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一个人,始于印象,敬于涵养,合于性情,久于真诚,终于品德。” 人与人相交,不在乎身份、背景,而在品德。 言由心发,德由行显。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往往在言语中就会有彰显。 因此,那些开口闭口都是“谢谢”的,多半是这四种女人,一定要深交一辈子。 懂感恩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观点很受认可: “懂得感恩的人,就像生活中的小太阳,温暖又明亮。” 生活中,开口闭口都是“谢谢”的女人,大抵就是如此。 表达感恩,正是她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部分。 因为内心充满着善良与温情,所以她们习惯用感恩的话语,去点亮身边的美好。 她们常常真诚待人,用一颗柔软的心感受别人的善意,总希望身边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真诚致谢是她们的本能,“心怀感恩”是她们的底色。 热衷于把感恩化作言语,把善意融入日常。 她们看得到别人给予的点滴帮助,也懂得珍视生活里的每一份小确幸。 老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始终怀揣感恩之心前行的女人,终会收获更多的温暖与幸运。 年复一年,与这样的女人交往,自己也会被感染,变得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 很友善 一句话,说的次数多了,就会传递出强大的力量,让周围都变得温馨起来。 生活中,很多美好,都源于某些人的友善表达。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当感恩与友善的话语不断重复,就会营造出和谐有爱的氛围,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 曾听过一个故事: 有个女孩叫林悦,她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真诚地表达感激。 同事帮她递了一支笔,她会笑着说“谢谢”,让同事一天都心情愉悦。 邻居帮她收了快递,她会马上送上“谢谢”,还会回赠一些小点心。 后来,林悦的友善也得到了大家的回应,彼此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朋友也越来越多。 开口闭口都是“谢谢”的女人,就像生活中的小天使,用友善和感恩传递着爱。 她们内心纯净,与这样的人交往,会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有修养 古语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貌,是一个人的名片,是人一生最好的通行证。 《左传》里记载了一则有关礼仪的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受到许多国家的冷遇,唯有楚成王以礼相待。 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问他日后如何报答。 重耳回答说:“若晋楚两国交战,我愿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两国果然发生战争,晋文公为了遵守承诺,主动后退九十里,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以礼待人,人亦敬之;以礼处事,事无不成。 培根也说: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生活中,有的人视礼仪为繁琐,无视他人感受。 言语粗俗,把客气当虚伪,把礼貌当负担。 殊不知,人无礼不立,肆意践踏礼仪的人,终会寸步难行。 无礼之人,孤立无援。 守边界 知乎上有人问: “什么样的女人最值得交往?” 有个高赞回答:懂得尊重他人,坚守自身边界的女人是首选。 深以为然。 缺乏边界感的人,往往肆意越界,不懂分寸。 古时候,有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年轻姑娘阿秀。 她的邻居是一位独居的老妇人,平日里会做些手工活。 有一次,阿秀看到老妇人新做的手帕十分精美,便开口索要。 老妇人出于好心,就送了她一条。 阿秀拿到手帕后,只是随意说了句“这手帕还行”,并没有表达感谢。 而另一位姑娘阿莲,每次得到老妇人的帮助或者小礼物时,都会真诚地说“谢谢”。 两个人的人品如何,高下立现。 有句话说得好: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 不远不近刚好适宜的距离,就是 “分寸” ,也是边界感的体现。 把他人的付出当应该,把越界当随意,这样的人注定难以收获真心,路越走越窄。 而那些开口闭口都是“谢谢”的女人,温暖又得体,所到之处,皆能营造和谐与美好。 一言一行,皆是风景。 人品好的女人,看到的都是美好,说出的都是善意。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余生必定满是温暖与善意。 点个“👍+❤”,愿你我都能心怀感恩、传递美好,邂逅生活的小确幸,拥抱人生的真幸福。 |
|