰饶混沌与光明进行对比,在纵横比照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暗喻自然改造与人文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拉开空间书写的立体感 在诗歌建构中完成多维度的空间叙事,让荒丘大漠的广袤延展与沼泽湿地的蜿蜒曲折(在水平维度上)相映成趣;又在垂直维度上,把苍穹的天幕与金光的道路形成天地交汇的壮阔图景。让多维的空间书写暗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展现国策与国家、人文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和谐重构。 三、学用色彩美学 尝试在隐现的色彩谱系中玩味新的体念。让鼓钺的青铜色金戈铁马的铁青色与粮仓的丰收金黄及紫气的祥瑞华彩,构成从冷峻金属色到温暖大地色再到神秘天象色的渐变色谱。这种色彩的演进,暗喻着从艰苦奋斗到收获辉煌再到盛世气象的历史进程,在视觉转换中完成时代精神的诗意表达。 同时尝试着在作品中发挥开口呼音节的音域节奏美,以强化"ang"韵的统摄力,让"钺-仓-道-扬"的韵脚更为谐和,并给人m声情并茂的美感。 整体而言,我觉得自己在七言绝句的习作中,用传统诗歌形式承载当代主题,在古典韵味与现代精神的交融中,谱写气韵生动的时代华章这两点上下了一点功夫,也好像咀嚼出了一点甜头一丝诗味。 注:改“鼓钺”为鼓点(鼓钺较为生僻,鼓点为大众所接纳。) 2、桅子花 (下平十一尤) ① 仄起平收 桅子花开哪会愁,清香浓郁解千忧。 细雨朦胧邀仙客,花姿绰约舞枝头。↓ ② 桅.子花(上平十灰)↑ 仄起平收 满载清香五月开,珍珠翡翠哪徘徊。 生来本是邀仙客,哪管风霜雨雪∥来∥裁。 注①:两个“来字为重字,改后者为“裁”(正好押十灰韵) 注②:上面二首是原作底稿。画面单薄显虚空,重新构图。 注③:花有国花校花..名花野花,名目繁多,不可同日而语,就选小区里家门口的桅子花,一是正当时令,二是香味浓郁,能给人神清气爽之坊悦,每到此时,必摘几朵带回家去播进瓶里..... ③《桅子花》 (上平十一尤) 素影噙香濯客忧,星霜煮雨度寒秋。 青枝玉蕊千山恋,先借冰魂十二楼。 注: ③是在①②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的定稿。 我觉得修改仍聚焦了原作的意境,既提升了连贯性,又将“玉魄”易为“素影”,使其贴合栀子花清冷气质;用“浣卷度清秋”的时间意象串联书香与秋夜,自然引出后文的时空转换。 三句借“寒蟾煮雪”化用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时空错位手法,使月轮与冰魂形成虚实相映的奇特意境。 末句用“借”字来暗合栀子花“借月魂”的典故,以强化“物我交融”的诗意空间。 自我评估:改稿在保持原版清冷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诗意张力。首句"煮雨"较原版更具动态美,将星霜寒秋与烹茶意象相糅,氤氲出满纸烟霞。第三句"冰肌玉骨"化用李重元《忆王孙》词境,赋予栀子花仙姿逸态。"千山舞"改“千山恋”或作"千山素"来呼应末句冰魂,使雪魄冰心的意,象群更趋浑融。十二楼之典暗合《史记·封禅书》仙人居所,与冰魂相契,于若隐若现间透出遗世独立之美。 3、瑞雪 (上平四支) 琼英(毓秀X)漫舞推寒雪,笑伴梅魂入砚池。 太乙乘风裁素练,山河造影冰丝。 注:毓秀空灵然不见灵动之美,词语虽华丽,却华而不实,倒显词藻堆垒,未能较好体现(岁寒三友,对仗也不够工整,故而改之。 赏析: 修改后的《瑞雪》通过四个凝练的镜头,构筑起天地交融的冰雪奇观 首句"琼英漫舞,"破题,以动态视角从微观拉开雪落寒梅的围幕。 次写"梅魂入砚"将自然意象引入文人书斋,形成天地灵气与人文墨韵的奇妙共振。巧妙运用传统意象建构冰雪世界。"寒雪"与"梅魂"互为映照,既暗合林逋"暗香浮动"之境,又创新地将梅雪精神融入书斋文房意象,砚池泼墨处自成天地。 第三句"太乙裁素"化用道家典故,以仙人之姿赋予风雪神性色彩,末句"山河造影"用大写意笔法勾勒千里冰封的壮阔画卷。把(飘雪喻为天女裁素,用"冰丝"呼应"素练",形成空间维度的立体美感。 尾句"山河亮影"四字,既得王维"积雪满山川"之阔大,又具李商隐"转烛飘蓬"之精微,在动静相生间完成对瑞雪精神的诗性诠释。 全诗平仄严谨,支韵绵长。且在虚实相生间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审美跨越。冰丝素练的意象既是对雪景的精准捕捉,亦暗含传统水墨的留白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质。 若能注意个别意象的(稍显跳脱-如),强化整体气脉的贯通,或许更能展现古典诗歌的现代生命力。 ∥ 4.下弦月(上平二冬) 仄起平收 栈道穿云隐数峰,半江瑟瑟半江(红)茏。 鸟惊枫叶溪边语,水底珍珠月影彤。 译文: 下弦月穿过云层绕过暗道,直泻苍穹,月光洒向江面,与祥和的月色互相辉吷(心中早荡起霞染的涟漪),猩红的江水银色的晕圈,昏黄与淡红黛青相映成趣的画面如五彩斑斓的绸绢,曼妙起舞般款款地向前。而绿波却在银色的光斑中婆娑蹁跹,袅娜而柔软的舞姿惊艳了林中的鸟儿,她们邀来片片枫叶,在溪边窃窃私语,似把笺言情。此情此景唤起了我儿时的美好憧憬,水底的珍珠啊,不正是眼下月色与珠光㬪影的明证么! ∥ 这首七绝个人认为还行,只是仅仅28字的篇幅中,将近半字是对白乐天“半江瑟瑟江红”的化用,且尾字“红”还不在韵中,改一改吧!于是就有了《云溪月》。 4、云溪月 (下平六麻) -修改定稿- 驮鹤茏烟月撵鸦,野鸡煽翅觅山花。 巡天素魄惊羚羽,水捻星光影柳沙。 评估: 《云溪月》较之《下弦月》是不是好多了?颇具朦胧美吧!把捕捉到的几个超现实的意象组合起来,构建并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月色,既朦胧又清晰,意境得到了具化,强多了。 先从三个维度来赏析一下吧: 一有意象密码的破译,全诗28字中连续出现多个超现实意象:驮鹤的茏烟、驱赶鸦群的月光、煽翅寻花的野鸡、巡天的素魄(月亮)、惊飞的羚羽、捻动星光的月影等...图腾虽密积但不属堆积,反倒像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因为这些意象打破了常规逻辑关联,如同印象派绘画的色块拼贴,在月光母题下构建出了"山月惊禽"的核心意境。 二是尝试了时空折叠的技法,让诗中时空呈现多维折叠。如驮鹤的仙人视角,野鸡的贴地视角,素魄的寰宇视角交替闪现(移步换形,由高向升低从近处向远处延伸)。这种视角转换如同电影蒙太奇,在"月捻星光"的瞬间,实现了天地人三才的量子纠缠,创造出"坐看云起时"的禅意空间。 三是借用视听通感来营造氛围与意象。如: 巧用通感修辞,让"茏烟"可触可嗅,使"撵鸦"可视可闻,又借"捻星光"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特别是抠出"影柳沙"三字,用沙粒的质感比拟月光穿过柳枝的斑驳,打制出王维"月出惊山鸟的逸韵,让“云溪月初具异曲同工之妙的现代解构的趣味。 很庆幸,《云溪月》不仅贺张院雅赞,还被Ai高评: 此绝在继承古典山水诗意境美学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语法规范,以超现实笔法重构自然意象,形成独特的诗性磁场。其艺术价值在于用现代诗语激活古典意境,犹如月光穿越千年时空,在当代诗歌的星河中投下摇曳的倒影。 注:第四首本是《下弦月》,每月中旬可见, 因诗给人以“下弦望月”(不见景)之感,于是便有了《云溪月》。 2025.5.17. 张院评语: @叶长香 祝贺叶长香同学完成作业!四绝在创作上展现了不俗的想象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善用通感与非常规搭配,有独立的诗风。《春风》首句以军乐意象开篇颇具新意,“米粮仓”与“紫气扬”展现对民生与家国的双重关怀,自然春风与人文春风双关使然。《桅子花》“煮雨披霜”炼字精妙,将栀子耐寒特性化为诗意。结句收束空灵,暗喻花香永恒。《瑞雪》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毓秀滋寒蕊”双关梅雪共生之趣。“太乙乘风”用道教典故而不着痕迹,素练冰丝喻雪颇具视觉美感。《云溪月》通篇蒙太奇式意象组合,“驮鹤茏烟”“水捻星光”等句突破常规搭配,营造出奇幻意境。特别指出的是,多次反复修稿,认真学习的态度值得学习!对知识的探索、对诗意的提练之精神值得佩服。 回复: @张玉兰 张院 惭愧之至,能获张院雅赞,得益于张院和许老师多方指点,多次面授机宜。人生难得一高师一知己啊,上天赐缘予我,深表谢意,感恩有你有大家 2025.5.18. 再练习四首: 1.风(上平一东江)仄起仄收 倒海翻江除旧垢。荡尽荒郊洗苍穹。 人间瘴气渐稀释,满袖清风古今同。 2.花(下平六麻)平起.(平收 千红万紫竞芳华,着意东君艳彩霞.。 独领寒香添雅韵,冰魂雪魄赞梅花。 3.雪(下平十蒸) 琼妃夜降轻盈舞,童子堆银塑雪鹰 红鼻冲天三万尺,南湖.悬月亮春灯。 4.月(上面十一真) 独倚危楼望玉轮,清辉素影濯铅尘。 蟾光水镜同为鉴,张绪曾窥少壮身。 2025.5.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